文档详情

中国第一提出高考外语改革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3页
文档ID:5723174
中国第一提出高考外语改革_第1页
1/3

1中国第一提出高考外语改革转载---高海燕著名教育传媒和高考研究专家罗金远,2009 年 1 月 7 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科学确定高考外语科赋分”的署名文章; 2009 年 2 月,在《湖北招生考试· 理论》发表“应当重视高考外语改革”的思考,就高考外语改革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当时在教育界引起较大反响他认为:保持高考科目结构不变,改变学科赋分值:分值由 150 分调减至 100 分:英语考试方法由学校考试转由社会机构考试,实行等级制,并记入考生学籍档案,作为高校录取的必备条件或参考条件4 年后,2013 年 1 月,教育部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英语科目一年多考的办法”10 月,北京率先响应,推出高考改革方案:2016 年起,英语由 150 分减为 100 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与此同时,江苏也在酝酿高考英语改革,2016 年起英语将一年两考,实行等级制京、苏两地的新政与罗金远的观点不谋而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非常严重罗金远说,学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外语上,长时间、高强度的外语训练使其思维方式发生异化,说起母语来磕磕碰碰,写汉字不是“缺胳膊” ,就是“短腿”。

外语 “热”,根源在于现行的高考赋值在他看来,母语和外语在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母语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外语是他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不同根,因而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全不同从实用性来说,出国留学固然需要掌握外语,但留学归国的是多数,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在母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使用外语的机会少之又少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高考把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当做必考科目,并跟母语相提并论最近,本刊记者专访了罗金远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而您早在几年前就率先提出过高考外语改革思路,非常契合现今的中央精神,并且与北京市实际的高考改革方案不谋而合,发出了高考外语改革的先声您当时提出了哪些必改的理由?罗金远:这是一种巧合,却也是一种必然《中国教育报》于 2009 年 1 月 7 日发表的《科学确定高考外语科赋分》一文大体可以提现我的思考,其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点理由:2一是母语和外语在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母语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母语也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优美精致、博大精深的语言,正是一个民族长期勤劳创造的结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外语是他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他族历史文化的精髓,两者不同根,因而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全不同二是母语和外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母语是学习文化、追寻知识、探索世界的基础工具在中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教学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母语进行的——包括外语在内比较而言,外语充其量只是学习者为其以后准备的一种潜在工具,而这种潜在能否变成现实,还得由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决定,并非一概而论三是母语与外语未来的地位不同无论承认与否,所有学习者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母语,包括那些准备或已经出国学习生活的人然而,目前我国从小学(城市是从幼儿园)起就强迫学生花费巨大精力学习外语,然而应试外语只侧重于如何机械地通过考试,忽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使得外语学习枯燥、痛苦并毫无效率并且,对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外语在其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起——有的甚至从考完的那一刻起,因为缺乏语境与实际运用机会而失去了实用价值,而被迅速遗忘与遗弃,很可能一辈子再也不使用了中小学乃至大学十数年的应试英语努力并未发挥多大的实际作用,造成了教学资源与学生学习成本的极大浪费,反而只是为教辅、培训等等许多衍生产业提供了市场记者:学外语比学母语困难得多,许多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来学外语,结果反而是没有把母语学好,他们能把英语介词弄得清楚,却连汉语的“的、地、得” 都用不对。

罗金远:外语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学比重过大造成的恶果已经初步显现:一是本族语言(母语)的荒废譬如有不少人用母语说话磕磕碰碰、写起汉字不是“缺胳膊” ,就是“少腿”,而说起外语却十分流畅,原因之一正是长时间高强度大剂量外语训练致使其思维方式和思维工具异化的结果;二是民族历史文化特别是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失落西方观念全盘侵入,年轻一代普遍缺乏民族情感,出现前所未有的精神恐慌;三是造成巨大浪费目前我国从小学(城市是从幼儿园)起就强迫学生花费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精力几乎全放在今后不用或完全不用的外语上,各种各样的考级和培训班遍地开花,导致了巨额社会财富的大量流失,造成了广大青年学子精力的极大浪费外语应当由一批有语言天赋的人专心学习;翻译工作也应当由一批外语专业人员来从事记者:您认为高考外语应该如何改革?罗金远:我有两种改革建议:一是保持高考科目结构不变,改变学科赋分值保持语3文、数学 150 分,综合(文、理)300 分不变,外语则由 150 分调减至 100 分,高考总分由 750 分降为 700 分,以减轻外语在高考中的比重,提高语文、数学的重要性,科学确立外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改革高考科目结构,重新设置考试科目高考由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各 150分),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两科,各 120 分)和增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的任意一科,100 分)组成,外语则从高中二年级起进行等级考试,由学校考试转由社会考试机构负责,可以多次考试,达到相应等级后发放等级证书并记入考生学籍档案高校录取时,分数结构由必考科目分数加上选考科目分数加上增考科目分数再加上规定的外语等级组成改革后的外语等级作为高校录取的必备条件或参考条件譬如报考“211”“985”院校必须具备外语四级水准、一般本科和省属本科必须具备外语三级水平,报考高职高专相应降低等级或干脆不做要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