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作物测产技术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0.05KB
约3页
文档ID:111689343
作物测产技术_第1页
1/3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作物测产技术一、作物产量1、生物产量   单位面积上地上部全部植株干物重,以kg/亩或t/公顷表示2、经济产量 玉米单位面积上籽粒的全部重量,以kg/亩或t/公顷表示3、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百分比肥水及栽培管理合理,经济系数高,经济效益好生产实践中,没有一定的生物产量,植株生长不健壮,表明地力及肥水条件差,乃至品种需肥过高而管理跟不上,玉米的经济产量也不会多,如果生物产量很高,而经济产量不高,即籽粒产量少,经济系数低,说明玉米出现旺长,是肥水等措施不当所造成以饲用为目的栽培的玉米,除玉米籽粒饲用外、茎、叶等地上部,全部干物质可以用作青贮或青饲,因此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相等二、作物的产量构成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不一样,通常所说的玉米、高粱、水稻、小麦的产量是指经济产量即籽粒产量它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构成大豆、花生产量由每亩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粒重组成玉米单株结穗率不高,每株一般结一个果穗,少一个果穗就少150~200粒,穗数不足往往减产因此,从低产到高产,一般要做到穗数增加,保证全苗、足穗,是实现高产的基础;二是在穗数一定的清况下,穗位数的多少是构成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粒数多,产量也较高;三是千粒重,在穗数和粒数决定前提下,千粒重高,产量必然高。

生产上,随着亩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品种之间反应不一因此要根据地力肥水条件、产量指标,确定合适品种及种植密度,从而保证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协调发展,已获得高产量三、作物产量的估测一、取样 取样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对角线取样二是双对角线和三角形取样三是棋盘式取祥四是分区取样,将地块大致依土质、地势、肥力和作物长势分若干大区,然后在每个大区内采取对角线或棋盘式取样 其中前两种取样方法适于地势平坦,地形规整,条件相同的较大地块或矮秆作物第三种方法适于不规则地形或较大地块和高杆作物的田间取祥无论哪种取样方法,都要避免取边行因为边行通风透光,选择边行植株不能代表整个地块的情况一般取样的数越多,能说明地块的全部情况玉米多为垄作中耕作物、可采用长方形点,每点长5~1 0米,宽3~4垄范围内二、估产方法1.目测法 用眼力根据过去的生产经验,按地块估算作物的产量方法是,根据作物田间长相,过去的生产、产量,及当年的气候条件和有关生产技术措施等来估测产量但没有充分的科学数字做依据,不能作为正式材料,不能进行科学分析2实测法: 在测定的田块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将每点植株全部割下,进行实打实算,然后各点平均得出该田块的产量。

方法是:在待测点的田快上,按对角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5点,每一点取一定面积(玉米不少于20m2),将该面积内的全部植株收或脱粒,扬净称重,然后各点平均,再换算成单位面积产量实测法测得产量又根据,方法运用正确,接近实际产量,但比较费事,同时由于测产时间紧,种子含水量高,产量偏高,产量数据也不能作为科学分析的主要依据3理论推测法:在所测的田块上,选代表性的点3~5个,在各点上取样调查产量构成因素,然后推算出各点产量,取其平均值,推算出单位面积产量第一步,根据地块和植株长势采用适宜的取样方法取祥第二步,测株行距,选择的每一个点部要测定株行距株距:在一行上任意51株的距离,然后平均(除50)即为株距行距:任意测21行的距离,然后平均(除20)即为行距第三步,测量单株产量根据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在每一点上连续取10株,分别数出每株穗数和每穗粒数,根据原品种的千粒重,得出单株产量.亩产量(kg)=×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也可以先求出一平方米的平均株数即:1m2株数=亩产量(kg)=1平方米内的株数×1株平均产量(kg)×667理论推测法简单易行,由于是根据产量构成因素提出产量数据,有利于总结和分析产量的规律性,但由于是以株粒计算,没有将收割、运输损失包括在内,一般估产高于实际产量的10~2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