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北京大学心理系 易春丽,Bowen系统家庭发展历史,奠基人:Murray Bowen 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师 40年代末在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对家庭关系的作用产生了兴趣 随着50年代中期他对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进行的深入的研究,Bowen的系统家庭理念逐渐完善,Bowen理论有两个最主要假设,其一,家庭成员间过度的情感联系和家庭功能失调有着直接的联系,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 其二,在一代没有解决的问题趋向于传给下一代,即代代传承理论(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一、自我分化(self-differentiation),自我分化的概念是Bowen系统家庭理论的核心概念 分化关注的是个体,它强调人们在面对外界要求保持紧密性(togetherness)的压力时,他们对彼此的敏感程度不同,且他们维持一定程度自治的能力也不同,这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分化程度(Papero, 1990)内在的分化是指个体有能力将情感与理智区分开来,未分化的个体几乎不能将理智从情感中分离出来;他们的智力被情感所淹没,以致于他们几乎没有能力客观地进行思考(Nichols,1998)。
分化程度高的个体不是只有理智而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他/她能够平衡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即他们既能够产生强烈的情感和自发性的行为,同时也能够自我克制并且客观地看待事物,因此有能力抵制情感冲动对自身的控制不同分化水平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化良好的家庭中孩子的自我形象不是建立于对焦虑或者他人的情感需要的反应上,也不是建立在其他人对自身情感歪曲的感受之上 孩子的“自我”不是迫于获得接受或赞许这种情感压力,而自动地和他人信念、价值观等进行整合相反信念、价值观和信心是从理智中来,并且彼此一致在低分化的家庭,由于情感或紧密性的压力强度过高,孩子在成长中无法为自己的需求而思考、感觉、行动 孩子的功能是对他人做出反应,他们会更多地做出情感反应而缺乏理智的思考,他们的信念是不一致的,因为影响孩子的重要他人之间有不同的信念,而孩子无法形成健康的自我,就会在不同的信念和价值观之间摇摆分化的基础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人与扶养他成长的家庭之间的情感分离程度所决定的 这种分化水平一般在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已经建立得很完善了,通常可以固着一生,除非有不寻常的生活事件或者有目的的努力(例如心理咨询)才可能改变 Bowen的理论由此认为家庭作为整个的系统做出改变其效果可能更好,单纯改变青少年虽然可以产生效果,但是当他们回到家庭时,和父母的互动很容易使他们的改变功亏一篑。
二、三角关系(Triangle Relationship),三角关系是Bowen在1966年提出的 目前在我国相对于其它Bowen的概念,三角关系却是在家庭治疗界比较熟悉比较有影响的概念,,在人际系统中最直接的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但是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任何两个人的关系都会有着密切和疏远的周期性变化,当系统存在焦虑时,两个人的疏远最容易导致第三者的介入 第三个人的参与把焦虑分散到三个人的关系中,这种转变减少了任何一种关系在情感上“过热”的可能性 可以看出三角关系是情感系统的基本分子,是最小的稳定的关系单位三角关系几个基本特征,(1)平衡的两人关系因增加第三人而失去平衡例如和谐的婚姻中在孩子出生后出现矛盾 (2)平衡的两人关系因第三人离去而失去平衡例如孩子离家念书,父母的婚姻不和谐增加 (3)不平衡的两人关系因增加第三人而达到平衡有矛盾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后把他们的焦虑投注在孩子身上 (4)不平衡的两人关系会因为第三人的离开而达到平衡在矛盾中支持某一方的人的离开,会使得矛盾减少家庭的分化程度越低,三角关系对于维持情感的平衡就越为重要 如果焦虑很低,即使分化水平很低的家庭也可能使三角关系中的三个人作为三个独立的人执行其情感功能。
但当应激出现时,焦虑产生,三角关系很容易就被激活尤其在非同寻常的混乱时期,太多的三角关系处于强烈的活跃状态以至于很难在家庭的运作过程中觉察出任何的次序而在分化很好的家庭,在压力很高的情况下,人们仍可以维持情感的分离,系统的平衡不是依赖三角关系 三、慢性焦虑,焦虑是生物对真实的或想象的威胁产生的反应 慢性焦虑通常是对想象的威胁产生的反应,没有特定时间的限制 慢性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关系系统的平衡紊乱做出的反应 真实的或期待的事件,如退休或一个孩子离家,可能是最初打破或威胁到一个家庭系统平衡的原因,但是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慢性焦虑的孳生则更多的是由于人们对于这种紊乱的反应,而不是对有人退休或离家的事件本身的反应,,一个人或一个核心家庭的慢性焦虑水平是和这个人或这个家庭的基本分化水平相关的 分化水平越低,慢性焦虑的水平越高 这种慢性焦虑是习得的,会持续一生 对于慢性焦虑的学习存在不同的水平,从明显的对父母焦虑的渗透性吸收,到对那些导致焦虑而起到主观决定作用的态度进行整合,例如低自尊 这种焦虑粘在人的身上,它不经思考地被传递和吸收 这种吸收是基于条件化的过程,是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影响所造成的,而且两人的需要长期的接触,通过言传身教和整合对方的态度、信念,个体培养了自身和他人的焦虑。
对于低分化水平的人,他越依赖于来自他人的强化,他就越受到他人对他的态度的困扰 只有当人们既不非常依赖他人的肯定来提高他们自身的愉悦,也不对提高他人的愉悦感到负有非同寻常的责任,那么他们就会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处于相当的平静状态 人们变得越焦虑,他们对他人的反应就越不具有建设性 每个人都试图缓解他自己的痛苦,与此同时就会增加他人的痛苦 通常一个人会比另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占据更优势的地位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就很容易产生症状始于一个人的焦虑可能最终使整个家庭受到感染一个家庭的分化水平越低,这个家庭越可能成为问题家庭 特定的儿童,通常是那些对家庭问题卷入最深的孩子比他人对父母的困扰更为敏感他们会对父母表现的不快乐迅速做出反应 在现今中国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家庭的焦虑只有一个孩子承担,而不再有其他孩子的卷入和分担 核心家庭的情感过程 (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Process),配偶双方皆有自己特定的分化和未分化的水平 人们通常选择和他们分化水平相似的配偶 丈夫和他的家庭没有解决的依恋和他的妻子与她的家庭没有解决的依恋是相等的 婚姻的早期,核心家庭情感过程通常不会产生问题 过一段时间,来自内部和外界对关系的压力可能会强化这一情感过程,使得关系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对临床疾病的易感性提高,,婚姻双方分化水平越高,情感的融合就越低,关系越被那些积极的成分所强化,例如:信任、诚实以及相互尊重。
分化水平越低,需要来自另一方的情感强化的需要越多,结果由于配偶双方的强烈的需求和恐惧抹杀掉信任、诚实以及相互尊重的机会就越大,,夫妻中最容易出现症状的人是那个为了保护关系和谐而对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做出最多调整的人 做出最大调整的人可能是一个过度功能化的人,他/她对配偶具有过度的责任感,试图去做太多的事情 另外也可能是功能低下的人,感到没有信心做出决定,而过度依赖他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的人都可能产生和吸收太多的焦虑,以至于无法控制而产生症状气氛“沉重”的家庭是分化很差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人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几乎完全被关系过程所控制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发展是受家庭中保持紧密性的压力所决定 气氛“轻松”的家庭是分化很好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几乎是被每个个体的内在过程所控制的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其成长是受他们个体所驱动 问题婚姻会培养出不同的问题儿童: 首先是无助的儿童,分化水平越低,无助的水平越为强烈他们经常被诊断为“无能”父母以为了孩子最大的利益为旗号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使孩子在一生中一直维持是一个孩子的角色,无法成长另一种孩子是那些对于父母的问题和需要具有高度反应性的孩子,他们深深地卷入到获得父母地赞许与接受,但他们选择的是对家庭的过度的帮助而不是无助。
他们倾向于缓解他们父母的情感负担,使父母感觉更好与年龄不相称的过度的负担最终也会使孩子出现问题代代传承的过程 (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这个概念是指家庭的情感过程是通过多代传承的 每一代中被家庭的情感问题卷入越深的是孩子其分化水平越低,而卷入越少的孩子分化水平越高 多代的情感过程是固着于情感系统的,它包括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有主观决定的态度、价值观和信念这种传递假定基本上是通过关系而产生的代代传承的假设是今天所观察到的关系类型和四、五百年前的关系类型基本上是一致的,甚至可以回溯到这个家庭的更远的祖先 也就是说在一代中表现出家庭问题的方式对于下一代有预测的结果 虽然我们试图对我们的传承做出反抗,但是它依旧紧紧地附着在我们身上因此问题不应该归因于孩子,那不是孩子的错误;同样父母也不应该单单成为受指责的人 问题是多代传承的结果,在这个传承中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参与者和反应者 这一点对系统家庭治疗是极为重要的,治疗师不是要发现谁是问题的罪魁祸首,而是要发现家庭中反复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重复出现的是哪些特征性的关系由于家庭中的问题有着代代传承的特征,为了对多代的家庭特征进行评估,Bowen引进了家谱图这种技术。
家谱图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的特征 标准的家谱图有希望成为追踪家庭历史和关系的一种通用的语言(McGoldrick, 1999) 家谱图已经在家庭治疗师、家庭医生、健康保健的提供者中广泛应用六、排行的位置 (Sibling Position),Toman发现出生的顺序不同,即个体在兄弟姐妹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其人格有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老大是比较有责任感的,力求完美中间的孩子容易被忽视,有强烈的被赞许的需求老小是被关注被保护的对象而独生子女可能上述各种排行者的情况都可能发生 系统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和其配偶在排行上是匹配的,例如丈夫是老大,而妻子是老小,或者相反,那么这种婚姻的长期稳定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七、情感断绝(Emotional Cutoff),情感断绝指在代际之间人们处理未分化的一种方式 代际间的情感融合程度越高,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摆脱和父母过度亲密所造成的压力,一些人选择和父母彻底拉开距离,远远地逃开 这些人错误地将情感断绝理解成情感的成熟 事实上这种情感的距离并不代表孩子和父母的情感真正的做出了分离,身体上的独立并不代表情感上的独立和成熟 和父母之间未解决的依恋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会因为距离上的分离就使未解决的依恋一笔勾销。
八、系统家庭治疗的要点,系统家庭治疗最为重要的目标是改善自我的分化 促使自我更为分化的努力包括认识到自我对于他人的敏感性,以及与这些敏感相关的自动化的和半自动化的情感和行为 经典系统家庭流派的治疗师认为了解系统家庭的运作比具体的技术重要的多,他们通过提问使家庭成员的反应速度降下来,减轻焦虑,开始思考;家庭成员不再关注他人是怎样使他们不愉快,而是关注作为参与者他们是怎样卷入这种人际模式的 治疗师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功能,首先,在咨询中,当焦虑水平提高时,情感系统的自动化反应就会压制理性的认知行为 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认识到这种情感过程,通过触及那些引发情感的重要的问题,推动家庭成员理智、平静的反应 治疗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问题更多的是让家庭成员思考而非做出情感反应同时治疗师要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倾听,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信念,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对彼此的言语迅速做出情感反应,这种对彼此的尊重会促进自尊的提高,有利于自我的分离去三角关系是治疗关系中关键的一环 因为在家庭中三角关系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