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建筑构造BUILDINGBUILDINGCONSTRUCTIONCONSTRUCTION绪论绪论第1章目录目录0504030201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构造设计原则建筑构造设计原则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建筑分类及建筑分级建筑分类及建筑分级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06抗震设防抗震设防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及作用1.11.1建筑的物质实体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承重结构可分为基础、承重墙体、楼板、屋面板等围护结构可分为外围护墙、内墙(在框架结构建筑中为框架填充墙和轻质隔墙)等饰面装修一般按其部位分为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饰面装修附属部件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篷等墙体承重结构的建筑构造组成建筑的物质实体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构造组成1.1.基础基础基础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因此,基础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2 2.墙墙和和柱柱墙体墙体作为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基础在框架承重的建筑中,柱和梁形成框架承重结构系统,而墙仅是分隔空间的围护构件在墙承重的建筑中,墙体既可以是承重构件,又可以是围护构件墙作为围护构件又分为外墙和内墙,其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的要求3 3.楼楼盖层和地坪层盖层和地坪层楼盖层楼盖层通常包括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等楼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隔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楼盖层的性能应满足使用和围护的要求当建筑底层未用楼板架空时,地坪层地坪层作为底层空间与地基之间的分隔构件它支承着人和家具设备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它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需均匀传力及具有防潮功能4 4.饰饰面装修面装修饰面装修饰面装修是依附于内外墙、柱、顶棚、楼板、地坪等之上的面层装饰或附加表皮,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提高建筑物理性能等饰面装修应满足美观、坚固、热工、声学、光学、卫生等要求5.5.楼楼梯和电梯梯和电梯楼梯楼梯是建筑中人们步行上下楼层的交通联系部件根据需要,楼梯还应满足发生紧急事故时的人员疏散要求楼梯应有足够的通行能力,并做到坚固耐久和满足消防疏散安全的要求。
自动扶梯则是楼梯中的机电化形式,用于传送人流但不能用于消防疏散电梯是建筑中的垂直运输工具,应有足够的运送能力和方便快捷的性能消防电梯则用于发生紧急事故时的消防扑救,需满足消防安全要求6.6.屋屋盖盖屋盖屋盖通常包括防水层、屋面板、梁、设备管道、顶棚等屋面板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分隔顶层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界面屋面板支承屋面设施及风霜雨雪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承重墙或梁柱屋面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面层性能应能抵御风霜雨雪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上人屋面还需满足使用的要求7.7.门门窗窗门门主要用于开闭室内外空间并通行或阻隔人流,应满足交通、消防疏散、防盗、隔声、热工等要求窗窗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并应满足防水、隔声、防盗、热工等要求建建筑分类及建筑分级筑分类及建筑分级1.21.2建筑的类型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习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民用建筑按照使用功能、修建数量和规模大小、层数多少、耐火等级、耐久年限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建筑又有不同的构造设计特点和要求1.2.1 按使用功能分类1 1.居居住建筑住建筑居住建筑指供人们日常居住生活使用的建筑物,如住宅、集体宿舍等2 2.公公共建筑共建筑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如行政办公建筑、文教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展览建筑、旅馆建筑、交通建筑、通信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1.2.2 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1 1.大大量性建筑量性建筑大量性建筑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如住宅、学校、商店、医院等这些建筑在大中小城市和村镇都是不可少的,修建量大,故称为大量性建筑2.2.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办公楼、大型体育馆、大型剧院、大型火车站和航空港、大型博览馆等这些建筑规模大、耗资大,与大量性建筑比起来,其修建量是有限的,但这类建筑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1.2.3 按建筑的层数分类1.1.低层建筑低层建筑低层建筑一般指13层的建筑2.2.多层建筑多层建筑多层建筑一般指高度在24 m以下的39层的建筑在住宅建筑中,人们又将79层界定为中高层住宅建筑3.3.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世界上对高层建筑的界定,各国规定各不相同我国现行建筑专业规范规定: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 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 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 m的单层公共建筑);高层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又分为一类高层建筑、二类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1.2.4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可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级最差。
耐火等级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1.2.5 民用建筑的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为四级四级: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31.31.1.外外力作用的影响力作用的影响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外力称为荷载荷载有静荷载和动荷载之分动荷载又称活荷载,如人流、家具、设备、风以及地震荷载等荷载的大小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结构选型的重要基础它决定着构件的尺度和用料,而构件的选材、尺寸、形状等又与构造密切相关所以,在确定建筑构造方案时,必须考虑外力的影响在外荷载中,风力的影响不可忽视风力往往是高层建筑水平荷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沿海地区影响更大1.3.1 外界环境的影响2.2.自然气候的影响自然气候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大自然的条件也多有差异。
由于我国南北纬度相差较大,从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因此,气温的变化,太阳的辐射,自然界的风、雨、雪等均构成了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建筑构件使用质量的因素有因材料热胀、冷缩而开裂使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的,有出现渗、漏水现象的,还有由于室内过冷或过热而影响工作的,等等,都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为防止由于大自然条件的变化而造成建筑物构件的破坏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在建筑构造设计时,人们往往针对所受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对各有关部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防潮、防水、保温、隔热、设变形缝、设置蒸气层等等,以防患于未然1.3.1 外界环境的影响3.3.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往往会对建筑物造成影响,如机械振动、化学腐蚀、战争、爆炸、火灾、噪声等,都属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必须针对各种可能的因素,从构造上采取隔振、防腐、防爆、防火、隔声等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建筑物及其使用功能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和影响另外,鼠、虫等也能对建筑物的某些构、部件造成危害,如白蚁对木结构的影响等,因此,也必须引起重视1.3.1 外界环境的影响1.3.2 使用者的需求在建筑构造设计中,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非常重要。
使用者的生理需求主要是人体活动对构造实体及空间环境与尺度的需求,如门洞、窗台及栏杆的高度,走道、楼梯、踏步的高宽,家具设备尺寸以及建筑构造所形成的内部使用空间热、声、光物理环境和尺度等要求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则主要是使用者对构造实体、细部和空间尺度的审美心理需求1.3.3 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技术条件建筑技术条件指建筑所处地区的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等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构造技术也在进步建筑构造做法不能脱离一定的建筑技术条件根据地区的不同,应注意在采取先进技术的同时采取适宜的建筑技术1.3.4 建筑经济因素建筑经济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主要是指特定建筑的造价要求对建筑装修标准标准和建筑构造构造的影响标准高的建筑,其装修质量和档次要求高,构造做法考究;反之,建筑构造只能采取一般的简单做法因此,建筑的构造方式、选材、选型和细部做法需根据装修标准的高低来确定一般来讲:大量性建筑多属一般标准的建筑,构造方法往往也是常规的做法;而大型性的公共建筑,标准则要求高,构造做法上对美观也更考究建筑构造设计原则建筑构造设计原则1.41.401020304建筑构造设计在构造方案上首先应考虑坚固实用,以保证建筑的整体承载力和刚度满足要求,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坚固实用坚固实用建筑构造设计应该从地域技术条件出发,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技术适宜技术适宜建筑构造设计应该从地域技术条件出发,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注意因地制宜,不能脱离实际经济合理经济合理建筑构造设计要考虑美观大方,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注意细部的美学表达美观大方美观大方建筑构造建筑构造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51.51.5.1 模数模数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所谓尺寸协调,是指在房屋构配件及其组合的建筑中与协调尺寸有关的规则协调尺寸可供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设备等采用,其目的是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并有互换性1.5.2 基本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建筑物和建筑部件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均采用100mm为基本模数1.5.3 导出模数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其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2)分模数,指整数除以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3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mm、20mm、50mm1.5.4 模数数列模数数列的幅度幅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2)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为60360M,必要时幅度不限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5)分模数数列幅度:M/10为M/102M;M/5为M/54M;M/2为M/210M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如下:(1)水平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断面尺寸2)竖向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5)分模数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模数数列模数数列是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模数数列在各类型建筑的应用中,其尺寸的统一与协调应减少尺寸的范围,但又应使尺寸的叠加和分割有较大的灵活性。
1.5.5 模数协调为了使建筑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构配件的类型,使其达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对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