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商标)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推广地方特色产品、打造地方特色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XX市各级地方政府对打造本区域公用品牌商标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打造公用品牌过程中,还存在多种潜在风险和不足一、存在的问题(一)品牌注册保护意识存在缺位现象区域公用品牌多以商标形式体现,商标注册申请遵循“申请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谁受保护品牌发展的正确步骤应是先保护再使用,但现实情况却相反,先宣传、先使用再保护的情况屡见不鲜,造成了商标保护与品牌发展的错位,导致前期宣传投入“打水漂”、品牌难以获得注册保护甚至于被告侵权二)品牌名称的法律规范意识不足商标注册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公用品牌申请人对商标法律体系不了解、不熟悉,又未事先征求相关专业机构意见,导致创建的公用品牌与现行商标法律规定相抵触,不能取得商标注册,无法获得商标专用权保护三)品牌建设同质化风险日益凸显当前全市较多区县甚至于部分乡镇都在打造辖区公用品牌,有个别地方还根据行业分类打造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百花齐放”,使得消费者应接不暇,甚至出现了“审美疲劳”,最后并未实现公用品牌应有的作用。
四)品牌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待加强各地对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和管理都建设形成了一套相应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注册、轻管理现象,特别是缺乏有效的商标许可授权管理以及授权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致使被许可授权人过多,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品牌溢价效应无法体现,从而导致公用品牌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失去公信力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二、对策建议(一)提高咨询意识首先是地方政府和注册申请人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出现公用品牌商标与法律禁止性规定相冲突的现象其次是品牌创建前咨询相关商标管理部门意见,开展注册申请前的预查询工作,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无法获得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情形,导致资源浪费二)提高整合意识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应宜少宜精,突出优势产业,着力整合上下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提升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三)提高管理意识应加强品牌管理,完善质量监督一是严格授权准入和准出管理,控制被许可授权人数,保证被许可人人员构成质量;二是完善公用品牌使用认证,保证品牌质量和公信力;三是健全和完善公用品牌质量监督体系,实现产品从生产到售后的全链条监控,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