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施工测量放线标准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9.01KB
约10页
文档ID:504251547
施工测量放线标准_第1页
1/10

北京电力建设公司 发布2004-07-15实施2004-07-15发布施工测量放线标准Q/JDJ FW 102.101—2004Q/JDJ北京电力建设公司企业标准施工测量放线标准1  范围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按照设计要求,将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标高、位置,测放到建(构)筑物的实建地上或建(构)筑物相对应的位置,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作为按图施工的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放线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3  要求3.1  施工准备3.1.1  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评估3.1.1.1  收集厂区附近1:1000(1:500)地形图,以及国家、城市和设计院勘测报告中提供的有关测量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或点)的坐标和高程成果并弄清国家城市及厂区建筑坐标和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并由甲方组织现场测量控制点的交接。

3.1.1.2  收集设计院设计的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交通及上下水布置图和施工单位设计的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3.1.1.3  对移交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踏勘、分析、有选择地进行复测,评定其精度和利用的可能性,以此选择和决定厂区方格网和高程控制网连测的起算点和起算方向3.1.2  编制厂区建筑方格网和高程控制网根据甲方委托要求及工程的施工特点,编制详尽的测量方案由本单位总工程师批准和甲方审核认可后进行实施3.1.3  检校仪器、检定钢尺、在施工放样前对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按计量规定进行检验校正,使所用仪器保持完好状态同时对所使用的钢尺进行检定3.2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3.2.1  工艺流程建立施工控制网→高程控制→建(构)筑物轴线的定位→施工测量3.2.2  施工的步骤及方法3.2.2.1  建立施工控制网a)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的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的相关数据,以及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用全站仪、经纬仪、钢尺进行网点的测设b)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和网点布设间距应满足各建(构)筑物施工定位放线和技术监督的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网点,为施工提供定位测设及技术复核的标志。

c)对建筑群小区规划建筑,应先在整个建筑场地内建立统一的控制网,作为建筑群内各建(构)筑物定位、放线的依据各建(构)筑物的施工定位及施工控制网点的布设,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定位测设d)施工控制网点的测量应按表1的规定执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按比例修正,超出允许误差值时,应复测表1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指标等级适用范围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级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91/24000二级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121/15000三级一般建筑±241/8000e)使用经伟仪测设施工控制网点网时,测量应不少于一个测回f)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使用钢尺度量时,将钢尺两端尽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后,方可进行尺量g)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以及建(构)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移位,并用混凝土包护重点的标志可加设护栏围护3.2.2.2  高程控制a)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示的国家水准点标志或勘测设计图纸上指定的水准点相对标高参照点,用水准仪准确地将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引测到施工场地附近便于监控的相应位置上,用于测量建筑物的标高位置引测得的水准标志应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注: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个数应不少于两个,使用前应用附合测法校测,允许闭合差为±10√n (mm)(n为引测站数)b)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20√n(n为引测站数)闭合误差值在允许值范围内,可按水平距离比例相应修正,否则重测3.2.2.3  建(构)筑物轴线的定位a)根据总平面图或施工平面图所标示的方位、朝向定出基点,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定位,用钢尺丈量轴线平面尺寸测量由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丈量)各轴线,最后将全站仪或经纬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无误,总体尺寸及开间尺复核准确,方可把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龙门架及邻近建(构)筑物上b)分画轴线间尺寸,应用总长度尺寸进行复核,尽量减少分画尺寸积累误差c)延伸轴线标志的轴线桩、龙门架,应设在距离开挖基坑上坡边2m以外,轴线标志应标画出各纵横轴线代号d)延伸轴线标志标画的轴线桩、龙门架及建(构)筑物应牢固、稳定、可靠,便于监控3.2.2.4  施工测量3.2.2.4.1  基础施工测量a)基础的建(构)筑物:根据桩平面图,按建(构)筑物的轴线定位出相应轴线的桩位中心标志,经校核无误后,插上桩定位标志。

b)基础与桩基础:根据基础平面图及大样图,按建(构)筑物的轴线定位,连结相应的轴线,计算开挖放坡坡度,定出开挖边线位置c)用水准仪把相应的标高引测到水平桩、轴线桩或基坑壁上,并画出标高标记d)基坑开挖完成后,基坑坑底开挖宽度应通线校核,坑底深度应经水平标高校核无误后,并把轴线和标高引移到基坑,在基坑中设置轴线,基础边线及高程标记有垫层的应在垫层面上放出(弹墨线)墙或基础平面尺寸e)基础模板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校核模板安装的尺寸,在模板周边放出基础面的标高线,并用钉子标识(在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识),墙、柱的轴线和边线标记,应延长线引至基础边线外,方便施工复核f)基础施工完成后,把轴线引测至基础面,并按施工图放出有关的墙和柱等截面尺寸线;有地梁、预留孔洞、管道、埋件等,应按施工图纸在相应的位置上放出有关的标示(包括标高和截面等几何尺寸)g)砖砌基础应按施工图纸放出实墙及相应的砖砌基础大样标示h)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轴线的对角线尺寸允许误差为边长误差的√2倍表2  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长度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L(B)≤30±530<L(B) ≤60±1060<L(B) ≤90±1590<L(B)±203.2.2.4.2  结构施工测量a)建筑物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1)吊线坠法:采用特制的10~20㎏重线坠用钢丝悬吊,直接从首层地面上引测。

2)激光铅垂仪法:在首层选好满足流水段施工的控制点,每个流水段不少于4个,形成#字线;对应控制点的各层楼位置均应预留150 mm×150 mm方孔;在首层控制点架设激光铅垂仪,调节仪器对中、调平后,使激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为了消除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每次投点不少于6次,取6次的平均位置,此点即为该层的放线控制点3)天顶垂准测量(即仰视法):将专用经纬仪放在首层,利用配套的弯管棱镜把首层地面的控制点向上引导测量b)轴线的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轴线的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b)结构层的施工测量在建筑物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础上,根据已有控制网点的主轴线精确引测到各层楼面上,±0.00层的引测必须复核无误后做标记,以后每完成一层楼面用垂球或经纬仪(铅垂仪)把±0.00层的控制线传递到上一层楼面(高层建筑可在楼面内的控制位置,设立若干个150 mm×150 mm的传递孔,以便在室内传递轴线)c)投测的点位在结构层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和各层施工平面图测设墙、柱、梁和各种洞口等的平面位置。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90m<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3.2.2.4.3  高程的施工测量a)标高的竖向传递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当传递标高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标高的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b)施工层抄平:1)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其校差小于3 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 mm2)各层墙、柱筋连接完毕后,把该层的建筑50线结合每栋建(构)筑物各层相应的轴线引测至竖向钢筋上,用红油漆标示在拆除模板后,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上并作好标记。

3.2.2.4.4  工业厂房的施工测量a)施工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轴线的定位与标定、基础施工测量要求与民用建筑相同基础施工测量应以厂房平面控制网为依据,基础位置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 mm基础竣工后应有基础位置、标高的实测记录b)主体结构施工前,应对基础的竣工测量成果进行复测,复测精度不得低于原测精度根据厂房控制网,在各柱基杯口上测设出纵、横向主轴线,允许误差为±3 mm;根据厂房附近的高程控制点,在各柱基杯口内侧设出一道-60㎝的水平线,允许误差为±3 mmc)厂房梁柱的安装测量:1)预制梁柱构件进场后,按表6的规定检查其几何尺寸预制梁柱安装前,应在梁的两端和柱身的三面分别弹出几何中线或安装线,弹线的允许误差为2 mm安装前,还应检查结构支承埋件的平面、标高位置,应符合表7之规定2)预制柱安装时,应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方向上,同时校测构件的垂直度当观测面为不等截面时,经纬仪必须安置在轴线上;当观测面为等截面时,经纬仪中心与轴线间的水平夹角不得大于15°3)柱顶面的梁或屋架的位置线,应以结构平面轴线为准进行测设,其允许误差应符合表4之规定4)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墙柱,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并用红油漆标注,作为支模与浇注混凝土的依据。

测设方法和允许误差同施工层抄平现浇柱支模后,应用经纬仪校测模板竖直度,测法同上条款2)规定表6  构件中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误差(mm)长  度梁﹢10,﹣5柱﹢5,﹣10宽  度梁±5柱±5高  度梁±5柱±5表7  结构支承埋件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中心位置±5顶面标高0,﹣5d)吊车梁与轨道的安装测量:1)吊车梁安装测量中,应根据制作好的吊车梁尺寸,在顶面和两个端面测出中心线,牛腿上吊车梁安装的中心线宜采用平行借线法测定,测定前先校核跨距吊车梁中心线投测允许误差为±3 mm,安装后梁面板标高允许误差为±2 mm2)应根据厂房平面控制网,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