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学院1.《安全工程导论》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16学时………………………2342.《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373.《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404.《安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435.《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476.《防灭火与防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497.《钢铁冶金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112学时…………2528.《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559.《化工安全管理》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5810.《化工工艺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64学时…………26111.《化工设备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6412.《矿山通风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掌时……………26713.《矿山压力及控制》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7114.《矿山灾害防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32学时…………27615.《矿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7916.《油气生产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112学时…………28117.《有色冶金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48学时…………286《安全工程导论》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安全工程教研室课程负责人:易俊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学时:16学时 一、课程概况 《安全工程导论》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安全科学技术领域内的各门学科的划分及主要内容,当前的研究发展态势及其发展方向,为学生学习后续《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等课程,并为将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知识结构的空间分布; 2.理解安全科学的学科架构; 3.理解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4.了解常见的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5.了解现代工业装置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设计; 6.理解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历史和框架; 7.了解大安全观的产生背景; 8.了解非传统安全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1.安全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知识结构的空间分布 教学内容:灾变与历史;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忿;近代科学发展群体中的安全科学;当代安全科学与安全技术的含义;当代知识结构演化中的安全科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领域;安全科学知识结构的空间分布;安全科学知识结构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念;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研究领域及安全科学知识结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重点:安全和安全科学的概念 2.安全科学的学科架构 教学内容:安全科学学科名称的由来;学科分类及其代码;安全科学的学科内涵分析;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框架 基本要求:掌握安全科学学科分类及安全科学的体系结构框架 重点:安全科学学科中各级学科间的关系 难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中各级学科间的关系 3.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基本内容: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交叉而共享的学科234 基本要求: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内容 重点: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的研究内容 4.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基本内容:安全评价概述、安全评价的产生、发展及现状、安全评价的内容和种类、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评价的依据 基本要求: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安全评价方法 重点:安全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 难点:各类评价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5.现代工业装置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设计 基本内容:工业装置、燃烧的基本知识、爆炸的基本知识、工业过程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模式的基础理论、工业生产过程安全控制技术系统的发展、现代控制技术与安全控制 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工业装置,燃烧、爆炸的基本知识;理解工业过程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模式的基础理论;理解现代控制技术与安全控制 重点:理解现代控制技术与安全控制 难点:工业过程火灾、爆炸灾害事故模式的基础理论 6.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历史和框架 基本内容:安全立法的起源与发展;安全生产立法的涵义及其必要性;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行政处罚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圉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基本要求:掌握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和基本框架;理解国刑法、行政处罚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的概念 重点:安全生产法的特点和基本框架 7.大安全观 基本内容:安全观及其历史演变;安全科学与减灾科学的发展;大安全观的含义及其树立的必要性;树立大安全观的社会背景;21世纪科学的大安全观;安全、减灾、环保新兴学科的构想;安全、减灾、环保科学相关的学科及其展望。
基本要求:了解树立大安全观的社会背景 重点:大安全观的社会背景 8.非传统安全 基本内容: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及不同学术观点基本要求:了解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四、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学 时 分 配合计讲课试验上机设计习题课课外阅读其他1安全科学的生产背景及其知识结构的空间分部222安全科学的科学架构223安全科学基础理论224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25现代工业装置安全控制技术及安全设计22235 6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历史和框架227大安全观228非传统安全22合 计1616五、推荐教材、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崔克清、张礼敬、陶刚,《安全工程与科学导论》(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推荐参考书 沈斐敏、陈伯辉,《安全科学与工程导论》(第一版).香港:香港长城出版社.2004年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六、执行大纲说明 1.本大纲的授课顺序、课时分配,任课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但不能削弱大纲基本要求 2.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发展前缘,每次授课时,介绍一些最新安全相关学科知识执笔人:易俊审核人:王文和236《安全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单位:安全工程教研室课程负责人:马爱霞适用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时数:48学时 一、课程概况 《安全管理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近几年企业常见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具备从事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工程概论》等课程,并为将来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热工基础》、《高等数学》、《法律基础》、《燃烧爆炸理论》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化工安全技术趴《矿业工程概论》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管理现状;理解安全管理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事故发生机理规律,事故调查处理程序、事故预防控制措施以及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管理等知识;使学生具备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理论铺垫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概论 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基本定义及概念;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发展历史及觋状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概念;理解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重点:基本定义及概念,系统原理基本原则、人本原理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2.事故致因理论及事故统计分析 教学内容:事故的基本概念、未遂事故、二次事故、非工作事故、海因里希法则;事故的基本特性;事故伤害、工伤的规定及认定;事故的分类,事故存在、发生的原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统计与分析等 基本要求:了解事故的统计及其分析;理解事故的定义、概念及事故的分类;掌握事故致因理论模型,能够在安全管理中进行应用 重点:事故的定义及分类、海因里希法则,事故致因理论及几种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模型 难点:海因里希法则的理解、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及事故统计分析 3.事故调查与处理 教学内容:事故调查与处理目的意义、事故调查准备、事故调查基本步骤、事故调查与处理条例(493号令) 基本要求:了解调查与处理目的意义;理解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究、伤亡事故调查研究概述、伤亡事故的事后调查;掌握事故判定技术——事先调查与预测隐患 重点:伤亡事故的事后调查、事故判定技术——事先调查与预测隐患 难点:伤亡事故统计分析验证技术与伤亡事故综合分析研兖4.事故预防与控制 237 教学内容: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预防与控制事故的“3E”对策;安全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保险与事故控制;应急预案。
基本要求:了解保险在事故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及相应的险种;理解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事故预防与控制的“3E”对策及事故预防的程序和步骤 重点: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预防事故、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难点:事故预防与控制安全技术、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的应用 5.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 教学内容:灾难性事件的定义及分类;灾难性事件的类型与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基本要求:了解灾难性事件的定义及分类;理解应急计划的编写步骤、内容及指导原则;掌握第一类、第二类危险源及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