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新课程数学与物理学科知识的教学整合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89.46KB
约3页
文档ID:16539081
高中新课程数学与物理学科知识的教学整合_第1页
1/3

w、 bongsl㈨ …m 一 …一 掌熊~一 2013年第5期(上旬)\一 顾向忠(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数学和物理是普通高中两门重要而相近的学科. 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物理研究 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两者虽有各自 的学科发展空间,但也存在较多的知识交叉和融合. 更确切地说,数学是物理的工具,物理又促进了数学 的发展.两者的这种关系决定了高中阶段应该关注其 教学整合. 1 数学知识在物理学科中的呈现及教学整合 我们在这里把数学学科中经常出现的数学术语、 表1数学知识在物理学科中的呈现 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称为数学知识(如切线、向量、 椭圆、平行四边形法则等);把物理学科中经常出现的 物理术语、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等称为物理知识(如力 的合成与分解、瞬间速度、功、开普勒第一定律等);把 数学与物理学科中相近的称谓、类似的概念或原理称 为数理知识(如真值表、周期、正交分解等).高中新课 程数学知识在物理教材中有较多呈现(以下数学学科 以江苏版教材为例,物理学科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如 表1. 对于表1所列数学知识,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1)一些数学知识在物理学科中的呈现要明显早 于数学学科,如向量及其投影、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 形法则、椭圆、割线逼近切线.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对相 关知识先做一定的阐述后再组织教学.对于数学教师 而言,要知道这些知识已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可适当 j …… 妻量………………~…………l… ¨ Ⅲ / 2013年第5期(上甸) 总结并作为背景知识引入课堂,为数学知识学习做铺 垫.如数学教师在组织“向量”概念的教学时,应让学 生回顾物理知识中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的 概念(力、位移、速度等),但也有区别,如力还讲究作 用点(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相等向 量只需大小和方向相同(与起点无关).又如组织后续 的“向量6在向量n方向上的投影”的教学时,应了解 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物理1》第四章第3节例2中已 涉及投影的概念,并把F 、F 、F 、F。

叫做力F 、F 在 轴和 轴上的投影,而向量6在向量口方向上的 投影是把投影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再如组织 “向量的数量积”教学时,及时用物理知识中力所做的 功作为铺垫,力F在位移方向S上所做的功W—F ·5,做正功时数量积为正数,做负功时数量积为负 2物理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呈现及教学整合 表2物理知识在数学学科中的呈现 …一 三 ■… 一l r 取 ’ 数,做功为零时数量积为零,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向 量数量积公式的理解. (2)一些数学知识在两种学科中的表述不同或侧 重点不同,如上面提到的向量与矢量.再如向量投影, 数学知识侧重于充分理解数量积的公式,物理知识侧 重于对力或速度在不同方向的分解,使之显得更加形 象生动.割线逼近切线,物理侧重于研究曲线运动在 某时刻速度的方向,数学则侧重于对导数概念形成的 理解.物理知识中的空间点阵侧重于对晶体结构的理 解,对应于数学中的空间向量,侧重于解决空间几何 体中的角与距离的证明和计算问题.数学知识中的椭 圆侧重于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物理知识中仅仅了 解所有行星(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运行轨迹. 由表2可知,物理知识在数学教材中的呈现较少. 一些物理知识在数学教材中出现,但物理教材中未涉 及,如运动电荷库仑力所做功(变力做功)是作为定积 分(江苏高考已不要求)的物理背景,而在物理教材中 仅研究静电荷.也有一些物理知识在数学教材中出现, 但在物理教材只作为选讲内容,如衰变(半衰期).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物理知识只运用其结论或公 式,如电功率、衰变、角速度等,但数学教师不能忽视 其功能:一方面体现了怎样用合理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物理中的定量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知道很多数 学知识是源自物理,如瞬时速度是导数的启蒙,从平 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是产生导数观念的直接动因, 又如物理知识中的衰变成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指数 函数、等比数列等课题的背景引入问题. 一t遒 遵 董u一 … 3 数理知识在两种学科中的呈现及教学整合 表3数理知识在两个学科中的呈现 一些数理知识在两个学科中都作为重点知识呈 现,只不过侧重点或出发点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拟合在数学学科中是为了介绍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在 物理中是为了用平滑曲线拟合打点计时器测量出来的 瞬时速度.真值表在数学学科中是为了简易逻辑中判 定三种命题形式(或简单复合命题)的真假,物理中是 体现非门、与门、或门电路的介绍,其含义是一样的. 一些数理知识在两个学科中的地位或教学要求 是明显不一样的.如正交分解、光学性质、不确定关 系、频率、相位等在物理学科中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 应用,而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只是直观感知.又如周期、 轨迹(方程)等在数学学科做了详尽的、规范的阐述. 周期作为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轨迹(方程)要求选修 物理的学生系统学习,掌握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并在江苏省高考的加试题中给予考查,而在物理学科 中是用所学数学知识去直观感知.再如数学中的右手 系,物理中的右手定则仅是名称相仿,含义则大相 径庭. 需特别指出的是,概率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占有一 席之地,但研究的前提都是等可能的,在江苏高考中 一般属必考题;而在物理学科中的不确定关系,着重 描述的是微观现象,如光子落在各点的概率不是等可 能的.这正说明了两者教材的互补性. 由于数理知识在两个学科中的教学时间分别有 滞后或超前现象,所以要针对教学要求的差异做出相 应的铺垫和调整,有的可以事先将数学(物理)所学的 相关知识以问答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预习,唤醒学生 的记忆,或者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数学(物理)教材中 的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学习的广度和 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4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课程资源的内涵远远大于 数学课程本身的范围.通过上述数学与物理的教学整 合,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两者课程的交叉点和学科知识 的再生点,避免分科教学中知识的割裂或低效重复.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版本种类多,而且 在知识体系、编排次序和教学要求上都不断地调整, 而科学的迅猛发展,各学科时时会产生一些新知识、 新术语,也需要教师去深入了解.所以闲暇时不妨拿 本物理书看看,借本地理书瞧瞧,一定有益于自己学 科的教学.也不妨深入到学生中去,并引领学生搞些 跨学科知识的研究性学习,以此提高师生的全面课 程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教 师,应跳出本学科教材,汲取跨学科教材的养分,因为教 材是根,各学科教材盘根交错,搞好了学科教材的整合, 就能养其本根,这也是跨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所在.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