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高考语文二轮 专题07语言基础运用(选择题+主观题)原卷版 专题07 语言基础运用 目 录 题型综述 1 解题攻略 1 题组 选择题+主观题 1 高考练场 8 2024年北京高考语文卷语言基础运用共2道小题,总分为6分课标"规定了“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考生积累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本题材料是关于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的,选材经典两道小题中,客观选择题涉及了表达正确、规范、简明、连贯等主观题为补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运用修辞手法”两道题都重在考查运用语言的能力,重在引导考生准确、恰当、灵活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我,服务社会 题组 选择题+主观题 提分秘籍 一、词语理解 1. 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受语境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 2. 关注词性和色彩:分析词语的词性和色彩(感情和语体)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3. 归纳总结:对于一些高频出现的词语,要学会归纳总结其常见用法和含义 二、句子分析 1. 抓关键词: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体现了句子的核心意义。
2. 分析句式: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不同,要掌握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3. 关注修辞手法:句子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要能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修辞手法 1. 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如比喻用于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用于增强语势等 2. 结合句子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如何与句子内容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 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题目会要求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注意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回答 四、语体风格 1. 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方式、用词等方面存在差异 2. 关注句式和语气:语体风格往往通过句式和语气体现出来 五、其他技巧 1. 整体把握:答题时要整体把握语段或文章的内容,避免断章取义 2. 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答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避免因粗心而失分 3. 规范答题:按照题目要求规范作答,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典例剖析 (2024北京海淀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巴胺××"等赫然在列。
②一年一度的流行语犹如一座“观察哨”,若是拉长“时间轴”,换上“广角镜”,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的变与不变,更令人回味③科技创新方面,从“互联网+"到“区块链”,再到今年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变化的流行语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是从2000年的第38位稳步上升至第10位的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定步伐④生活方面,从“蓝瘦香菇"到“我太难了”,再到今年的“显眼包"多巴胺××”,不断变化的表达情绪背后,是人们在自我和解中对内蓄能、对外发力,在拼搏奋斗中走出困境、走向美好⑤其中,始终不变的是______和_____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中的“发布"可以用“公布”替代 B.①和②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相同 C.③中在“至"字后补出“目前”表意更明确 D.④中“表达情绪"应改为“情绪表达” (2)根据语段,请把⑤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两个语句结构对称 【答案】(1)B (2)示例: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解答】(1)B.①句引号表示引用;②句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B (2)此处的两个句子是对前文进行总结虽然流行语在不断变化,但是背后有不变的内涵,这内涵可结合“科技创新方面"生活方面”进行思考,科技方面主要对应国家层面,生活方面则主要对应人民层面,国家在科技上不断追求创新,人民在生活上不断拼搏奋斗再结合语句要“对称"的要求,即可填:国家对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人民为美好生活的持续奋斗 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变式演练 (2024北京西城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北京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②多年来,北京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积扱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以及乡村公园,全市公园总数达1065个③实现了生态福祉惠及大众、均衡发展森林资源、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的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④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成为社会共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授予”不能换成“赋予" B.②句画线部分没有语病 C.②句中“城市”可删去 D.④句中四个“共"的意思都不相同。
(2)请改写第③句画线部分,使第③句更准确、连贯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A (2)森林资源均衡发展、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生态福祉惠及大众 【解答】(1)A.正确 B.②句画线部分成分残缺,把“北京市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修改为“北京市围绕‘绿美京华,北京森林’的森林城市发展愿景" C.“可删去”错城市休闲公园"是和“口袋公园”“乡村公园"并列的公园,“城市”限定了公园的位置,故不能删 D.“意思都不相同"错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中的“共”都是“共同"的意思 (2)第③句画线部分“生态福祉惠及大众、均衡发展森林资源、生态格局全面优化”,三个分句语序不当,且“均衡发展森林资源"与另外两句句式结构不一致可修改为:森林资源均衡发展、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生态福祉惠及大众 (2024北京东城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近日,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②语文模板配风景的创意,还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③网友拍摄的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是拿得出手的好风景,配得上语文教科书封面的“高光"。
④多姿多彩的乡土风景,就是语文课本最生动的插图⑤语文,不只是书本上的字词句,还是视线中的声光影⑥风景名胜之美,与语文之美相提并论,勾起了人们对课本的念想、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的“还"字应该删除 B.③句中的“拿得出手”可以换为“拿手" C.⑤句中的“不只”应写为“不止" D.⑥句中的成语“相提并论”使用恰当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①句进行修改,使其表述清楚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A (2)近日,一些网友把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结合,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 【解答】(1)A.结合“语文模板配风景的创意,还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可知,此两句不是都陈述“创意"的两个意义,故“切中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前不可使用“还" B.“拿得出手”表示事物、成果等很好很优秀,可以展示给别人看,值得炫耀拿手"意思是“擅长”此处是指拍摄的风景很美,值得展示,因此不能换成“拿手" C.不止: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止”与数量有关。
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不只:不但、不是单一的,“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此处后面有“还是”,应该用“不只”,不能换成“不止" D.“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风景名胜之美与语文之美互相映衬,更加完美,应用“相得益彰" (2)①的语病是结构混乱、成分残缺 “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不能作“设计"的主语,可让“一些网友”作主语,把“一些网友拍摄的家乡美景"改为“一些网友把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 故修改为:近日,一些网友把自己拍摄的家乡美景,和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结合,设计成全新的教科书封面 (2024北京朝阳一模)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北京在城市建设中,规划了两道绿化隔离带——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的城市公园环、“二绿"的郊野公园环②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规划,是为了以绿化带作为控制城市空间扩张的生态屏障,并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③如今,环城皆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公园,城市面貌耳目一新,已形成了“一半森林一半城”的生态底色④未来,北京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最终的目标是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绿"成为这座城市最容易撷取的色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之所以”应脚去 B.③句中的成语“耳目一新"使用恰当 C.③④两句中引号的用法不相同 D.④句中的“撷取”不能换为“截取" (2)①句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在保持句意的基础上修改,将修改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答案】(1)B (2)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二绿"的城市公园环和郊野公园环 【解答】(1)A.正确②句中“之所以”与“是为了"语义重复,应删去 B.错误耳目一新: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很新鲜形容变化大,与以往大不相同此处与“城市面貌”搭配不当,应该为“焕然一新"焕然一新:形容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崭新感觉的新气象 C.正确③句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④句中的引号表强调用法不相同 D.正确撷取:采取,摘取截取:割取,切取也指剪裁摄取 (2)原句语病为“简称‘一绿’的城市公园环、‘二绿’的郊野公园环”搭配不当,应该为“简称‘一绿’‘二绿’的城市公园环和郊野公园环"故修改为: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二绿"的城市公园环和郊野公园环 1.语言基础运用 ①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选手马宏达获得抹灰和隔墙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②再普通不过的“刮腻子"居然也能登上世界舞台,着实让人意外③说到职业教育,很多人都会觉得它“低人一等”,而“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对这种陈旧观念无疑是一种冲击④实际上,术业有专攻,只要认真钻研,秉持工匠精神,就会发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没有过时⑤很多数据都表明,只要肯努力付出,职校生也有春天⑥我们要为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者喝彩,更要把这种成绩转化为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的动力,去赢得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更多的认可与尊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②句中“居然"换为“竟然”,句意不变 B.文中两个“只要"都不能改为“只有” C.④句引号中的谚语使用恰当 D.⑥句三个画线的语言片段顺序有问题 (2)不改变句意,请用“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开头,将第③句被逗号隔开的三个语言片段整合为一个,使表达简明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