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6KB
约7页
文档ID:437540466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 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1/7

2019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 城市化(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6·洛阳模拟)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中部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B.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部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中部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2016·雅安模拟)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区变两区(东城、西城)——“古都双翼”新格局显现(习惯上把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区称为核心城区,石景山、丰台、海淀、朝阳四个区称为近郊区,周边其他地区称为远郊区)下表为北京市1990年和2000年各区常住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2~3题 地区1990年2000年海淀区144.2224.0石景山区30.948.9丰台区78.9136.9西城区75.670.7宣武区55.752.6东城区60.653.6崇文区41.834.6朝阳区144.8229.02.从1990~2000年十年间,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的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区的人口都有明显的增加 ②人口重心明显向市区南部移动 ③中心城区人口有下降的趋势 ④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区集中 ⑤北京市出现明显的郊区城市化现象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⑤3.北京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可能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现象彻底解决B.近郊区的人均居住面积减少C.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更加拥挤D.人口老龄化加重(2016·江西六校联考)“潮汐车道”方便“钟摆族”上下班。

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钟摆族”指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读下图,回答4~5题4.对“钟摆族”的叙述最可信的是(  )A.“钟摆族”多居住在高级住宅区B.“钟摆族”购房主要考虑环境质量C.“钟摆族”都自己驾车上下班D.“钟摆族”的形成与城市化有关5.“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  )A.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B.美化城市道路景观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 D.减少道路交通事故(2016·徐州模拟)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78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B.2010年纽约以植被和水体为主C.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D.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7.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 B.内涝概率上升C.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D.蒸发量增加(2016·厦门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8.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9.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 D.降水量增加11.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6·山东师大附中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24分)材料一 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

城市1 0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0万~1 000万人口城市300万~500万人口城市100万~300万人口城市50万~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建制镇1978年19302225351292 1732010年6586102110313838019 410注:2010年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整理材料二 我国城镇化目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市建设缺乏特色1)分析材料一,说明我国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的变化特点12分)(2)结合材料二,列举我国有哪些“城市病”?(12分)13.(2016·苏锡常镇联考)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1是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2为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1)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6分)(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是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8分)(4)在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课下限时集训(二十三)1.选D 在中部各省中,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的有湖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大城市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南地区的云贵川和重庆等的城市人口比重都在20%以上2.D 3.C 第2题,读表格中数据可知,中心城区人口减少;郊区的各区人口明显增加,所以人口从中心市区向郊区迁移,属于郊区城市化第3题,中心城区的人口向郊区迁移,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现象;因近郊区住宅的建设,人均居住面积不会减小;人口的迁移不会影响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人口由中心市区迁往郊区,使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交往更密切,所以交通更加拥挤。

4.D 5.A 第4题,依据材料,“钟摆族”工作在城里,生活在郊县或其他城市,表明与逆城市化有关第5题,由材料“潮汐车道”概念及图示可知,“潮汐车道”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6.C 7.B 第6题,从左图中可以看出1978年北京以其他用地为主;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从右图可知,2010年纽约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基本稳定第7题,图中显示出北京土地覆盖结构的最大变化是不透水层比重迅速增加,说明城市化过程中硬化地面不断增多,导致热岛效应强度增加;下渗减少,地表汇水速度加快,地表径流量增加,内涝概率上升;地下水位下降;蒸发总量减少8.B 9.C 第8题,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势必导致地价上涨;城市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将使一部分人口和企业迁离城市第9题,卫星城可以分散一部分大城市职能,对大城市起到减轻人地矛盾、改善环境的作用城市化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中心商务区也不会向郊区迁移10.C 11.B 第10题,地面硬化面积增多,阻断了部分水分的蒸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降水量增加。

第11题,由图可知,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新的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中,出现了绿化带、渗水道路和城市集雨管网硬化比例降低,土壤侵蚀增加绿化带起到了滞流作用,延长了径流集聚时间,下渗量增大,有利于补充地下水12.答案:(1)城镇人口数量增多;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1996年以后城市化上升速度快;城镇数量不断增多,以中小城镇为主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压力增大13.答案:(1)发展快 水平高(2)苏南地区密度高于苏北,交通沿线密集 苏南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3)环境污染加剧;土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4)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