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简史欧美文学第一章 古代文学古希腊文学发展阶段一. 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时代(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二. “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 “荷马时代”因著名的“荷马史诗”产生于该时期而得名,这是古代希腊社会由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三. 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伊索寓言》由后人收集、改写和编定,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反映的是平民阶级的思想感情,既是当时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写照,又是对人们生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著名的寓言如《农夫与蛇》、《狗和公鸡与狐狸》、《狮子与鹿》、《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受到全世界各地区人们的喜爱后世的著名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人均受过伊索寓言的影响四.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中期)这一阶段是希腊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在文学上,最突出的是古典悲剧和喜剧以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文艺理论五. 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前2世纪中期)古希腊神话神话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原始氏族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是孕育神话的土壤和条件。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讲述的是诸如创世、诸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诞生、神与人的关系等等以神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英雄传说的主角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观念英雄传说带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是对氏族首领和祖先的赞颂,但同时也是后人想象力创造的产物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源于古老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因此,形成希腊神话鲜明特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神人同形同性论”这种观念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就摆脱了兽性妖灵阶段,而且使神话体现出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荷马史诗内容: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两部,历经近千年才最后编定,在西方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根据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由“不和的金苹果”引发,由“木马计”结束大批特洛伊人沦为奴隶,希腊军队洗劫了城中的珍宝而去希腊世界的各路英雄分头返回自己的家园,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却饱受长期的海上漂流之苦史诗的第一部《伊利昂记》是对这场战争进行直接描述的,集中笔墨写了10年里最后一年中51天的故事。
第二部《奥德修记》是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回家的艰辛历程,时间的跨度也是10年,诗人只写了最后40天的故事,其余有关奥德修斯的经历都是通过倒叙的手法叙述出来的主题思想: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伊利昂记》写战事,重在表现英雄的勇武;《奥德修记》写海上的冒险经历,重在展示英雄的智慧反映了古希腊人崇拜代表部族共同理想和集体利益,拥有过人的勇敢和智慧,重视个人荣誉的英雄的观念《伊利昂记》金戈铁马、慷慨悲壮、气势恢宏,营造了一种崇高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精神《奥德修记》则在雄浑壮阔的背景下又不失缠绵浪漫的阴柔之美,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杰出智慧和豪迈精神艺术特色:(1)结构巧妙,剪裁富于匠心的长篇巨作两部史诗都是选取最后一年几十天中的故事加以叙述,而对其他内容采用简洁的穿插或倒叙手法交代清楚,避免了臃肿、拖沓的平铺直叙2)史诗既有对宏大场面、英雄群像的粗狂描绘,也有对局部和个人情态、心理的细致刻画3)运用了大量富于想象力的优美比喻——被后人称之为“荷马式比喻”——和诸多反复出现的描述性短语4)两部史诗均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英雄诗体这些艺术上的特征既表明了它的民间创作传统,也可看出后代文人加工过的痕迹。
荷马史诗在古代希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它特有的魅力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古希腊戏剧 古代希腊的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由带有民间宗教色彩的祭祀仪式逐渐发展出来具体地说,悲剧的前身是“酒神颂歌”,喜剧的前身则是祭神的歌舞和滑稽戏悲剧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正统的地位,多取材于神话传说,表现人与命运的抗争或涉及重大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风格崇高、悲壮,以美好事物的毁灭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结构上多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性,比较严谨;语言追求高雅和规范喜剧多取材于现世,风格夸张、滑稽、怪诞,生活气息浓郁,重在揭露丑恶的人与事或讽刺人性的弱点,让观众在笑声中去否定那些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和无价值的事物喜剧在结构布局上比较松散和随意,时有插科打诨和荒诞的情节,语言比较粗俗相比而言,悲剧更适合奴隶主贵族的审美口味和教育民众的现实需要所以,在古希腊的戏剧艺术中,悲剧占有突出的地位悲剧:埃斯库罗斯,有“悲剧之父”的美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他将神话中一个原本只是保护陶工的小神普罗米修斯塑造成一个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理想的高大英雄,成为西方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在埃斯库罗斯的笔下,神王宙斯成了一个专制、残暴、仇视人类的暴君形象,敢于反抗、并可忍受无边的痛苦而绝不低头的普罗米修斯则是文明的缔造者和人类保护神的典型普罗米修斯这一高大的悲剧英雄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们深刻的启示:面对专制暴力和个人利益,真正的英雄绝不会放弃原则和真理而苟且偷生,获取荣华富贵索福克勒斯,人们称他为“戏剧中的荷马”,其代表作为《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表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与残酷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展示出不屈服于命运的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俄狄浦斯的行为是悲壮的,因为他无辜地承受着命运的打击;俄狄浦斯又是高贵的,因为他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仍奋起抗争,捍卫人的尊严与荣誉,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正体现了人性的崇高和伟大俄狄浦斯是理想的人的典型《俄狄浦斯王》标志着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作者始终将英雄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其悲剧命运的发展置于全剧的核心,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此剧的倒叙式结构更是匠心独具,历来为评论者所称道欧里庇得斯,其代表作为《美狄亚》,取材于希腊传说中伊阿宋的故事《美狄亚》这出悲剧给人强烈的震撼,剧作家将传说中的大英雄伊阿宋便成为一个忘恩负义、贪图权势富贵的卑鄙小人,而对在夫权、神权、政权三重压迫下的美狄亚则给予同情。
美狄亚敢爱敢恨、聪明坚强,尽管疯狂复仇的连串举动令人惊愕,但由于剧作家细致地刻画了美狄亚走投无路的绝望心理的发展过程,让观众在觉得可信的同时仍然对她感到同情此剧表明了欧里庇得斯对妇女处境的关切和对造成这一家庭悲剧的社会不公现象的谴责喜剧:阿里斯托芬,是古典希腊喜剧的代表,有“喜剧之父”之称其著名作品有《阿卡奈人》和《鸟》古罗马文学 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的早期罗马文学是在罗马共和时代的大部分时期里创作的,戏剧是其主要成就中期罗马文学指共和时代末期和奥古斯都屋大维时期的文学,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和散文晚期罗马文学是罗马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文学,发展速度缓慢维吉尔与《埃涅阿斯记》 维吉尔是整个古罗马时代最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是史诗作品《埃涅阿斯记》《埃涅阿斯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史诗,是赞颂奥古斯都屋大维和罗马帝国、讴歌民族精神的杰作史诗是诗人应皇帝之命写就的,明显地带有歌颂皇帝的倾向以埃涅阿斯为代表的民族祖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是对罗马不凡历史的折射和反映,它集中体现了罗马民族自强不息、崇尚进取的民族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强大力量和气势,尽情地讴歌了罗马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在艺术上,《埃涅阿斯记》借鉴了荷马史诗的一些特点,如前六卷对特洛伊人七年漂流的描写与《奥德修记》有相似之处但总体风格与荷马史诗并不相同,史诗在庄严、典雅中透着一种淡淡的哀婉维吉尔更善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长于对爱情心理的刻画语言上辞藻典丽,音律和谐、富有暗示性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概述 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文学是从一个没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13世纪末之前,中世纪的文学家们的任何创作都带有原创的性质就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发展而言,主要有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两大类宗教文化与文学 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开端是以“黑暗时代”为标志的所谓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主要是指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到公元8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这几百年的欧洲历史文化时期黑暗时代”属于基督教文学的初创时期此时基督教文学基本上是以《圣经》为主要题材的文学,圣经故事、使徒传等等是其基本内容黑暗时代”里产生的书面文学都是在修道院中用拉丁语写成的,大致可分为拉丁文散文著作和拉丁文诗歌两种 8世纪加洛林时代的到来使欧洲中世纪文化与文学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被后代的历史学家和宗教史学家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的历史文化勃兴时期。
9—13世纪是欧洲中世纪文化和文学不断发展并走向鼎盛的时代加洛林文艺复兴之后,中世纪欧洲宗教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戏剧艺术的萌芽欧洲中世纪的戏剧作品,大多是为了宣扬宗教的目的写成的,所以也被统称为“宗教剧” 从11世纪开始,西欧的封建社会走向鼎盛阶段在西欧封建社会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欧洲12世纪文化鼎盛时期(史称“12世纪西欧文化复兴”时期)到来了就12世纪前后出现的基督教文学而言,修道院书信体文学应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 在12世纪前后,宗教僧侣们所创作的宗教诗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的情感更为细腻,艺术手法更加成熟世俗文化与文学 欧洲中世纪的世俗文化与文学,主要有表现氏族社会晚期以及中世纪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史诗和谣曲;有表现中世纪特有的骑士生活和骑士风貌,将爱情和冒险作为描写的主要题材,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的骑士文学;有将笔触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世态人情,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的市民文学三种文学样式,实是表现着中世纪世俗文学对人的认识的三个向度第一个向度是通过对古代和当代英雄的追忆和描写,不自觉地说明和阐释着“人的能力”问题。
在世俗文化系统中,首先占有突出地位的是人民群众的创作许多英雄史诗都表现了“人是英雄”的主题,如《贝奥武甫》、《罗兰之歌》等第二个向度是从肯定人的情感角度来显现中世纪对人的新看法这一主题倾向主要反映在中世纪特有的文学现象——骑士文学中,主要表现的是“人的情感因素”的合理性中世纪世俗文学对人认识的第三个向度是从人的“机智”和“乐观”本能出发,来对人的特征进行展示最有代表性的是城市市民文学《列那狐传奇》是中古欧洲城市文学最重要的作品,整个作品的主题就是对人的机智和乐观精神的张扬意大利诗人但丁《新生》 这部作品是但丁把从1283年以来所写给邻居家早逝的少女贝阿特丽采的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缀起来的,歌颂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表现出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情绪特别是艺术上深受“温柔的新体”诗派的影响,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因此被认为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的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但其中也带有中世纪文学的神秘色彩《神曲》一. 《神曲》所蕴涵的中世纪精神结构 《神曲》是最能体现欧洲中世纪对人的认识的经典型范本全部内容表现的是作家通过寓言和象征性的手法,展示了具体人类精神向至高精神的追求、演进和复归的过程。
1) 精神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和全部真实之所在但丁写《神曲》的主要动机是要解决意大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