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案第九章 冷热疗法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卫生系基础护理教研室金莉授课章节第九章 冷热疗法授课时数6学时课 型理论课+实验课授课地点示教室、实验室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操作示教、操作练习、指导、考核、应用开放式教学系统教学目标1、了解冷、热疗法的定义及效应2、掌握冷、热疗法的目的及禁忌证3、掌握医院常用冷、热疗的方法4、熟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5、熟练掌握乙醇拭浴的方法,并能按要求达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重 点1、冷、热疗法的目的及禁忌证2、掌握医院常用冷、热疗的方法3、乙醇拭浴的方法难 点冷、热疗法的目的及禁忌证课程内容及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课】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冷疗法的应用第三节 热疗法的应用【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总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理解冷热的疗法的效应、作用、影响效果的因素,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及应用,学生学会了热水袋、热湿敷、热坐浴、红外线灯的使用,通过练习、考核,对乙醇擦浴方法有了一个全面认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病人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第九章 冷热疗法冷热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冷热治疗可产生相对的生理效应,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章将介绍冷热疗法的技术第一节 概述一、定义冷热疗法是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使用的目的是通过冷或热作用于人体的局部或全身,达到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 二、冷热疗法的效应 (一)生理效应 机体对冷热刺激的局部生理反应如下: 生理效应热疗效应冷疗效应生理效应热疗效应冷疗效应细胞代谢增加减少血液流动 增快减慢需氧量 增加 减少淋巴流动 增快减慢血管扩张 收缩结缔组织伸展性 增强减慢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减少神经传导 增快减慢血液粘稠度 降低增加体温 上升 下降(二)继发效应 机体为了组织免受损伤而产生的防御作用,转换机体对冷或热刺激所产生的生理作用,而出现的短暂的相反的作用,称为继发效应因此,病人用热或用冷 30 分钟后应停止,给予 1 小时的复原时间后,再按规定反复应用。
三、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1、方法:应用湿冷、湿热比干冷、干热疗法的效果好 2、部位:皮下冷感受器比热感受器多,故浅层皮肤对冷较敏感另外,皮肤薄或经常部暴露的部位对冷热有明显的反应 3、时间:时间过长所产生的继发效应会抵消治疗作用,还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面积:应用冷疗热疗的面积大,机体的反应就较强,反之,则弱 5、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于或等于身体温度时,散热效果减低 6、个体差异:个体对用冷或用热的耐受性不同,反应也不同 第一节 冷疗法的应用 冷疗法是指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使皮肤的温度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冷疗的作用 (一)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常用于扁桃体手术后,牙科术后、鼻衄、头部外伤及扭伤、挫伤早期施行短时间的冷敷,可防止皮下出血和肿胀 (二)减轻疼痛 冷可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由于充血压迫神经末梢而致疼痛者,也可因冷使血管收缩解除压迫而止痛临床上常用于牙痛、急性损伤和外科小手术的局部麻醉 (三)制止炎症扩散和化脓 冷可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使细胞代谢降低,同时也降低了细菌的活力,抑制了炎症和化脓的扩散。
(四)降低体温 当冷直接作用于皮肤大血管处,通过物理作用,可将体内的热传导散发于体外,全身用冷后,先是毛细血管收缩,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来降低体温临床上常用于高热,中暑病人对脑外伤、脑缺氧,利用局部或全身降温,减少脑细胞需氧量,有利于脑细胞的康复 二、影响冷疗的因素 (一)冷疗的部位和方法 部位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如高热病人的降温应在较大的动脉处置冷,或用全身冷疗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或制止炎症和化脓,可局部置冷以达到冷的效果 (二)冷疗面积 用冷面积大小与冷的效果有关,如全身用冷,冷疗面积大反应则强;局部用冷,冷疗面积小,反应则弱 (三)冷疗时间 应根据应用目的、机体状态和局部组织情况而定,一般用冷时间为15-20分钟时间过长或反复用冷可导致不良反应,如出现寒战、面色苍白,以至影响脉博和呼吸局部用冷时间过长,则可引起营养、细胞代谢、生理功能障碍,甚至组织细胞死亡 (四)病情和体差异 由于不同的年龄、疾病和机体状况,对冷的反应也不相同正确用冷,才能发挥冷疗效用,如中暑、高热病人可用冷疗降温;麻疹高热则不可用冷疗降温对老幼患者,冷疗要慎重;对末梢循环不良者,则应忌用冷疗。
三、用冷的禁忌 1、大片组织受损、局部血循环不良或感染性休克,微循环明显障碍、皮肤颜色青紫时,不宜用冷敷,以免加重微循环障碍,促进组织坏死 2、慢性炎症或深部有化脓病灶时,不宜冷疗,以免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影响炎症吸收 3、忌用冷的部位枕后、耳廓、阴囊处忌用冷疗,以防冻伤心前区忌冷,以防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腹部忌冷以防腹泻足底忌冷,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的冠状动脉收缩出血热、麻疹、高血压、风湿关节炎和体质很差的病人忌用冷疗,以防周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四、冷疗方法 (一)局部用冷法 1.冰袋、冰囊的应用 多用于降温、减少出血及局部止痛 (1)用物冰袋及套,冰块,盆,锤子,帆布袋或木箱,勺,擦布 打冰用具 打冰块用木箱 (2)操作方法 ①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碎,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及污垢,以免损坏冰袋,使病人不适 ②将冰块装入冰袋或冰囊内约1/2满,驱出空气,夹紧袋口并倒提抖动,检查有无漏水,擦干后装入布套③将冰袋放于需要部位,高热病人可敷前额及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鼻部冷敷时,可将冰囊吊起,使其底部接触鼻根,以减轻压力若在颈部放冰囊时,应向病人说明,将三角巾两端在颈后部系好 用水冲去冰的棱角图 头部放置冰袋 鼻部放置冰囊 冰囊置于颈间时包裹法 颈间冰囊放置法 ④用毕整理用物,将冰袋倒置后凉干,保存时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橡胶粘连 附:新型冰袋聚乙烯醇冰袋内为一种特殊高分子物质袋的两端分别有一方形尼龙便于固定,且可随意调节将冰袋敷于不同部位可迅速降温,消除头痛、牙痛及扭伤等产生的不适,也可减轻术后疼痛种冰袋可多次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应先将冰袋平放于冰箱中冷藏2-3小时,待有水晶产生后取出,用布裹住冰袋敷在所需部位如冰袋变得太硬,应稍待几分钟后即可柔软用后进行消毒2.冰帽或冰槽的应用 为防治脑水肿,采用以头部降温为主,体表降温为辅的方法,使体温(肛温)降至33℃,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率,减少耗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慢或制止其损害的进展,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1)用物 冰帽或冰槽,冰块,锤子,帆布袋,盆,勺,棉花,海绵,肛表盛水桶,凡士林纱布。
(2)操作方法 ①将冰决放于帆布袋内,用锤子砸成核桃大小,倒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放入冰帽或冰槽内②将病人头部置于冰帽或冰槽内,后颈部和接触处填以海绵,防止受压,两耳用不脱脂棉花塞住,防止水流入耳内两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肩部垫一小枕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为了防止冻伤,耳廓皮肤与冰帽之间应加数层纱布以资保护 冰帽 冰槽 ③为病人测肛温,随时观察体温情况,使之保持在33℃左右,一般不宜低于30℃,否则会导致心房、心室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 附:半导体降温帽半导体降温是利用半导体温差电致冷技术造成帽内局部的低温环境,从而降低脑代谢率,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使皮层细胞得到保护和修复多用于脑外伤、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增高等 (1)操作方法 ①连接好机器和水路,先接通流水,流量为600ml/分钟,保持流水通畅②打开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降温帽开始冷却,5分钟后可稳定在所需温度 ③将降温帽戴在病人头部,观察并调节温度,严防冻伤,尤其是耳廓部 ④用毕先关闭电源 再切断流水,整理好机器 (2)注意事项①使用机器时,先通水后通电。
停用时,先关电后断水②整流电源的电流量在0-22A之间,18-20A效果最佳,18A以下冷却能力渐减少,帽内温度随之升高,故应根据病人需要调节③使用时需接地线,以保证安全 3.冷湿敷法 多用于止血 (1)用物 盆内放冰块或冷水,小毛巾两块,小橡皮单及治疗巾,弯盘,凡士林,棉签,纱布 (2)操作步骤 ①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处,说明目的,以取得配合暴露患部,将橡皮单及治疗巾垫在冷敷部位下面,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铺一块纱布 ②将小毛巾浸于冰水或冷水中,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每3-5分钟换一次,持续冷敷15-20分钟 (3)冷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二)全身用冷法 (详件操作指导)有酒精擦浴和温水擦浴法,多用于高热病人的降温,但体弱、高热恶寒、对冷敏感以及风湿病人不宜采用 1.酒精擦浴 酒精是一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其散热效果较强 2.温水擦浴 用于高热病人降温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一般为32-34℃)进行擦浴,可以很快将皮肤温度通过水传导散发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初期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擦浴时加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加倍促进热的散发。
3.冷水灌肠 体温超过40℃的中暑病人,经冷敷或擦浴后均不能降温时,可用4℃等渗盐水300ml灌肠降温,其用物及操作方法同不保留灌肠法第二节 热疗法的应用 热疗法是指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作用于局部或全身的皮肤、粘膜而产生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热疗的作用 (一)促进炎症的消散或局限 当热的物质与皮肤直接接触时,把热传到皮肤,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热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后期用热可使炎症局限同时,因白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坏死组织,有助于坏死组织的清除与组织修复 (二)解除疼痛 温热的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加速致痛物质(组织胺等)的排出;又由于渗出物逐渐吸收,从而解除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压力温热能使肌肉、肌健、韧带等组织松弛,可解除因肌肉痉挛、强直而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常用于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