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精选ppt1第十章 中世纪哲学第三节 经院哲学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专指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特征6至10世纪是哲学的黑暗时代) 中世纪黑暗时代2精选ppt 6世纪学者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在高卢的城市里,当人们对文字的运用每况愈下,不更确切地说是已告终竭的时候,那里已经找不到一个在层次分明的写作艺术方面训练有素的学者,来把发生过的事情以散文或询问的形式描绘出来悲叹的声音不断地迸发出来人们说道:“哎!我们这个时代啊!学问的研究已经离开我们而消逝,在我们各族人中间也找不到一个能够把当代的事件写成一本书的人了3精选ppt 公元9世纪,卡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 中世纪学校的教学内容: 七艺: 四艺:代数、几何、天文、音乐 三科:用法、修辞、逻辑 11世纪下半期起,逻辑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干课4精选ppt一、经院哲学简介二、早期期经院哲学三、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四、英国经院哲学5精选ppt一、经院哲学简介(scholastic philosophy) (一)含义及基本特征1、含义 原义:“学院中人的思想”,“士林哲学” 特殊含义: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 6精选ppt2、基本特征 A. 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 B. 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7精选ppt(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经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论同实在论之争安瑟尔谟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第二阶段: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叶,经院哲学兴盛和开始衰落时期,最主要的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8精选ppt二、早期经院哲学 辩证法与反辩证法之争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1、贝伦伽尔(1010-1088):首先将辩证法用于神学讨论论圣餐2、达米安(1007-1072):最得力的反辩证法者 “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哲学是神学的婢女9精选ppt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一)生平活动 Anselm of Canterbury、10331109年 早期实在论最著名的代表。
著作:论语法、独白、论自由选择、论魔鬼的堕落、上帝为何化为人 经院哲学之父10精选ppt(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1、不否定理性的作用2、认为“信仰,然后理解” “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以避免11精选ppt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宣讲:“能否找到一个独立的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本体论证明仅仅依靠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先天证明 “本体论证明”的内容; 因为: “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 :“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12精选ppt(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 罗色林: 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论的代表 主要思想: 1、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事物 2、认为共相(一般概念)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如果是实在的话,只是表示声音而已 他同罗色林的争论代表了实在论同唯名论的第一次交锋争论焦点是共相是否具有实在性13精选ppt (一)生平活动 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论的代表14精选ppt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15精选ppt(二)问题的由来 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注释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 (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3)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 6世纪的哲学家波埃修把问题引进,并强调其研究价值 12世纪时问题成为神学家关注的焦点16精选ppt(三)唯名论的观点 唯名论:认为一切词都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共相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 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 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17精选ppt(四)实在论的观点实在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殊相表示个别实在,共相表示普遍实在即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实在论也有极端派和温和派的区分: 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
温和实在论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18精选ppt(五)争论的哲学意义 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希腊哲学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因此,争论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哲学活动,是哲学基本派别斗争的特殊形式 列宁说:“当然,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六)争论的社会意义 争论绝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是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的反映19精选ppt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精选ppt20三、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一、生平及著作 1225年,阿奎那出生在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 1230年1239年,阿奎那在卡西诺修道院(本笃会的教会学校)接受数学、拉丁文教育 1239年1245年,阿奎那到那不勒斯接受大学教育,在那不勒斯,阿奎那用拉丁语阅读亚里士多德、阿威洛伊、阿维森纳、迈蒙尼德的著作,并成为多明我会的成员 1245年1248年,阿奎那在巴黎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结识巴黎大学神学教授大阿尔伯特21精选ppt 1248年1252年,阿奎那与阿尔伯特一起来到科隆从事神学研究工作,彼得伦巴德的箴言录(当时大学和多明我会标准的神学专著)、新柏拉图主义者狄奥尼西的神的名称等对阿奎那影响很大。
有“西西里哑牛”之称 1252年1259年,阿奎那到巴黎的多明我会讲授箴言录,旁征博引的研究、教学风格使其深受欢迎成为神学学士、硕士围绕真理的纷争问题诞生着手反异教大全的写作 1259年1268年阿奎那到罗马,演讲威廉波拉杜斯的邪恶大全、美德大全,定居意大利写作神学大全 1268年1274年,阿奎那在巴黎、那不勒斯等地工作,1274年死于参加学术活动的途中22精选ppt 1323年,有教皇约翰廿二世册封托马斯为圣徒,指出“托马斯著作的每一章节都含有无比的力量”,并授予托马斯“共有博士”、“天使博士”的称号1567年,托马斯更被加封为“圣师”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里只为托马斯保留了少得可怜的篇幅,而罗素则是更是毫不客气地总结道:“阿奎那没有什么真正的哲学精神23精选ppt 三、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神学大全的结构是由问题和论文组成的一部著作写作方式分五步:1. 问题的设定;2. 异议;3. 与异议相反的权威论述;4. 问题的结论;5. 对异议的回答24精选ppt(一)托马斯论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1、哲学和神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1)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客观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同样的对象可以被不同的方式认知而成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
神学和哲学有着共同对象,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识它们,两者因此是两门独立的科学2)神学虽然也使用演绎推理,但它的演绎前提与哲学的不同,而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演绎体系,因此神学和哲学是不同的科学3)“在哲学外,建立一种凭上帝启示的学问,是有益的”好处是比人类的拯救来的更合适、更准确25精选ppt 2、认为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1)认为神学“在思辨和实践两方面都超过其他科学”,因此神学高于哲学2)认为人的理性属于自然,而上帝的恩典又是成全自然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神学需要哲学认为神学可借哲学“来把自己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26精选ppt(二)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五路”) 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 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个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个事物的推动,每一个推动者又被另一事物所推动,这样循环下去,这一系列“推动”之处,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 推导的方式与上述证明相似,每一个事物都必然有一个动力,而最初的那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27精选ppt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简而言之,有些事物是可能存在的,但有些则是必然存在;必然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有些是由于其他事务造成的,但总有一个事物,它的“必然性”是“自因”的,它并不依赖于别的事物而存在,这个“自因的必然存在”就是上帝。
第四个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 一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并且这个最完善的事物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这就是上帝 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 自然物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个世界秩序的安排者就是上帝28精选ppt(二)托马斯的政治学 有明显的宗教目的 (1)同意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的观点,因此认为社会和国家是自然的,国家是为了公共的善而建立的 (2)认为教会追求超自然的善高于国家谋求的公共的善,因此教会高于国家 (3)认为国家制定的人类的法规依据于自然律,是成文法的自然律 成文法的来源有:一是上帝直接向人类宣布的神律,二是人的信仰与理性 (4)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都是好的国家形式,其中君主政体为最好29精选ppt 托马斯追随亚里士多德,试图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解释社会团体和国家的起源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人天然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这不仅是因为人只有通过群体生活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且还因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分工合作,人们才能够得到所有必需的知识此外,与其他动物相比,唯有人拥有语言能力,它使人们互相之间能够交流思想内容,为共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各不相同的私人利益与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公共利益是相互冲突的30精选ppt 为了避免社会的混乱和解体,社会必须拥有某种治理的原则和控制的力量这样,就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划分托马斯指出,就像在人身上体力从属于感性和智力、感官服从智慧一样,在社会中,“才智杰出的人自然享有支配权,而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当奴仆”不过,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托马斯又返回到君权神授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本身就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在创造这种自然本性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安排了君王,授予这些君王以统治尘世的权力 31精选ppt 统治者被授予统治权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谋求私利,而是让他们谋求自己所治理的区域的公共幸福 正义的政体和非正义的政体 “如果一个自由人的社会是在为公众谋幸福的统治者的治理之下,这种政治就是正义的,是适合于自由人的相反地,如果那个社会的一切设施服从于统治者的私人利益而不是服从于公共福利,这就是政治上的倒行逆施,也就不再是正义的了”32精选ppt 根据统治者是由许多人或者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来担任,托马斯区分了: 三种好的政体:即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 三种坏的政体:即暴民政体、寡头政体和暴君政体。
按照托马斯的主张,一个社会的幸福和繁荣就在于保全它的团结一致,即保全它的和平政府的团结一致必然更有利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