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贾宪三角及其应用

w****i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681.28KB
约6页
文档ID:104642256
贾宪三角及其应用_第1页
1/6

126 北區國中「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工作坊-作品 11 賈憲三角及其應用 臺北市瑠公國中莊國彰教師 一一、、前言前言 國中教學單元裡第三冊裡的 「乘法公式」,其中的係數與賈憲三角有密切 的關係本文想透過數學史的介紹,讓學生瞭解賈憲如何做出賈憲三角,並且 了解它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相信將可以帶給學習者更多的欣賞與感動 二、賈憲三角賈憲三角 宋代數學家楊輝於公元 1261 年所著的《詳解九章算法》一書中,記載了 一幅「開方作法本源圖」,人們把它稱為「楊輝三角」,是一個用數字排列成的 三角陣西方把這個三角形稱為 「巴斯卡三角形」,但法國數學家巴斯卡造出它 已經是十七世紀的事了據楊輝說「開方作法本源圖」:「出《釋鎖算書》,賈 憲用此術」 ,可知這三角形不是楊輝的發明甚至可以認定賈憲是這三角形的發 明人因為倘若賈憲之前已有人使用,楊輝 就不會說「出《釋鎖算書》,賈憲用此術」的 說詞 「釋鎖」 形象地將開方比喻為打開一把 鎖;因此,釋鎖法就是借助於算表進行開方 的方法這個算表就是賈憲三角,這就是為 什麼賈憲將其稱為「開方作法本源」 賈憲是十一世紀初北宋的一位數學 家,約在西元 1023~1050 間創造賈憲三角, 比楊輝早兩個多世紀,因此應把這個三角形 稱為 「賈憲三角」 。

元初朱世杰把賈憲三角由 七層推廣到九層﹝八次冪﹞如下圖所示,為 高階等差級數求和問題和高次招差法的發 展,提供了有力的數學工具,賈憲三角對宋 元數學的發展實有肇始之功 127 關於賈憲的生平,我們知道得很少可惜,賈憲所著的書都已失傳,人們只可 通過楊輝的中,記錄了賈憲創造的四種開方方 法,其中「增乘開方法」處理問題只限於求解 X2=A, X3=B,X4=C 之類的二項方 程,在研究此等新法之時,發現了兩數和的任意次方展開後的系數規律,創造 了一張表,稱為「開方作法本源」,包括了從 0 次到 6 次的二項展開式的全部系 數,這圖有人稱為「楊輝三角」,事實上應當稱「賈憲三角」,如圖(ㄧ)所示 這個圖下面有五句話: 「左袤乃積數,右袤乃偶算,中藏者皆廉,以廉乘 商方,命實而除之」前三句說明了賈憲三角的結構: 「左袤乃積數」指左邊由上而下的那一行「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是二 項展開式中常數項係數; 「右袤乃偶算」 指右邊由上而下的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是展開式中最高次項係數;「中藏者皆廉」指中間那些數是對應各次項的係 數;「以廉乘商方,命實而除之」指開方或解方程時用所得的商去乘各次項係 數,再從實中減去。

最外左右斜線上的數字,分別是展開式中積和隅算( n = 0, 1,2,3,……)的係數,中間的 2;3,3;4,6,4;……分別是展開式的各 圖(一) 128 廉後兩句說明了各係數在釋鎖法中的應用 賈憲三角實際上是二項式 a+b 乘方後展開式的係數表,如下圖所示: 上述的表格不是說賈憲三角是從 a+b 的各次乘方的展開式中,抽出了係 數後排列出來的;若是如此,就倒果為因了!據史書記載,賈憲的造表方法叫 做 「增乘法」 ;這是一種十分簡便而又合理的方法 「增乘」 是隨乘隨加的意思, 例如造一張具有七行的賈憲三角,按增乘法,先列出一行 6 個 1, 即111111 然後,自右而左逐一增入,得654321 其中的 2(=1+1),3(=1+1+1),4(=1+1+1+1),5(=1+1+1+1+1),6(=1+1+1+1+1+1) 以下,再依次自右而左逐一增入,但每次減少一位而止,即:1510631 其中的 3(=1+2),6(=1+2+3),10(=1+2+3+4),15(=1+2+3+4+5) 以此類推可得201041 1551 61 最後將這六行數整個旋轉 450,並在末行兩邊各添加 1,便可得賈憲三 角,如下圖所示: 1111111111111 1 6543216543211111 15106311510631121121 20104113312010411331 155114641155114641 61151010611510105151 1 161520156615201561 1 1 11 121 1331 14 641 15 1151 1612161 129 三三、、賈憲三角的應用賈憲三角的應用 賈憲三角形是中國數學的偉大貢獻之ㄧ,最早用於開方術。

元代的朱世 傑對賈憲三角形應用又ㄧ次推廣,成為垛積的理論根據;李善蘭又對這一三角 形做出各種推廣和應用並寫成、《垛積比類》、《方圓闡幽》等著作賈憲三角 形堪稱中國數學一大源泉,在他的基礎上,產生了方程、級數、組合乃至微積 分等中算的碩果 中國、印度和阿拉伯,早就用(a+b)2和(a+b)3來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近似 值請參考底下例子: (一) 正平方根 其原理如下:設 N 0,求出 N 之正平方根的近似值 解:設 s 0,並且滿足 N=s2+d=(s+x)2=s2+2sx+x2 則d=2sx+x2,因為x 極小,所以 x2趨近於 0; d=2sx+x2 2sx x  s d 2 s d sxsN 2  例如:求 11 之正平方根的近似值 解:因為 11=32+2 令11=(3+x)2; 則x 311………( 1 ) (3+x)2=32+2 3 x+x2 32+2 3 x 則32+2  32+2 3 x 得.333. 0 3 1 32 2   x………( 2 ) 由(1)(2)可知,所以333. 311 … 當然,如果我們可以找到更逼近於 11 的平方數,例如:3.22,也就是 11=3.22+0.76;那麼,求 11 的正平方根將更接近正確的値。

130 (二) 立方根 其原理如下:設 N 0,求出 N 之立方根的近似值 解:設 s 0,並且滿足 N=s3+d=(s+x)3=s3+3s2x+3sx2+x3 則s3+d=s3+3s2x+3sx2+x3; 因為x 極小,所以 x2趨近於 0,且 x3趨近於 0; 所以d 3s2x 得 2 3s d x  故 2 3 3s d sxsN 例如:求 13 之立方根的近似值 解:因為 13=23+5 令13=(2+x)3; 則x213 3 ………( 1 ) (2+x)3=23+3 22 x+3 2 x2+x3 則23+5=23+3 22 x+3 2 x2+x3 因為x 極小,所以 x2趨近於 0,且 x3趨近於 0; 所以23+5=23+3 22 x+3 2 x2+x3 23+3 22 x 得5  3 22 x 得.41666. 0 12 5 23 5 2   x 故.41666 . 2 213 3 x 131 四四、、問題問題 (一) 下圖是賈憲造三角形的方式 (六階三角),請模仿他的作法做出七階 三角? 1111111 65432111 1510631121 2010411331 155114641 6115101051 1615201561 (二) 已知 23=4.72+0.91,仿照本文的作法,請利用 (a+b)2公式,求 23 的 正平方根的近似值? (三) 已知 65=43+1,仿照本文的作法,請利用 (a+b)3公式,求 65 的立方 根的近似值? 參考文獻 E.T. Bell (1998).《大數學家》,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王懷權 (1997).《數學的故鄉》, 台北縣新店市:學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梁宗巨 (1995).《數學歷史典故》,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洪萬生 (1993).《談天三友》,台北市:明文書局 陳茂松 (1985).《數學史與數學家》, 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不著撰人(1988).《數學誕生的故事》,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蔡聰明 (2000).《數學的發展趣談》,台北市:三民書局 傅海倫 (2003).(從賈憲三角看數學史在數學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 《數學傳播》 27 卷 1 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