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藏粮于地”【问题研究问题研究】How to hide food in the ground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the question is posed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如何才能做到”藏粮于地“?对这一课题的探究,建议采用以下思路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理解“藏粮于地”的含义分析提出“藏粮于地”战略的原因剖析历史和现实中“藏粮于地”的案例提出当地“藏粮于地”的可行方案分析思路分析思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problem study问题研究“藏粮于地”的含义0 10 20 3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如何“藏粮于地”CONTENTS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01 “藏粮于地”的含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拓展“藏粮于地”的含义 expanding knowledge:the meaning of storing grain in the earth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广义上看,它有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广义上看,它有三层含义。
三层含义一是确保具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这些具有生产能力的耕一是确保具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这些具有生产能力的耕地可以暂时不种但不可以减少地可以暂时不种但不可以减少二是同等面积的耕地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是保护和提升耕地二是同等面积的耕地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三是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从三是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从而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一旦出现粮食紧缺的状况,这些耕而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一旦出现粮食紧缺的状况,这些耕地可很快恢复粮食生产,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地可很快恢复粮食生产,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拓展“藏粮于地”的含义资料分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1.“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强调的重点有何差别?一是储备对象不同藏粮于仓”强调耕地实际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藏粮于地”强调耕地所具备的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投入环节不同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均需要投入,“藏粮于仓”的投入在粮食生产、仓储建设和仓储维护环节,“藏粮于地”的投入主要在改善耕地质量环节。
三是附加效益不同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库存压力和仓储财政负担,并产生大量陈化粮,造成粮食浪费,“藏粮于地”重点在于耕地生产能力的维持,可以在粮食供给充足的年份改种经济作物,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也可以通过休耕、轮作等方式缓解生态压力,在粮食短缺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2.从决定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来看,在已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什么?“藏粮于地”的关键是提升耕地质量逻辑分析过程分为三步:一是粮食产量是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意味着耕地面积是基本确定的,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二是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因素,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耕地质量因素和农业生产投入因素;三是“藏粮于地”不是实际的粮食生产,不需要农业机械、化肥等生产投入,只与耕地资源有关因此,提升耕地质量是“藏粮于地”的关键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02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拓展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基于以下认识:基于以下认识:提出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地”的原因:的原因:长期以来实行的长期以来实行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的策略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的策略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食安全。
过去一直沿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过去一直沿循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模式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拓展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资料分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1.1.我国实施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有哪些有利条件?一是在粮食生产供应方面,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已做到供应自给并略有盈余一是在粮食生产供应方面,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已做到供应自给并略有盈余二是我国农业生产稳定性上升,粮食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在农业科技和农田基础二是我国农业生产稳定性上升,粮食储备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在农业科技和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支撑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设施不断强化支撑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三是在粮食市场供应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进口粮价甚至低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国内粮食流三是在粮食市场供应方面,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进口粮价甚至低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国内粮食流通渠道通畅通渠道通畅四是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状况良好,具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购买粮食四是在经济方面,我国经济状况良好,具有充足的经济实力购买粮食。
2 2.“.“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对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矛盾有什么作用?对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矛盾有什么作用?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将粮食安全建立在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上在粮食供给充足时,通过轮作、间作、休耕等方式,将粮食安全建立在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上在粮食供给充足时,通过轮作、间作、休耕等方式,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修复退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被污染耕地,实现养地补肥的效果;在粮食短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修复退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被污染耕地,实现养地补肥的效果;在粮食短缺时,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由于耕地质量得到补肥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因此得以保障缺时,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由于耕地质量得到补肥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因此得以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由矛盾关系,转变为相互增益关系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和耕地质量由矛盾关系,转变为相互增益关系3 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对解决粮食储备成本与粮食稳定供给之间矛盾的意义?对解决粮食储备成本与粮食稳定供给之间矛盾的意义?从从“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和和“藏粮于仓藏粮于仓”的共同点和区别入手,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的共同点和区别入手,需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和和“藏粮于仓藏粮于仓”的共同点是的共同点是“藏粮藏粮”,都具有保障粮食稳定供给的功能二是,都具有保障粮食稳定供给的功能二是“藏粮于仓藏粮于仓”所藏的粮食是现实生产出来所藏的粮食是现实生产出来的,不仅有生产成本,而且维持储备也是有成本的;而的,不仅有生产成本,而且维持储备也是有成本的;而“藏粮于地藏粮于地”所藏的是粮食生产能力,没有仓储成所藏的是粮食生产能力,没有仓储成本03 如何“藏粮于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知识拓展如何“藏粮于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藏粮于地藏粮于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足够足够数量的数量的优质优质耕地藏粮于地藏粮于地”可以可以借鉴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智慧借鉴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智慧我国传统农业我国传统农业的优点就是通过施肥和精耕细作,使土地越种越肥,复种指数和的优点就是通过施肥和精耕细作,使土地越种越肥,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施肥,使物质得到循环利用,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特别是通过施肥,使物质得到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此外,我国古代还采取修筑梯田、基从而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我国古代还采取修筑梯田、基塘生产、兴修水利过程、作物轮作等措施改进和维护耕地质量塘生产、兴修水利过程、作物轮作等措施改进和维护耕地质量在现代在现代,提升耕地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高标准,提升耕地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农田污染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国农田、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农田污染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国各地针对各自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因地施策各地针对各自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因地施策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知识拓展如何“藏粮于地”资料分析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1.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对“藏粮于地”有什么借鉴意义?一是对耕地利用与保护关系的认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系统所体现的是主动适应自然而非盲目对抗自然或消极应对自然,追求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因地制宜采取耕地质量提升措施每个措施都针对具体的耕地质量问题,是因地制宜的三是与现代农业生产相比,有哪些方面被继承下来了,并仍在发挥作用:有哪些方面被放弃了,应该重新受到重视2.在现代耕地质量提升的案列中,选择两个案列,说明当地耕地质量提升方式与自然环境及耕地资源特点的关系(针对自己所在的区域提出“藏粮于地”的具体建议)。
我国不同地区,耕地问题的表现有差异,“藏粮于地”措施也应有差异,这是此问题研究应坚持的思想因地制宜,因此,学生需要立足于当地情况进行该问题的研究所建议的具体“藏粮于地”措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本地“藏粮于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辨识;有利与不利分析;措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具体保障措施最后交流展示成果,即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的语言、规范的图表、合理的逻辑关系表达个人或小组论证的成果,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质询和点评,对各自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如何“藏粮于地”达成开放而有方向性的共识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我国耕地数量不足的原因,正确的是()山地多,平原少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低于低产田面积东部各省级行政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B.C.D.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3.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开垦草原围湖造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A.B.C.D.【解析】第1题,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但山地多,平原少,耕地相对较少;我国经济发展快,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占用大量的耕地,使本就不足的耕地进一步减少;我国人口净增加多,人均耕地更显得不足,但并不是东部各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产、稳产田少说明耕地的质量不高,而不是数量不足第2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根据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耕地占用多,后备耕地资源少,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第3题,为保证粮食自给,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课堂练习c l a s s p r a c t i c ec l a s s p r a c t i c e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BDC读图,完成45题4.有关该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及其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类型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并成为华北地区的重要沙源地B.类型侵蚀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加剧了水污染现象C.类型侵蚀区以冰川侵蚀为主,导致植被破坏严重D.乙地区因不合理的灌溉,导致洪涝灾害频繁5.有关晋、陕、内蒙古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地区发挥光照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B.河套平原地区灌溉水源充足,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C.内蒙古地区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木材生产、加工基地D.依靠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