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夕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社会经济的概况中国社会经济的概况主讲:邓绍辉主讲:邓绍辉 1课堂优质目录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概况概况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自然经自然经济济第四节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芽第五节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外贸易和清政府的闭关锁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外贸易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国政策第六节第六节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课堂优质引言 同学们:1840年以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其经济形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那么,这种半殖民地社会及经济形态是不是凭空产生的?当然不是!它是在1840年以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1840年以前完整的封建社会经济和演变过来的。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1840—1949年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1840年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及趋势3课堂优质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概况生产力发展概况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一、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基本国情的基本国情1、全国领土面积 2、全国人口 3、全国耕地面积 4、自然资源 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二、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生产力发展概况生产力发展概况1、农业生产力发展概况 2、工矿业生产力发展概况 3、科技、教育发展概况 4课堂优质•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鸦片战争前的中国5课堂优质1、全国领土面积 (1)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没有统计过全国领土面积只有据清史有关资料记载:• 乾隆中期(1760年左右),清朝疆域东起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在内),西至巴尔喀什湖以南和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北起外蒙古,南达南沙群岛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没有公布全国领土面积光绪年间,清政府曾公布:全国领土面积为6721568平方公里。
这个数字没有包括当时内外蒙古和新疆若加上内外蒙古和新疆,当时中国领土面积应当在1100万平方公里以上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丢失了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如 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中国损失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损失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损失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损失了新疆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1912年、1924年、1945年,外蒙古相继独立,中国损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6课堂优质7课堂优质 (3)现在,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东到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江处(东经135度),西至新疆和塔吉克共和国交界的帕米尔高原(西经73-74度),北起黑龙江漠河中俄边界(北纬53度),南达南中国海南沙群岛(北纬4-5度)•目前,我国领土面积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国(1600万平方公里)、加拿大(990万平方公里)。
4)根据当今国际主权理论:一个国家的主权包括领土、领空和领海三个部分 因此,同学们不要忘记,我国还有四大内海,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约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 有人预计,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我们一定要热爱并保卫好我国的领土、领空和领海8课堂优质2、全国人口 • 据1841年清政府《户部清册》的记载,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全国人口总数是41280.7万人• 鸦片战争时期我国41280.7万人,有以下特点: •(1)地区分布:当时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苏4273万;其次是四川3834万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浙江和山东 •(2)居住分布:城镇人口很少,只占5.1%; 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即占 95%•(3)阶层分布:农民、 手工业者和贫民居多;地主、富农较少•(4)民族分布:汉族占主体93%,55个少数民族仅占7%左右9课堂优质3、全国耕地面积 (1) 据《光绪朝东华录》记载:1834年全国耕地面积是7.3亿亩• (2) 另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道光年间, 全国耕地面积是7.42亿亩• 据以上两个资料记载,鸦片战争前夕,全国已开垦的耕地面积大体上在7.3~7.4亿亩,按当时4.1亿人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79亩。
这个数字在当时世界上来说,是大呢还是小呢?毫无疑问是小的,人多地少矛盾较为突出•(现在,我国耕地面积据统计约18亿亩,若按13亿人计算,人均占有耕地1.5亩,是目前世界上人均占有耕地较少的国家10课堂优质4、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包括工业资源、林业资源、水利资源、农业资源、地理气候等 (1)从工业资源看,鸦片战争前夕,我国绝大多数的工业资源,都还埋在地下没有被发现,近代大型的煤矿、铁矿、油田并没有出现• (2)我国森林资源比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3)我国水利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当时还谈不上充分利用• (4)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历史悠久• 自西周以来,我国是一个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国家,农业资源久经开发但到鸦片战争前夕,我国农业资源很难说得上是丰富的因为我国近代长期处于缺粮国地位,广大民众缺衣少穿的现象突出 • 传统观念: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现代观念:人口众多是事实,但地大物不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近代中国缺乏实现工业化的许多条件。
11课堂优质二、生产力发展概况1、农业生产力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农业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白薯等粮食作物,其中尤以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广,地位重要从耕作方法来看,鸦片战争前夕,一年两熟的两季稻,已经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开始普及从单位面积产量来看,西汉时,粮食平均亩产大约只有50斤,19世纪末期已增加到200斤入清以后,各级政府从防水、防虫和救灾的目的出发,大力推广白薯等作物的种植,并在南方各省推广小麦,这些都取得一些成绩• 但是,总的来说,中国的农业生产力是低下的1)当时,小农经营、手工操作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耕作方法,生产工具、作物品种等方面,都没有太大改革个别山区,甚至还是刀耕火种水利方面虽然各个地方都作了一定的努力,但成效甚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主要农业生产地区水旱灾害不断发生单以黄河流域来说,鸦片战争前夕,差不多每半年就有一次水灾2)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每人平均耕地面积小,因而当时的农业劳动率水平很低,按人平均的粮食产量不高,每个农业劳动力所能供养的人口也少12课堂优质2、工矿业生产力发展概况•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工矿业生产力仍处在手工生产阶段,十分落后。
• (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工矿业,主要有铁、铜的冶炼和器具制造,煤的开采,盐、糖、茶叶等的加工,以及丝强、陶瓷等行业,完全是手工生产加工广东佛山的铁器制造,苏杭一带的丝织生产,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工业,都是当时全国驰名的行业中国古代著名城镇中,真正由于工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大概只有景德镇• (2)民间手工业棉纺织工业,虽然从量的方面来说,为数确实不少,但主要是以副业形式存在于农民家庭之内• (3)官府手工业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真正的专业生产,尤其是大型的专业生产,并不多见除了民间手工业外,当时还有不少政府直接经营的官办手工业• 官府手工业,主要有土木建筑、器物制造等行业从数量来说,官手工业规模不算小;从技术种类来说,官手工业也比较齐全,但它的基础也完全是手工业生产从技术基础上说,官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并无本质区别,都是规模狭小、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手工生产13课堂优质3、科技、教育发展概况 •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明代中国在自然、人文、医学、历法等科技方面,都有重大贡献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这几部科学巨著都产生在明代。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个著名的思想家,也都产生在明代清初• 整个清代,长达二百多年的时期之内,中国基本上没有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教育方面:• 教育目标:鸦片战争前夕,我国教育推行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封建教育,为封建统治培养人才 • 教育管理:官学、私塾、书院的教育,都是为科举制度服务的• 教学内容: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育和算学、医学等少数专业知识外,绝大部分都是《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很少有科学技术成份,也很少有实际用处• 教育方式:儒家经典、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更趋完备和健全,也日益腐朽和落后• 14课堂优质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土地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制度和赋役制度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二、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土地占有情况二、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土地占有情况 三、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赋役制度三、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赋役制度 15课堂优质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从整个封建社会来看,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占有方式:一是国有土地所有制;二是地主土地所有制;三是自耕农所有制。
•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清代全部耕地中,国有土地只有4000万亩左右,占5%;自耕农土地只有7000万亩左右,占10%;而地主土地大约有6亿亩,占85% 由上可见,从清代土地占有情况来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16课堂优质二、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土地占有二、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土地占有情况情况•从整个清代来说,清朝土地占有有三个特点: 一是土地占有不均在清代全部耕地中,国有土地只有4000万亩左右,占5%;自耕农土地只有7000万亩左右,占10%;而地主私人土地大约有6亿亩,占85%•二是旗人占有大量土地•三是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17课堂优质三、明清时期我国的赋役制度 • 1、租佃制度• 明清时期,我国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采取租佃形式,即地主将土地按分成租、预租、押租等形式向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进行租佃 对于土地上的收获物,地主采取三种征收方式: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 •2、赋役制度•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我国赋役制度有四个内容,即土地税(双称田赋)、人头税(又称丁税)、工商税、杂役(各种摊派)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后期后期实行两税法。
后来,这一制度虽多次变化,但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 (1)明初,明朝政府赋役是分开征收的,到明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即实行赋役合征制度• (2)清初,清政府赋役征收较为混乱,既有沿袭明代的一条鞭法,即地丁合征,又有地丁分征到康熙帝五十年(1712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推丁入亩制度,即将丁税(又称人头税)摊入土地中一起征收• (3)雍正至乾隆时期,清政府又把地丁合征制度推向全国•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农民除了遭受地主的地租剥削和超经济强制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赋税和承担徭役,这是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重要特点(双重剥削) 思考题:试述封建社会后期我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 18课堂优质第三节第三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的主要经济形态—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一、什么是自然经济一、什么是自然经济二、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二、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 三、自然经济是怎样形成的三、自然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四、自然经济的作用四、自然经济的作用19课堂优质一、什么是自然经济一、什么是自然经济•概念: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的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的一种简单再生产的经济形态。
这一经济形态的含义与商品经济的含义恰好相反前者不为市场需要;后者仅为市场需要•特点: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20课堂优质二、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并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外国封建社会也有自然经济但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 (1) 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 (2)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相结合 • 以上两个特点是由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决定的• • 第一个特点的产生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没有严格的土地占有等级制度;土地可以继承,实行多子分承制这三个因素就使得土地较容易被分割加上中国各地情况各异,地形分散,不易保持较大的整块经营等,势必形成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 第二个特点的产生是因为当时政府的征收方式,既要征收粮食,又要征收各种手工业品和副业产品,势必造成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相结合• 由上可见,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相结合的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基础。
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始终占主要地位,这就决定了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始终是主要的经济形式21课堂优质三、自然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1)农业生产不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不发达,使社会财富增长十分有限•(2)中国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3)思想观念陈旧自西周以来我国就形成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思想,形成了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农耕文化这种农耕文化在一定时期曾对中国封建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到了近代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交通、外贸等新式行业的兴起,旧式农业成为落后的经济行业,农耕文化逐渐成为一种落后保守的文化22课堂优质四、自然经济的作用四、自然经济的作用1、评价标准: 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我国自然经济的作用有所不同 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和中期,自然经济的作用是积极性大于消极性;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自然经济的作用是消极性大于积极性 到鸦片战争前夕,我国自然经济逐渐变成了一种极端落后保守的经济形式,严重阻碍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发展。
2、我国自然经济落后的原因: (1)生产规模过于狭小,妨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生产方式落后,即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严重地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3)国内外市场不发达既不买又不卖的农业生产,严重地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4)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是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为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政治上的保护23课堂优质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商品经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济与资本主义萌芽一、什么是商品经济一、什么是商品经济 二、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二、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 三、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四、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4课堂优质一、什么是商品经济一、什么是商品经济1、概念: 所谓商品经济,就是生产目的直接为市场交换而进行的一种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2、表现: 明清时期,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主要表现在:• (1)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冶铁、缫丝、采矿、陶瓷、榨油、造纸、印刷、酿酒、制盐、造船等)• (2)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商品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商品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3)商业信贷的发展(钱庄--票号--银行)张国辉:清代钱庄、票号研究。
25课堂优质二、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二、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1、概念:• 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即剩余价值和雇佣劳动制的出现•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需要三个条件:(1)商品市场;(2)劳动力市场;(3)资本原始积累•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目前,中国史学界比较多的学者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 (1)时间:明朝中后期;• (2)行业:棉纺织业和丝织业;• ( 3)地区:苏州、杭州、淞江等地26课堂优质 第五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贸易和鸦片战争前夕中外贸易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二、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外贸易 三、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27课堂优质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1、新航路的开辟 (1)1487年迪亚士;(2)1492年哥伦布;(3)1497年亚美利哥;(4)1498年达伽马;(5)1519-1521年麦哲伦28课堂优质•2、商人、传教士东来•3、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从南方海上来:• (1)葡萄牙人;(2)西班牙人;(3)荷兰人;(4)英国人; • (5)法国人 (6)美国人;•从北方陆地来:(7)俄罗斯人29课堂优质二、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外贸易•1、中外贸易(时间、数量、国别)•2、中英贸易(数量、比例、趋势)• 3、鸦片走私(时间、范围、人数、危害)• 从十八世纪初期起,外国商人就开始把鸦片运入中国。
当时,每年的运销量不过二百箱左右,每箱约重130多磅• 到十八世纪后期,鸦片的销量就急剧增加据有关资料记载1795~1799年间,平均每年4000箱1825~1829年间,平均每年12000箱鸦片战争前夕每年已达4万多箱•4、大量鸦片运进中国给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后果:• 一是改变了中外贸易的比例;• 二是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三是毒害了中国人的体质;• 四是危害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如官吏、军队和税收等•30课堂优质三、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1、原因:(1)生产不发达;(2)市场过于狭小;(3)政策干预限制过多;(4)思想观念陈旧2、内容: (1)限制通商口岸;(2)设立行商制度;(3)限制进出口商品种类;(4)限制外商的居住和行动3、作用:•总的评价是分阶段评价:前期利大于弊;后期弊大于利• 闭关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明初就曾经施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只准许和明朝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同时也严格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永乐以后,对外贸易虽有所发展但闭关锁国的基本倾向并未改变• 清代以后,清政府更加严格地施行闭关政策。
其主要内容是:(1)限制通商口岸;(2)设立行商制度;(3)限制进出口商品种类;(4)限制外商的居住和行动31课堂优质第六节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第六节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同学们:从第一节到第五节,我们分别从基本国情、土地制度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中外贸易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分析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经济概况 那么,从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经济,是先进还是落后呢? 所谓先进与落后,从来是相比较而言的没有比较,也就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别 下面,我们把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放在当时世界历史条件下,与西方先进国家加以对比分析一下32课堂优质33课堂优质一、中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较1、社会制度: 英法美三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仍是清朝统治下落后的封建国家2、综合国力: 英法美三国经济实力较强,既具有国内市场,又有国外市场,综合实力较强清朝统治下的中国仍处在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综合实力较弱3、人民生活: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英法美三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仍处在贫困落后状态。
4、军事实力: 英法美三国军事实力较强,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军事实力较弱• 通过以上对比可见:外强中弱,长期落后就要挨打是一个不争的真理34课堂优质二、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落后的原因 1、土地占有不均、土地兼并严重和耕作的技术落后,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官办手工业阻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3、重农抑商政策压制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正常中外贸易的发展和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交往5、人口增长太快,加剧人与耕地、粮食之间的矛盾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巨大差距,中国社会经济大大落后了35课堂优质中国近代经济落后原因Ø经济制度落后:农业自然经济向工业市场经济的艰难转型体制激励不足,缺少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Ø政治体制落后: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Ø文化观念落后:农业文明,保守落后,缺少科学与民主意识Ø社会战乱:长期内战、外战(抗战)Ø马尔萨斯陷阱:生产不足,人口过剩,贫穷社会恶性循环36课堂优质本章思考题1.简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基本国情。
2.简析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生产力发展概况及特点3.什么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何特点4.试述明清时期我国赋役制度的演变及特点5.什么是自然经济?中国自然经济有何特点?6.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7.试述清朝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8.简析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37课堂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