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及学科活动.doc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6KB
约17页
文档ID:531861386
七年级历史教学目标及学科活动.doc_第1页
1/17

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历史教学目标及学科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把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内容共分为九大学习主题,分别是:(1)中华文明的起源;(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统一国家的建立;(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5)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8)科学技术;(9)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学生学科活动:1.·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3·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4·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5·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6·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

7·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举办主题展览8·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9·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10·研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11·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12·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13·从文物图片和唐诗中感受唐朝的社会风尚14·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15·阅读元朝疆域图,观察西藏在该图中的位置16·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17·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18·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9·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搜集和缩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品族国家的重要意义20·有条件的地方,欣赏戏剧,曲艺表演艺术 21 ·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3课)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1、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了解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3、认识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4、了解原始人类活动遗址分布特征 5、了解山顶洞人的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以及氏族等 1、学生通过读书和观察插图,对比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2、读《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列举祖国境内不同时期远古人类的代表,明确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能认识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1、知道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了解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及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1、通过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培养解读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用对知识列表的方法,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 3、通过总结学习内容,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第3课 华夏之祖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复述炎帝、黄帝和炎黄战蚩尤的传说,了解华夏族的形成 2、掌握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及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 3、认识尧舜禹的“禅让” 4、知道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1、通过读书和观察相关图片,总结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以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复述历史的能力 3、归纳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的巨大贡献 4、通过一定形式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9课)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说出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2、简述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史实 3、了解西周分封制 1、通过自主学习,列出本课的基本知识要点,学会抓重点 2、通过制做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1、了解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 2、知道司母戊鼎等著名的青铜器 3、了解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 4、知道“三星堆”文化5、了解夏、商、西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及奴隶的悲惨生活 1、通过读书和观察相关图片,掌握著名的青铜器,提高抓事物特征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3、通过归纳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知道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 2、掌握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 3、简述齐、晋称霸 4、了解城濮大战 5、知道战国七雄 6、讲述战国时期著名战役 1、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组织讲故事比赛,帮助了解这段历史 3、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 4、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教学建议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通过观察相关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和作用2、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展开讨论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3、 引导学生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通过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教学建议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1、掌握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2、了解夏历和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测定 3、知道扁鹊与“望 闻 问 切”四诊法4、了解屈原和《离骚》; 1、通过观察相关图片,掌握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通过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对大诗人屈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1、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学说和创办私学、 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 2、了解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及政治主张 3、了解战国时期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及兵家孙武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思想 1、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制作图表,掌握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3、通过图片观察,了解重要历史人物 4、通过对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背景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产生百家争鸣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17课)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知道“秦王扫六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掌握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在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等方面的措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