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音乐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豹澥第一小学 周彦辰【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逐步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举足重轻的意义和影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眼我们的课堂实际,却存在着学生喜欢唱歌,却对音乐课堂不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课堂效果却差强人意等种种弊端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生为本,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实践,构建学生展示平台;走出误区,优化课堂评价艺术等几个方面展开反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各位教学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小学音乐 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灵动、创新的高效课堂是我们全体音乐教师的追求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心理规律设计教学步骤与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认知与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构建高效课堂鉴于此,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总结出如下几点心得体验,望各位专家同仁不吝赐教。
一、以生为本,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目前,小学音乐课堂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经成为了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之一,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要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论,尊重学生的年龄认知与个性差异,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譬如,我在组织学生欣赏《嘎达梅林》一课时,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浓郁的心理特点,在课堂设计中我颇是费了一番脑筋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极具民族风情的马头琴图片,还播放了甘美、浑厚、悠扬、动听的马头琴音频文件,讲述了嘎达梅林率众进行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英勇故事,以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了解与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达成极好的情感目标在此基础上,我还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比较教学活动,如马头琴器乐版《嘎达梅林》与交响乐版《嘎达梅林》的比较,如民歌版《嘎达梅林》与器乐版《嘎达梅林》的比较,如腾格尔演唱的《嘎达梅林》和德德玛演唱的《嘎达梅林》的比较,还有《嘎达梅林》与《鸿雁》的比较,等等学生在不断地对比欣赏中,感受到了歌曲中蕴含着的悲壮的情绪,感受到了其深沉、浑厚的音色与独特的草原气息,了解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形成了基本的音乐素养,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践,构建学生展示平台我们知道,音乐知识具有完整的系统性,但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成熟,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音乐实践,给学生构建多种形式的展示平台,让他们在直接地接触与运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譬如,在组织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时,我建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萤火虫的认识,模仿萤火虫般飞来飞去,并衍化为既定的舞蹈动作,还可以相互合作,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表演出来于是,孩子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兴奋地舞蹈,有的学生还用到了气球、小灯笼等道具,天真、淳朴、自然、感人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播放歌曲,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体验到了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学会了运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强弱看到孩子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便多用了一个课时,组织学生精心排练了这个《萤火虫》歌伴舞节目,组织学生在课上进行表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引导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团队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与综合素养也大有裨益三、走出误区,优化课堂评价艺术传统的音乐课堂,无论学生呈现怎样的学习状态与效果,教师总是十分吝啬自己的赞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但放眼目前的课堂评价现状,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赞美泛滥地倾向。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不少教师不论学生作何回答都会竖起大拇指,张口就是“你真棒!”让人觉得教师的表扬极其廉价,同样影响了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随着课程改革活动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出了课堂评价的误区,在优化课堂评价艺术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课堂评价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艺术性地运用自己的评价语言,切实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是什么,表达非常正确的同学应当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学习,回答不是特别在理的同学,老师应该及时的更正错误,让同学们都明白这种答案是不对的除此之外,我更强调我们应当评价的过程中关注课堂生成,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运用教师的智慧及时调整授课策略与教学程序比如在教授学生《粉刷匠》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已经有所了解,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还能够运用钢琴弹奏,唱歌更是不在话下于是,我临时决定采取小组合作的授课模式,青蓝结对,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展示,课堂评价主要根据小组成员集体取得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总之,构建音乐学科高效课堂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话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还任重而道远,当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