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兆利焦油渣回收利用有限公司16万吨/年焦油渣制沥青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环境监测科研所二○一三年十一月1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1项目概况神木县兆利焦油渣回收利用有限公司16万吨/年煤焦油渣制沥青综合利用项目位于神木县柠条塔工业集中区,项目总投资4800万元项目以16万吨/年煤焦油渣为原料,通过碱洗分离、管式炉加热,再经初馏塔、精馏塔等连续蒸馏工艺,生产轻油、轻质燃料油、重质燃料油、沥青、型焦、粗酚和碳酸钠项目用地为工业用地,现已取得神木县柠条塔工业园《关于神木县兆利焦油渣回收利用有限公司16万吨/年焦油渣制沥青综合利用项目选址意见书》和神木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关于神木县兆利焦油渣回收利用有限公司16万吨/年焦油渣制沥青综合利用项目压覆资源情况说明》,项目无压覆矿产资源,符合工业园区规划本项目建设组成一览表见表1表1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主体工程1焦油渣储存罐2座钢制储罐,容积1000m3,原料储存量2000 m3,砼混基础,外层采用新型材料保温,储存设施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一般常温保存、冬季加热,热源为生产工艺的余热再利用2焦油渣预处理系统预处理分离焦油渣中的焦渣冷压制成型焦,提取粗酚,配置有连续洗涤塔2个,超级离心分离机2个,逆流中和塔2个3连续蒸馏塔双塔式连续蒸馏工艺,初馏塔1座,型号1.6×20m,精馏塔1座,型号1.6×30m,管式加热炉1座,型号10MW/h辅助工程1物料贮存烧碱袋装库房存放2产品贮存区500m3轻油储罐1个,1000m3轻质燃料油储罐1个, 1000m3重质燃料油储罐1个,共3个贮罐,总容积2500m3,粗酚、Na2CO3和沥青均采用编织袋包装,库房存放3维修按小维修考虑,年度大修及大型设备检修均依托社会4化验监测原料和产品及中间控制运行的各项指标5厂房和仓库厂房建筑面积1521m2,仓库建筑面积1081.9m2公用工程1给排水生产给水由工业园区水管线引入;生产废水主要含有原辅料成分,无其他杂质,因此排入厂区循环水池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清洒2供电电源由工业园区电网接入,引自邻近的变电站3消防消防用水强度70~100L/s,火灾延续供水时间3小时,设1500m3消防水池供热项目设10MW/h管式加热炉1座,工艺和生产供热均由管式炉提供,焦油渣储罐保温,采用生活过程中的余热再利用。
环保工程1管式加热炉采用20m高排气筒直接排放2事故水池原料、产品灌区、分馏装置区均设置防渗围堰,围堰不小于产品储量的容积,装置区设800m3事故水池3初期雨水池400m3防渗初期雨水池,防渗管网连通4生活污水厂区污水处理站,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回用于绿化或清洒道路场地5噪声控制减振、消声等处理措施6硬化防渗处理罐区地面硬化防渗处理,连通事故、初雨管网装置区地面硬化防渗处理,连通事故、初雨管网道路、办公区全面硬化处理硬化防渗标准焦油渣储槽、产品罐区、溶剂罐区、生产装置区地面满足“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要求,道路、办公区普通硬化7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档案管理及风险应急制定办公室及生活设施1综合办公楼及宿舍楼办公楼5层,宿舍楼和技术中心均为4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000m31.2工程分析1.2.1焦油渣预处理工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焦油渣预处理工序包括焦油渣分离脱渣、粗酚提取两道工序1、原理与目的:项目外进焦油渣在钢制储罐内保温保存,一般常温保存,冬季利用工艺中余热保温生产运行时,将焦油渣从储罐送至搅拌罐,加入悬浮剂和破乳剂搅拌,然后离心分离脱渣,残渣冷压成型,制作型焦出售。
剩余部分根据焦油渣中酚对酸碱的化学性质不同,进行碱洗分离粗酚,得到洗后脱酚焦油及粗酚产品2、采用工艺:混合式连续洗涤工艺3、工艺简述①脱渣项目外进焦油渣在钢制储罐内保温保存,一般常温保存,冬季利用工艺中余热保温生产运行时,将焦油渣从储罐送至搅拌罐,加入悬浮剂和破乳剂搅拌,然后离心分离脱渣,残渣冷压成型,制作型焦出售②焦油渣的碱洗焦油渣脱酚工段采用连续洗涤工艺,焦油渣进入碱洗塔,用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购入的商品氢氧化钠浓度为40%固体,需加水进行配制)进行连续洗涤,生成碱性酚钠,反应方程式如下:C6H5OH + NaOH → C6H5ONa + H2O酚钠盐因其比重大而与油相分离,上层已洗混合份送至连续蒸馏工段,下层酚钠盐进入酸化阶段③粗酚提取酚钠盐进入分解槽,通入连续CO2(管式加热炉燃烧产生)进行分解,在分解塔内提取出粗酚,分解反应为:2C6H5ONa+CO2+H2O→2C6H5OH+Na2CO3项目利用管式加热炉燃烧产生的CO2气体来提取粗酚产品,既节约成本,又减少污染物排放酚钠与CO2反应后生成粗酚产品和Na2CO3溶液分解出的混合液再经离心分离的粗酚产品,粗酚产品进入粗酚贮槽;脱酚后的水相混合份再经结晶槽结晶分离出Na2CO3,其余废水排入厂区循环水池回用于焦油渣连续洗涤工段。
1.2.2焦油渣分馏工段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焦油渣分馏工序可分为初馏和精馏1)初馏分离轻油预处理后的脱酚焦油渣经管道进入管式加热炉辐射段,管式加热炉辐射段中,焦油渣加热到170℃进入初馏塔,水分和轻油蒸发自塔顶采出,采出混合气体经冷凝器冷凝后进入油水分离器静置分层,上层为轻油,下层废水轻油进入轻油储罐,废水进入循环水池回用于焦油渣连续洗涤工段,脱水后的焦油渣经初馏塔底抽出泵抽出准备进入下一步工序2)精馏分离轻质燃料油和重质燃料油原理与目的利用焦油渣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的特点,控制不同的蒸馏温度进行分离蒸馏工艺过程简述脱水焦油渣进入焦油渣管式加热炉对流段中加热至360℃后,进入精馏塔,馏分切取温度为230℃的轻质燃料油、300℃的重质燃料油混合份从精馏塔各段采出,经冷却后,进入轻质燃料油储罐精馏塔底流出沥青350℃,经密闭换热器冷却至95℃经分布器导入输送带(此温度下暴露无沥青烟),输送带带动液态沥青经封闭水池进一步冷却至50℃凝固成条形固体,按照一定尺寸切割包装入库码堆放焦油渣预处理工段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见图1焦油渣分馏工段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见图2图1 焦油渣预处理工段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图图2 焦油渣分馏工段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图1.3污染物排放汇总根据工程分析,本工程在采取工程和本次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可做到达标排放,本工程三废排放清单见表2。
表2 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清单 单位:t/a类型污染物名称单位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废气废气量×108m3/a1.4401.44SO2t/a3.703.7NOxt/a15.8015.8烟尘t/a3.103.1H2S(无组织)t/a0.0720.0580.014NH3(无组织)t/a0.430.280.15非甲烷总烃(无组织)t/a16.785.411.38苯(无组织)t/a0.250.10.15苯并芘(无组织)t/a0.68×10-40.25×10-40.43×10-4酚类(无组织)t/a0.190.060.13废水废水量×104t/a1.08961.08960含酚废水×104t/a0.360.360含油废水×104t/a0.60.60生活污水×104t/a0.12960.12960CODt/a0.650.650NH3-Nt/a0.050.050固废固废总量t/a5.45.40生活垃圾t/a5.45.402 环境保护目标现场调查,评价区及周边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需特殊保护的区域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表3 项目主要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相对厂址边界最近距离保护内容保护目标或保护对策环境空气自然村户数人数方位距离km人群健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前流水壕村3098E1.5后流水壕村2385NE1.7厂城村30100NE3.5刘家石畔村128450NE4.2阿包沟村625NE4.4西枣稍峁村840NE5.0李家梁村2075NE4.5四门沟村40135NE4.7园则湾村35110NE4.8水头村2590N2.8瓷窑塔村65220N3.3巫家沟村1236N4.5河岔村1027NW3.3边不拉村71213NW4.8房子梁肯铁令沟组2492NW3.0柠条塔村246864NW4.7龚家梁村1027SW3.2七不树村930SW4.8前燕渠村1555SE4.8燕渠村25100SE5.3蔡家梁村312SE5.3地表水考考乌素沟N3.0地表水质《地表水环境标准》中的Ⅲ类标准肯铁令河NW3.0地下水厂区及附近区域地下水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生 态生态环境评价区植被绿化率≥20%3 与政策和规划的相容性3.1项目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中“第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所采用的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不属于指导目录里的限制类和淘汰类;所以,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是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缓解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为加大对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节约和替代燃料油,本项目将焦油渣回收生产燃料油,符合替代燃料油政策3.2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分析《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5.1已产生的危险废物应首先考虑回收利用,减少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回收利用过程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要求,避免二次污染”5.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应积极推行生产系统内的回收利用生产系统内无法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