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赏析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21.68KB
约10页
文档ID:29394812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赏析_第1页
1/1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诗经•小雅•采薇》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飘飘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出自]春秋《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脸犹之故不遑启居,脸犹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蹙,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验验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脸犹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解释:选自《诗经》这首诗表现西周后期戍边战士的生活与情感薇:豆科植物,现叫野豌豆苗,可食用这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全诗可分为三个局部第一 局部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所以用倒叙手法写起这三章 的前四句,以重章叠词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 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正是这思乡之情和为国赴难 的责任感既矛盾又真实地交织着,也就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第二 局部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从字 面上看,这一局部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10 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 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 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不能忽略的是, 在这一局部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第三局部是全 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 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 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 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 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 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从 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 经》中最好的句子这首诗把抒情和叙事紧密结合起来,不少章既是叙事,又是抒情,读 来非常感人,是历来为人传诵的著名篇章之一因为诗中所写的是反 对狐犹侵扰的战争,所以士兵们一方面表现出对长期出征的怨恨情绪, 同时也表现出日夜戒备、英勇作战的精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 最正确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 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他的评价意思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 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11 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 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 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 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忧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 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 雨雪霏霏”的比照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12作:长出,生出,这里指初生止:用于句尾的语气助词日归日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 末仍不能实现日,言,说一说发语词,无实义归,回家莫, 即今"暮"字靡室靡家:没有正常家庭生活室,与"家"义同脸状(xianyun):又作"脸犹"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 时代称为戎、狄,战国、秦、汉称匈奴。

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不遑,不暇惶,闲暇启居, 跪、坐,指休息、休整居,安坐,安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 危坐时腰部伸直,臀部与足离开;安坐时臀部贴在足跟上下文的“ 不遑起处”与此意思相同柔:柔嫩"柔"比"作"更进一步生长烈烈:炽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载饥载渴:又饥又渴载载,即又又我戍未定: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戍,防守,这里指防守的地 点定,安定靡使归聘:没有使者回去带上对家人的问候使,使者聘,问 侯刚: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阳:指阴历十月,小阳春季节王事靡蹙(gu):征役没有休止王事,指征役M,休止,止息,了结孔疚:非常痛苦孔,非常疚,病痛,苦痛我行不来:我出征以来从未有人来慰问来,同"勃",慰勉彼尔维何:那开得很茂盛的是什么花?尔,同:"二花盛开的 样子维,语助词维常之华:是棠棣花常,即棠棣,木名,开红花、白花华, 同"花"路:通假作"辂",指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 周代是时战争是车战斯:语气词,无实义君子:指将帅戎车:兵车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牧,雄马业业:高大 雄壮的样子三捷:指交战频繁捷,"接"的通假字,与敌交战验(ku)验: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将帅坐在战车上依,乘坐小人所腓(fi):战士(步兵)借车作掩护小人,指士卒腓, 庇,掩护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象弭(mi )鱼服:两端用象骨镶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 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鲨鱼皮制成的箭袋服,通"簸",盛箭的器具形容装备精良岂不日戒:怎么能不每日警备呢?日戒,日日戒备脸犹孔棘:脸犹之难非常紧急啊孔,副词,甚,很棘,同"刍" O往:这里指当年离家出征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思:语气助词雨: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译文1: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 大半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脸犹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脸犹常为患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煨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 所专用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 捷报送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 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殖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脸犹侵扰 势紧急当初离家参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 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 多凄切译文2: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 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猿犹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猿 犹来厮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 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 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杨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 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 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梨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 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 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 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 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 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 痛谁体会!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 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 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役犹(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 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 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脸犹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 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参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 怀采薇,遣戌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犹之难,以天子 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 以劳还,《杜》以勤归也《毛诗序》) 宣王之世,既驱短犹,劳 其还师之诗,前四章皆兴也,下二章皆赋也〔汉〕申培《诗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 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1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 归途中所思所想,表达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 忧时伤事的感情全诗共分六章,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这位 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隹惚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 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 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犹的侵扰,为 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 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 振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 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 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末章忆昔伤今"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 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 的手法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 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 严,新警奇特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 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 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