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苏教版小学 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全册教案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数一数.4第二单元 比一比.6第三单元 分一分.9第四单元 认位置. 11第五单元 认识 10 以内的数.14第 1 课时 15 的认识.14第 2 课时 认数 15 的练习.16第 3 课时 认识几和第几.18第 4 课时 认识 0.21第 5 课时 认识符号、和.25第 6 课时 练习一.28第 7 课时 认识 69(1).30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40第 1 课时 认识物体.40第 2 课时 有趣的拼搭.43第七单元 分与合.46第 1 课时 2-5 的分与合 .46第 2 课时 6、7 的分与合 .49第 3 课时 练习三 .51第 4 课时 8、9 的分与合.53第八单元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60第 1 课时 5 以内的加法 .60第 2 课时 5 以内的减法 .62第 3 课时 有关 0 的加、减法.64第 4 课时 练习五.67第 5 课时 得数是 6、7 的加法.70第 6 课时 6、7 减几.74第 7 课时 练习六.77第 8 课时 得数是 8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80第 9 课时 得数是 9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83第 10 课时 练习七.86第 11 课时 得数是 10 的加法与 10 减几.89第 12 课时 求未知加数.92第 13 课时 练习八(一).95第 14 课时 练习八(二).97第 15 课时 连加、连减.99第 17 课时 练习九.104第 18 课时 复习(一).106第 19 课时 复习(二). 110第 20 课时 丰收的果园. 112第九单元 认识 11-20 各数. 115第 1 课时 数数和读数. 115第 2 课时 写数和数的组成. 118第 3 课时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121第 4 课时 练习十.124第十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26第 1 课时 9 加几.126第 2 课时 练习十一(1).129第 3 课时 练习十一(2).131第 4 课时 8、7 加几.133第 5 课时 练习十二(1).136第 6 课时 练习十二(2).138第 7 课时 6、5、4、3、2 加几.140第 8 课时 练习十三.143第 9 课时 复习(一).145第 10 课时 复习(二).147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数一数数一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1、讲述 :小朋友们, 暑假里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玩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二、二、 思索探究思索探究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2、结合画面下的 10 幅小图观察,这 10 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引导学生看小图与之下面的圆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十这三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三、交流共享三、交流共享1、数数练习(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3)小朋友拿出 10 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2、 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 110 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 1-10这 10 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 10 个手指,我们小组有 4 人,等等3、 游戏:火车钻山洞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四、检测完善四、检测完善1、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开心吗?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课堂作业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比一比比一比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课前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对口令师说上句,生对下句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一、情境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好吗?揭题二、思索探究1比长短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5)巩固:实物出示两组绳子的比较,你能比出他它们的长短吗?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3比轻重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 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三、交流共享 1 “想想做做”第 1 题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 2 题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3)结合图对学生进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4)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 “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 3 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折开后比较,让学生的头脑中知道走斜边最短 4 “想想做做”第 4 题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四、检测完善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完成课堂作业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分一分分一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挂图、一些实物。
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吧今天老师在超市买了一些东西 (出示零食和日用品)但不知道装袋,聪明的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二、思索探究二、思索探究 1、寻求“分类”的策略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指名上台演示 3、反馈分类的结果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所买的东西整理好了,谢谢你们 4、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两类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 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观察书中例题,问:图中物品有没有整理好,为什么? 6、练一练“想想做做”第 1 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说一说,其余的动物生活哪里?三、交流共享三、交流共享 1、想想做做第 2 题老师所买的东西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放的很有条理,可是老师家中的小弟弟很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1)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2)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
3)同桌互相检查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2、想想做第 3 题学校的科学小分队收集了一些树叶,想考考我们小朋友,这些树叶真美呀!你会分吗?(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书上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3、想想做第 4 题国庆节快到了, 许多班级已开始排练节目 瞧, 这是四 2 班的学生正在彩排呢,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先独立分,再指名交流,说出理由四、检测完善四、检测完善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要求学生回家后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完成课堂作业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认位置认位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懂得了很多课堂纪律。
老师问问大家,当我们想发言的时候应该先怎么样?(指名回答)大家举手看一看?(让学生在座位上举手)提问:大家举的是哪只手?没有举起来的这只手是(左手) 谁来说说怎样区分左、右手?谈话: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在我们的身上你还能找出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小游戏:由慢到快听口令做动作(想想做做第 1 题)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