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含粗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苯(含粗苯) 特殊 警示 确认人类致癌物;易燃液体,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闪点很低,用水灭火无效) 理 化 特 性 无色透亮液体,有剧烈芳香味微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乙酸混溶分子量78.11,熔点5.51℃,沸点80.1℃,相对密度(水=1)0.8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77,临界压力4.92MPa,临界温度288.9℃,饱和蒸气压10kPa(20℃),折射率 1.4979(25℃),闪点-11℃,爆炸极限1.2%~8.0%(体积比),自燃温度560℃,最小点火能0.20mJ,最大爆炸压力0.88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 危 害 信 息 【燃烧和爆炸危急性】 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集中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安康危害】 吸入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削减,重者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可引起白血病具有生殖毒性皮肤损害有脱脂、枯燥、皲裂、皮炎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6(皮);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10(皮)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安 全 措 施 【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需经过特地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娴熟把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学问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苯的车间及贮苯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等应设置紧急迫断装置。
避开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掌握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别要求】 【操作安全】 (1)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2)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留意以下事项: 必需穿戴好劳动爱护用品; 系统漏气时要站在上风口,同时佩戴好防毒面具进展作业; 接触高温设备时要防止烫伤; 设备的水压、油压保持正常,有关管线要畅通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4)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或储罐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纳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制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在苯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储罐的容积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适宜的收容材料。
(3)留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4)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各储罐进展巡检,并做好记录,发觉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准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准时上报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急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急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苯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需完好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制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辆进入厂区,必需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器,车速不超过5km/h (3)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运输苯容器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装运时,应妥当固定 (4)苯管道输送时,留意以下事项: 苯管道架空敷设时,苯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
在已敷设的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苯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 管道不应穿过非生产苯所使用的建筑物; 管道消退静电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线,单独接地防雷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防静电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0; 苯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 管道采纳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实行爱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根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应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快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奇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顿,马上进展人工呼吸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淌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需立刻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置】 消退全部点火源依据液体流淌和蒸气集中的影响区域划定戒备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全部设备应接地制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汲取使用干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汲取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掩盖,削减蒸发喷水雾能削减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假如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