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78KB
约10页
文档ID:290631473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工程材料》复习斟酌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布局与结晶 1.解释以下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矩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 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矩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矩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 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大量尺寸很小、 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片面晶体相对于另一片面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 片面与未滑移片面的交畛域即为位错线假设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片面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犹如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假设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那么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布局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确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矩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外观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参与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 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1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参与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布局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布局? 答:常见金属晶体布局: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精细程度。

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那么晶体中原子排列 越精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晶面是指晶格中 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假设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 属的强度急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确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处境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由于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 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好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答:①冷却速度越大,那么过冷度也越大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那么晶体内形核率和长大速 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举行,但当冷速达成确定值以后那么结晶过程将减慢,由于这时原子的分散才能减弱。

③过冷度增大,ΔF大,结晶驱动力大,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大,且N的增加比G增加得快,提高了N与G的比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大,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生困难 2 8.金属结晶的根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①金属结晶的根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大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大,但形成率的增长比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方法也会增大形核率 9.在铸造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操纵晶粒大小?在生产中如何应用变质处理? 答:①采用的方法: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方法来操纵 晶粒大小②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参与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③机械振动、搅拌 其次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1.解释以下名词: 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热加工、冷加工 答: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急速增加;塑性、韧性急速下降的 现象。

回复:为了消释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变形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使其组织和性能 发生变化在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的活动才能不大,这时金属的晶粒大小和外形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在晶内发生点缺陷的消散以及位错的迁移等变化,因此,这时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等机械性能变化不大,而只是使内应力及电阻率等性能显著降低此阶段为回复阶段 再结晶: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原子也具有较大的活动才能,使晶粒的形状开头变化 从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和变形前的晶粒外形好像,晶格类型一致,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热加工:将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确定温度举行压力加工 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举行的压力加工 2.产生加工硬化的理由是什么?加工硬化在金属加工中有什么利弊? 答: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步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 变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 3 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将急速增大,即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所谓“加工硬化”现象。

②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会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钢板在冷轧过程中会越轧越硬,以致结果轧不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加工硬化现象,来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来提高钢丝的强度的加工硬化也是某些压力加工工艺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如冷拉钢丝拉过模孔的片面,由于发生了加工硬化,不再持续变形而使变形转移到尚未拉过模孔的片面,这样钢丝才可以持续通过模孔而成形 3.划分冷加工和热加工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主要是再结晶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下举行的压力加工为冷加工,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反之为热加工,产生的加工硬化现象被再结晶所消释 4.与冷加工对比,热加工给金属件带来的利益有哪些? 答:(1)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气孔焊合,从而使其致密度得以提高 (2)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和柱状晶破碎,从而使晶粒细化,机械性能提高 (3)通过热加工,可使铸态金属中的枝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分布发生变更,使它们沿着变 形的方向细碎拉长,形成热压力加工“纤维组织”(流线),使纵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显著大于横向假设合理利用热加工流线,尽量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承受的最大拉应力方向一致,而与外加切应力或冲击力相垂直,可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答:晶界是阻碍位错运动的,而各晶粒位向不同,彼此约束,也阻碍晶粒的变形因此,金 属的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边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也愈大因此,金属的晶粒愈细强度愈高同时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便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平匀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进展因此,塑性,韧性也越好 6.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发生什么变化? 答:①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②晶 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即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③织构现象的产生,即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的晶粒会被破 4 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产生织构现象;④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片面的变形不平匀或晶粒内各片面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平匀,金属内部会形成剩余的内应力, 这在一般处境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

7.分析加工硬化对金属材料的强化作用? 答:随着塑性变形的举行,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位错缠结加剧,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大,引起变形抗力的增加这样,金属的塑性变形就变得困难,要持续变形就务必增大外力,因此提高了金属的强度 8.已知金属钨、铁、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380℃、1538℃、327℃、232℃,试计算这些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和铁在1100℃下的加工、铅和锡在室温(20℃)下的加工各为何种加工? 答:T 再 =0.4T 熔 ;钨T 再 =[0.4*(3380+273)]-273=1188.2℃; 铁T 再 再 =[0.4*=[0.4* (1538+273)]-273=451.4℃; 铅T=[0.4*(327+273)]-273=-33℃; 锡T 再 (232+273)]-273=-71℃.由于钨T再为1188.2℃>1100℃,因此属于热加工;铁T再为451.4℃<1100℃,因此属于冷加工;铅T再为-33℃<20℃,属于冷加工;锡T再为-71<20℃,属于冷加工。

9.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法(即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外观上)使齿面得以强化试分析强化理由 答:高速金属丸喷射到零件外观上,使工件外观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确定厚度的加工硬化 层,使齿面的强度、硬度升高 第三章 合金的布局与二元状态图 1.解释以下名词: 合金,组元,相,相图;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枝晶偏析,比重偏析;固溶强化,弥散强化 答: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 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根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5 — 10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