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服装史讲义 《中国服装史》目次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装制度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其次章:秦汉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三节:女子深衣、襦裙下佩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三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第四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衤两衤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 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八章:民国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三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九章: 20世纪后半叶服装 第一节:概述 其次节:男装 第三节:女装 ?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 人类早期服装 一、概述: 旧石器时代 据考古,四百万年以前,云南元谋县已有人类生存,继后有陕西兰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前已自制骨针、项饰)、以及内蒙古河套人等创造早期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左右,种植、用火、定居、饲养、制陶、缝衣,原始纺织业开头和进展(大约六千年前展现纺织品),根本确立最初也是最根本的上衣下裳形制如甘肃辛店彩陶纹饰,可见贯头衫样式) 二、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 生体养护说 气候适应说 (个体、生理) 身体养护说 人体装饰说 护符说 (社会、心理) 象征说 审美说 吸引异性说 可耻说 其次节 先秦服饰 一、概述: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朝 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周朝分为 西周(都设陕西丰镐)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东周(定都河南洛邑) 春秋770年B.C.~476年B.C. 战国475年B.C.~221年B.C. 二、冠服制度: 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绣绘十二章纹饰 十二章纹内容及寓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稚鸟)取其文丽; 宗彝(祭祀用器皿)取其忠孝;藻取其清白;火取其光明向上;粉米取其滋养; 黼(斧头)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三、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的常服和礼服: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其形制为: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 胡服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衣身紧窄 汉人右衽,胡人左衽;变舄屦为靴,冠为貂皮冠 确定了中国服装的两种根本形制: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斟酌练习题: 关于服饰起源的学说有哪些? 你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西周冠服制度下冕服的审美价值?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服饰改革有何意义? 教学过程与内容: 其次章 秦汉服装 一、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六王毕,四海一”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建立起衣冠服制 秦朝 221年B.C.~206年B.C. 西汉 202年B.C.~9年A.D.(定都长安)汉武帝时,派张骞通使西域,开发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商业的大道,史称“丝绸之路”。
新朝 9年A.D.~23年A.D.(王莽篡权) 东汉 25年A.D.~220年A.D.(定都洛阳) 二、男子服装与冠履: 袍服:秦汉男子以袍为贵,汉代以袍为礼服有曲裾袍、直裾袍两种样式 单衣:仕宦平日燕居之服,同袍式,内穿,很薄,无衬里 裤: 早期无裆,称为“绔” 后进展为有裆之裤称“军”,合裆短裤称“犊鼻军”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 首服: 冠 冕冠:又叫远游冠 长冠:宦官、侍者用 武冠:原为胡人装束,为武将所用 法冠:执法官戴用,也称獬豸冠 梁冠:文官用,也称进贤冠 帻:包发巾的一种,戴冠者衬冠下,贵贱均可戴用,有平巾帻、介帻 巾 履:自汉代以后鞋的总称 舄:官员祭祀用(绸缎为面,木制的厚鞋底,复底鞋) 履:上朝时用(丝履) 屦:为居家用(便鞋,麻、葛制,薄底) 屐:出门行路用(以本或草为之) 靴:来自西域,胡服的一个组成片面 三、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男女服装形制差异很小,以上下连属为主,但在首服和佩饰上加以识别 绕襟深衣:示意图同战国时的深衣式,但此时衣襟层数又有所增加,下摆片面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