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秦汉的经济、文化与科技课标要求 1.了解秦汉时期主要经济制度、措施以及这些制度与措施的意义2.通过了解丝绸之路,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3.通过了解两汉文化的成就,认识两汉文化成就的原因及其特点考点定位 1.汉朝经济措施及特点2.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的措施及意义3.古代丝绸之路的整体特点及历史价值4.两汉文化时代特征主题一 秦汉的经济一、秦汉时期的经济1.农业秦汉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比如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水利灌溉西汉修建龙首渠、东汉末期出现翻车技术体系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选必2,P4)2.手工业表现汉朝纺织业①汉朝画像石出现了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情景②人们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③四川老官山汉墓蜀锦提花机模型: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选必2,P21)陶瓷业东汉时期制瓷技术渐趋成熟,烧制出釉层较厚而有光泽的青瓷冶炼业①汉武帝在南阳设铁官②南阳有多处冶铁和铸造作坊,冶铁工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③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风箱——水排,以水力为动力,装置皮橐鼓风,将空气送入冶铁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选必2,P22)3.商业秦朝货币在圜钱基础上将各国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统一了度量衡政策重农抑商汉朝市场市场繁荣(描绘集市的东汉画像砖)货币汉武帝开始铸造“五铢”铜钱,这一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选必1,P87)信贷契约凡是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选必2,P39)政策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推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向工商业者征税等思维点拨 “五铢”铜钱形制确立的历史意义(1)使汉代钱币体制获得了长期稳定2)为中国古代货币开创了新的钱币体制和新的阶段3)朝廷统一铸造铜钱,标志着朝廷集中统一货币铸造权的成功4)实现了全国的货币统一5)币值稳定,使用广泛,成为事实上的本位货币4.赋役制度的变化(选必1,P92)秦汉时期的赋役制度主要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三种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正卒驻守内地两年;戍卒屯戍边塞一年概念阐释 均输平准制度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
令各郡国把应当纳的贡赋都按照当地市价,缴纳当地出产的土特产,由各地均输官组织运输工具,根据物资供需情况,或是运往京师,或是运往缺乏该项物资的地区出售平准,就是平抑物价,由大司农设立平准官于京师,“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以抑物价均输、平准制度将过去由富商大贾掌握物资、操纵物价的利权收归朝廷所有二、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其他商路(选必3,P49-52)1.丝绸之路(1)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张骞通西域地位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时间公元前138年影响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唐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草原丝绸之路路线: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事例: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西南丝绸之路路线: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作用: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条件: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汉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视角 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材料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
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由汉武帝推动而成;从军事路、外交路延伸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物流通道;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让中国融入世界并逐渐发挥影响力的中西交通要道拓展深化 古代丝绸之路的整体特点及历史价值(1)整体特点①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汉初复杂、多元并存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是西汉王朝处理对匈奴关系方面的战略性附属物,具有历史无意识性③古代丝绸之路内涵的扩大化与多样化、发展过程的主动性与波动性2)历史价值①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②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③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又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进步乃至社会变革④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主题二 两汉的文化领域时期代表性成就特点或历史地位(意义)史学西汉司马迁《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东汉班固《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文学汉代汉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科技西汉造纸术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竹木简策和帛书;(选必3,P79)西汉出现造纸术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疫病防治隔离患者,注意公共卫生(选必2,P81)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华佗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麻沸散”、健身方法“五禽戏”(选必2,P82)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原则,《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选必2,P82)《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儒学西汉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神学化。
儒学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教育(选必3,P77)中央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地方官学:自汉朝开始设立视角1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对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变化:教学内容由百家学说到儒家经典;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拓展深化 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1)教育目的:中国古代以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中国近代以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为目的。
2)教育内容:中国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中国近代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视角2 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理论体系独特完整;诊疗方法(脉诊和针灸)历史悠久;免疫方面贡献突出;医学专著不断出现;政府介入与管理;医学思想影响国外拓展深化 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及其成因特点历史悠久;医学专著不断出现,理论体系独特完整;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强调天人合一,辨证施治;药食同源;著述丰富,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原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有较好的传承性;受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历代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读书人观念的转变;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受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等等(2022·山东卷)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
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命题设计]聚焦考点秦汉时期的军事、文化情境设置本题题干情境呈现了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情境重在构建在秦、汉的时代背景下,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解题指津]易错排查中国古代农耕技术主要是铁犁牛耕,排除A项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课,排除B项题干主旨与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D项关键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汉代设有专门的相马理论者,C项正确[方法点拨] 目的意图类选择题的基本设问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目的是”“根本目的在于”“目的是”“旨在”“主要意图是”等解答此类选择题要区分好“三性”:(1)根本目的:强调其“终极性”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和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常采用“根本目的”“根本上是为了”“是为了”等用语2)主要目的:强调其“重要性”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