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貌学课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838.70KB
约34页
文档ID:600657441
地貌学课件:喀斯特地貌的发育_第1页
1/3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一、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在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上升的,石灰岩高地,开始,岩溶地貌发育可按,“,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和,“,老年期,”,阶段顺序发展,各个阶段有一定的地貌组合非可溶性岩石被剥蚀后,可溶性岩石裸露,地表流水开始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地面常出现石芽和溶沟,以及少数漏斗1,幼年期阶段,河流进一步下切,河流纵剖面逐渐趋于均衡剖面,地表水绝大部分转为地下水这时,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广泛发育,地下溶洞也很发育,有许多地下河2,青年期阶段,地表河流受下部不透水岩层的阻挡,或者地表河下切侵蚀停止,溶洞进一步扩大,洞穴发生坍陷;许多地下河又转为地面河,同时发育许多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和峰林3,中年期阶段,当不透水岩层广泛出露地面时,地表水重新出露,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平面上残留着一些孤峰和残丘4,老年期阶段,二、岩溶地貌发育的地带性,地带性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是地理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地带性(,zonality,)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近于带状分布,按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更迭现象。

地带性的起因是由于地球球形、地轴倾角以及由此引起的太阳能随纬度的不均匀分布气候对岩溶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大气降水、蒸发、日照和气温等气象要素不但直接地影响地表的岩溶作用,而且还通过水文、土壤及生物等间接地影响岩溶过程这些影响集中地反映在水的径流量和溶解性两个方面上气候对岩溶作用影响的结果使全球岩溶地貌景观具有强烈的气候分带色彩我国学者对我国不同气候带的石灰岩溶解剥蚀率都作了较多的实测与理论计算地区,气候带,年均温(,c,),年降雨量(,mm,),溶蚀速度,(,mm/,千年),晋北,暖温带半干旱区,8.5,400,10.7,济南,暖温带半湿润区,14.5,650,29.9,三峡,中亚热带湿润区,17.5,1132,60.0,滇东,中亚热带湿润区,15.1,1690,51.5,黔北,中亚热带湿润区,13.9,1258,36.1,黔中,中亚热带湿润区,14.0,1215,33.9-55.2,桂北,南亚热带湿润区,19.0,1505,122.8,桂中,南亚热带湿润区,21.0,1600,120-300,中国不同气候区溶蚀速度表,目前可明显分出的有五个气候地貌带:即热带、亚热带、温带、干旱带和寒带等喀斯特地貌带。

1,、热带岩溶地貌发育环境,气温高,,雨量多,,地表水量多、水流循环快,,生物化学作用活跃和土壤中富含,CO,2,气体一)热带的岩溶地貌,(tropical karst),岩溶作用具有速度快、强度大的特点;地貌发育远比其他气候带好,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都非常发育具体表现为:,(,1,)峰林发育得很好,石林高大以峰林或峰林洼地为显著特征2,)地表漏陷地貌、溶蚀洼地和谷地广泛发育3,)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达,形成大规模的洞穴系统2,、热带岩溶地貌发育特点,(二)地中海型,(mediterranean karst),1,、地中海型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本类型以前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为代表,有厚层的石灰岩,该地夏季干热,冬季湿冷,水热条件不及热带2,、地中海型喀斯特地貌特点,地表或地下喀斯特地貌仍相当发育高原上以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及干谷等为多见,还有少数河流切割高原,造成槽形峡谷,尤其在地下河崩塌地段,峡谷更为明显高原地面干旱,岩石裸露呈现一片荒凉景色这种类型,又称为,“,裸露喀斯特,”,三,),湿润亚热带岩溶(,subtropical karst,),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岩溶我国亚热,带气候具有明显的雨季和干季,年降雨量一般大,于,800mm,,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

在这种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发育以各种岩溶洼地、溶蚀盆,地、漏斗和岩溶丘陵为其特征,并有一些大型的,溶洞和地下河四)温带型岩溶(,temperate karst,),1,、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温带湿润气候,温度和降水不及热带气候,喀斯特作用较弱2,、喀斯特地貌特点,地表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差,以溶丘为主;地下喀斯特地貌较发育,可形成大型溶洞以及多种多样的次生碳酸岩沉积地貌山东临朐地表的溶沟和石牙,北京石花洞,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与佛子庄乡境内的大石河岸石花洞洞体为多层多枝的层楼式结构,有上下七层洞口海拔高程,25l,米,距离区内潜水面,160,米,属于近潜水面洞穴石花洞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造型美,有千姿百态的石花、石枝、石钟乳;典雅秀丽的石塔、石盾、石灯、石梯田;雄伟壮观的石幔、石旗、石瀑布;银白耀眼的,月奶石,和闪烁发光的彩光壁,石花洞汇集了岩溶洞穴沉积的精华石花洞不仅沉积类型多、形态美,而且洞体坚固、层次分明,洞内空气新鲜、环境优良由于洞体深部有较大的空间和地下暗河,因而形成了洞穴气候环境自行循环调节的优越条件寒带气温低,结冰期长和冻土分布,都极大地,限制了地表水的活动和地下水的补给,从而削弱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虽然没冻结的低温水能溶入较多,的,CO,2,,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石灰岩的溶解量,但,因低温减弱了化学反应速度,所以总的溶蚀强度低,于热带,但高于干旱带五)寒带的岩溶地貌,(frigid karst),青藏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西藏纳木错湖畔的喀斯特地貌,1,、发育环境,在干旱区,年降水量很少,风力强蒸发大,地表径流几乎绝迹,地下水深埋,地下径流微弱,地面植被和土壤缺乏,这种环境很不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2,、喀斯特地貌特点,岩溶地貌发育很差,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形态极不完全但一些规模较大的古岩溶地貌,却能在干燥环境下得到长久保存此外,在干旱热带区,在易溶的石盐、石膏层上,由短暂暴雨作用而成的溶沟、溶槽和溶洞,亦能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得到较好的保存六)干燥型,(arid region karst),本章小结,喀斯特作用是指凡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溶解和沉淀),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喀斯特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发生在地下碳酸盐的溶蚀过程主要形成各种溶蚀地貌,喀斯特水中碳酸钙离子的再沉积过程形成各种次生碳酸钙沉积地貌可溶岩经流水溶蚀、侵蚀和岩体重力崩塌、塌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的溶蚀和堆积的地貌形态,称为喀斯特地貌。

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柱、峰林、峰丛、喀斯特山地和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类型众多的次生碳酸钙沉积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阶段,完成一个发展序列称为喀斯特地貌旋回戴维斯和斯维奇认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幼年期、壮年期、壮年后期和老年期喀斯特作用、过程和喀斯特地貌形态发育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从而呈现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异,并形成三维地带,这种现象称为喀斯特地带性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作用、地貌过程和喀斯特地貌类型都有显著的差异复习思考题,1,、概念,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作用、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干谷、峰丛、峰林、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4,、试述石钟乳的形成原理和形成过程5,、试述喀斯特地貌发育的阶段性6,、试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阅读书目,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溶研究组,.,中国岩溶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袁道先等著,.,中国岩溶动力系统,.,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3,、袁道先,蔡桂鸿著,.,岩溶环境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胡宝清,王世杰著,.,基于,3S,技术的区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估,:,以广西都安为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陈伟海等著,.,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6,、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编,.,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第六章 复习预习提示,(一)复习提示,风沙地貌是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环境中,主要由风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的范畴。

为了学好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有必要复习有关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方面的知识1,、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的特征、分布和成因;,2,、干旱与半干旱自然环境特征二)带着问题去上课,1,、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空气动力学特征大会风,沙作用的影响;,2,、风沙流的特征;,3,、风蚀作用和风蚀地貌;,4,、风积作用与风积地貌,,5,、黄土的特征和下覆古地形对黄土地貌形成,的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