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案一、教学内容示儿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准备1、搜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时代背景和爱国诗篇)2、写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插图、古诗诵诗)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2、了解作者及背景首先我们了解诗人陆游: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著作有剑南诗稿等他一生始终坚持抗金但是在仕途上他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46 岁入蜀, 66 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20年,最后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 ( 公元 1210年 1 月 26 日) 与世长辞,享年 85岁。
现在我们再了解一下陆游的生活背景:陆游出生于 1125 年,出生后的第二年即1126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 第三年 1127 年,金国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 在临安 ( 今浙江杭州市 ) 建立了南宋之后, 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 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大好河山落入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立志杀金救国这是北宋和南宋的地图, 明显的看出宋朝沦丧了大片国土,宋朝人民失去了自己的家园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示儿是陆游临终前的绝笔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解题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教师范读,正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播放音乐)遵循老师的读法朗读诗歌, 把字音读准确, 句子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停顿。
4、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1、理解古诗的内容: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字提出来注释 :示儿: 告诉儿子元知: 原来知道的万事空 : 都也没有了但: 只是九州 : 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 冀州、兖 (y 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这里代指的是祖国同: 统一王师: 指南宋的军队北定: 平定北方中原: 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 家中祭祀祖先无: 通”毋”,不要乃: 你 ; 你的忘: 忘记翁: 父亲, 爸爸译文: 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2、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他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既然是遗嘱, 85 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四、合作探究,升华情感1、细品诗意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2)三、四句诗文表达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五、拓展延伸,总结全诗同学们,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诗歌有九千多首,我们现在看一下他的另外两首爱国诗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看到,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悲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 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背诵这首诗,把陆游永远刻进我们的心里!六、布置作业1、默写示儿2、编写:请你根据古诗的内容将陆游临终前的情景用白话文写成一段话七、板书设计示儿遗嘱悲愤爱国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 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 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 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 示儿 ,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 直到临终之际, 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 这对于诗人自己, 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 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 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 “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 死无所畏的生死观, 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 “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元” 、 “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 “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 但并未绝望 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 ,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 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 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 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从中受到感染, 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此诗“悲壮沉痛”、 “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