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1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2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目录CONTENTS3第三节 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4第四节 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5第五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6第六节 小学儿童语言的发展7第七节 小学儿童智力的发展知识目标了解认知发展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认知各个部分的具体特征能力目标能够解释和描述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小学儿童发展阶段特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和概念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分类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一)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分类(一)注意的含义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集中性选择功能指向性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分类(二)注意的分类123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分类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为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动物都存在无意注意虽然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但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
另外,无意注意的产生还与主体状态有关一个人在街头散步的时候,也可能在无意间注意到许多事物二)注意的分类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分类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为随意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也需要做意志努力的、主动的注意人们工作和学习中的大多数心理活动都是有意注意工人工作、学生听课、交警指挥交通,都是有意注意在发挥作用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它受人的意识的调节和控制,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注意有意注意虽然目的性明确,但在实现过程中需要有持久的意志努力,这容易使个体产生疲劳二)注意的分类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含义及其分类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在有意注意阶段,主体从事一项活动需要有意志努力,但随着活动的深入,个体由于兴趣的提高或操作的熟练,不用意志努力就能够在这项活动上保持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层次更高级的注意,在活动进行中不容易感到疲倦,这对完成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学生形成有意后注意的习惯能给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注意的分类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一)注意产生和维持无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1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1)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奇特性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个体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需要和兴趣 个体的知识经验(2)主观条件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一)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2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影响因素(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活动的合理组织(4)坚强的意志力(3)对兴趣的依从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一)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产生和维持2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个体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个体对活动的兴趣越浓厚,维持注意所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就越小;二是活动的自动化,活动的自动化形成后可以大大减少个体监控活动所需要的精力自动化程度越大,维持注意所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就越小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基本特征6.注意的转移2.注意的分散5.注意的分配3.注意的起伏4.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又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持续时间越长,注意就越稳定判断注意的稳定性指标除了时间的长短维度,还有活动段时间内的活动效率1.注意的稳定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的对象和行动会有所变化,但注意的总方向和总任务未发生改变;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影响注意的因素有注意对象的特点、主体的精神状态及个体的意志力水平1.注意的稳定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分散是与注意的稳定相反的状态,又称为分心,指注意脱离了任务,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防止分心需要靠主体的意志去控制和管理2.注意的分散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人在感知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的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状态而间歇性地加强或减弱引起的注意起伏的周期一般为212秒钟,这种现象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常有发生,但注意没有离开当前的对象,所以不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3.注意的起伏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知觉对象越相似,分布排列越集中或越有规则,注意的范围就越大对同样的知觉对象,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注意的范围也不同,经验越多知识越广,就越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将其联系起来感知注意的广度还与任务的难度有关,活动任务越复杂,就需要越多的精力去关注细节的注意过程,因而注意的广度也会变小4.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能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5.注意的分配二、注意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特征(二)注意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从注意对象上来说,原有注意的紧张度越小,转移就越容易;新的注意对象越符合个人需要和兴趣,注意转移就越容易,反之就越困难从任务来说,各项活动的目的性越明确,第二信号系统的调剂机制越灵活,注意的转换也就越灵活。
从感知者本身来说,大脑皮质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对注意的转移也有影响,灵活性强的人注意转移比较容易6.注意的转移三、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学生注意分散2)注重讲演、板书和教具的使用3)重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三、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三、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3.运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若过分地要求学生使用有意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但如果仅仅是借助于无意注意又不足以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设法让学生对课外学习内容产生无意注意,让学生对课内的重点、难点保持有意注意,多提供机会给学生,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四、小学生注意的培养策略1.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2)有意注意发展(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3)注意品质的提升特点四、小学生注意的培养策略2.小学生注意培养第一节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1)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养成自觉的态度。
2)培养儿童的组织性和纪律性3)正常的教学速度是使儿童在课上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4)培养和利用儿童的学习兴趣5)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儿童,考虑个别差异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二节一、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含义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同时又是思维发展的直接基础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儿童感觉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一、感觉概述(二)感觉的种类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外部感觉是指受到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大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受到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内部感觉从感觉器官角度划分从感觉器官角度划分一、感觉概述(三)感觉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阀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觉阀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阀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阀限低;反之,则感觉阀限高1.感受性与感觉阀限一、感觉概述(三)感觉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每种感觉都有两种相对应的感受性和感觉阀限,即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阀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阀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的刺激强度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阀限一、感觉概述(三)感觉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对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当其中一个达到一定差异强度时才能引起人们的差异感觉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阀限,又称最小可觉差;能够感受刺激物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一、感觉概述(三)感觉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以由刺激作用的时间顺序不同引起,也可以由感受器官各部分受到的不同刺激引起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嗅觉的适应,即感觉适应4.感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一、感觉概述(三)感觉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4.感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引起另外一种感觉器官产生感觉或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不同感觉之间会相互影响,如果一个感受器受到一种微弱的刺激,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会得到提高,而强烈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一、感觉概述(四)小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在颜色视觉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辨别和匹配各种常见的颜色,但对于混合色、不同饱和度的颜色,则需要相关的训练在视敏度方面,小学生视敏度从10岁之前开始不断提高,20岁后视敏度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与眼睛的生理机能发展有关,更与学生的用眼习惯相关1.小学生视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概述(四)小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在视觉感受性方面,小学生辨别能力得到快速发展,小学生的差别感受性的发展要快于视觉绝对感受性的发展有趣的是,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女生对颜色感受性发展平均水平要高于男生1.小学生视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概述(四)小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小学儿童听觉的敏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纯音听觉与成人相比还有差距例如,儿童辨别声音高低的能力就不如成人通过学习,小学生的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期的小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区分声母中的4个音节和发音相近的字,基本可达到成人水平2.小学生听觉的发展特点一、感觉概述(四)小学生感觉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儿童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在童年期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能自如地进行走、跑、跳、爬行、攀登、伸展、弯腰等基本动作。
儿童小肌肉运动觉则发展较迟,刚入学时还未发展完全,手指、手腕灵活性不够,运动不够灵活协调;到小学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