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医大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57KB
约10页
文档ID:291499991
南医大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南医大毒理学习题集(含答案) 1 第一章 绪论 【A 型题】 1. 经典的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D A.核素 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卫生毒理学和毒理学的主要识别是 C A.毒理学相当于总论.而卫生毒理学是个论 B.卫生毒理学与毒理学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 C.卫生毒理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围,毒理学属于边缘学科 D.卫生毒理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毒理学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大 3.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B 型题】 【A 型题】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确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LD50的概念是 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展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量(统计值) 3.LD50 与毒性评价的关系是 C A.LD50 值与毒性大小成正比 B.LD50 值与急性阈计量成反比 C.LD50 与毒性大小成反比 D.LD50 值与染毒剂量成正比 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5.对于毒作用带描述,下述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 C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值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害性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害性大 6.毒性的上限指标有 B A.十足致死量,最大耐受量,最大无作用计量,最小致死量 B.十足致死量,最大耐受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死量 C.十足致死量,最大无作用计量,阈计量,半数耐受计量 D.十足致死量,阈计量,最大耐受量,最小致死量 1 7.最大无作用剂量(未查看到有害作用水平)是 B A.未能查看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查看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 8.最小有作用剂量(查看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是 D A.一种化合物按确定方式与人接触,展现了亚临床病症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确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查看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确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一种化合物在确定时间内按确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头展现奇怪变化的最低剂量 9.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B A.十足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 1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 A.十足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展现死亡的剂量 B A.十足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2.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展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十足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3.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D A.十足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4.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D A.十足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5.对LD50 描述错误 .. 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是对不同毒物举行急性毒性分级的根基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 16.对阈剂量描述错误 .. 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展现某种最微弱的奇怪变更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屡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2 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17.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 .. 的是 D A.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 B.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 C. 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害性大 D 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害性大 18.急性毒作用带为 A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19.慢性毒作用带为 C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20.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一致的条件下,以下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E A.LD50 B.LD0 C.LD01 E.LD100 21.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一致的条件下,以下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B A.LD50 B.LD0 C.LD01 D.LD100 22.对LD50 描述,下述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 C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 B.又称致死中量 C.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 D.是对不同毒物举行急性毒性分级的根基标准 23.慢性毒作用带为 C 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 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24.机体组织细胞对毒作用回响特点不包括:B A.具有特异的靶器官和靶部位 B.病变性质一致 C.病变性质各有不同 D.病变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2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回响(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26.S-曲线的特点是 A A.曲线开头平缓,中间陡峭,结果又趋平缓 B.曲线开头平缓,中间平缓,结果陡峭 3 C.曲线开头陡峭,中间平缓,结果仍平缓 D.曲线开头陡峭,中间陡峭,结果平缓 【B 型题】 27~30题 A 效应 B 回响 C 剂量—效应(回响)关系 D 有的个体不遵循剂量(效应)回响关系规律 E剂量回响曲线 27.用 CCl4 给大鼠经呼吸道感染后,测试大鼠血清中 GPT 升高,CCl4 所发生的 GPT变更为 A 28.CCl4 染毒大鼠100只中有50只GPT升高,即效应发生率为50%,此为 B 29.随着CCl4 染毒剂量的增高GPT显著增高 C 30.某患者因上感而就医,举行青霉素过敏试验中致死 D 【A 型题】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养分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朴分散 D.载体分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调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C A.肾小球简朴分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7.代谢活化是指 C A.一相回响可以增毒,二相回响可以减毒 B.经结合回响后,水溶性增大,毒性也增大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A 4 D.减毒或增毒务必经过四种回响 8.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巩固) B.脱硫回响,对硫磷 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巩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9.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以下哪项正确 D A.R1,R2 同为乙基时毒性比甲基毒性大 B.Y基团为O时毒性大于S C.X基团为酸根时,强酸毒性比弱酸毒性大 D.以上都对 10.N-羟化回响常见的化合物是 B A.苯 B.苯胺及2-乙酰氨基芴 C.苯酚 D.羟甲基八甲磷 11.常见的诱导剂有 A 如有选项:E 以上都是,那么选E A.苯巴比妥 B.3-甲基胆蒽 C.六氯联苯 D.DDT 12.物种差异影响化学物的毒性的例子是 C A.猴子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B.家免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C.鼠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D.猫体内可发生N-羟化,N-2-乙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13.外来化含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巩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14.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以下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摈弃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摈弃速度 15.能沿浓度梯度分散,需要载体加入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朴分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分散 D.滤过 17.能阻拦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屏障是 B A.表皮角质层 B.连接角质层 C.上皮角质层 D.真皮角质层 (答案的参考资料:经表皮进入体内的毒物需要越过三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是皮肤的角质层,一般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透过无损皮肤其次道屏障是位于表皮角质层下面的连接角质层,其表皮细脆富于固醇磷脂,它能阻拦水溶性物质的通过,而不能阻拦脂溶性物质的通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