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果树的起源、演化与传播,追溯果树起源、演化与传播的历史,研究果树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指导未来果树生产、栽培、育种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第一节 果树的起源,一、研究意义及方法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生物进化理论对引种、栽培和新品种选育都有重大意义方法果树资源调查(直接证据:化石)通过细胞学和遗传学等试验方法,予以科学地分类鉴定并阐明其亲缘关系结合地理气候的变迁以及语言、文字等辅证,综合分析确定一、研究意义及方法,第一节 果树的起源,二、果树起源论,1.特创论 基督教 2.进化论 1895年,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vin, 1809-1882)发表《物种起源》,3.果树起源中心论 1882年,德坎道尔(A. De Candolle)发表《栽培植物考源》最早被驯化的地点:中国、西南亚和埃及、热带亚洲)20世纪初,瓦维洛夫(H.H. BaBИЛOB)提出植物八大起源中心或基因中心理论涉及果树植物约160多种茹可夫斯基(Л. M. Rykobckuu,1970)对瓦维洛夫起源中心论有新的补充,增加四个中心地区1975年,茹可夫斯基与荷兰植物育种学家编著了《栽培植物及其演变中心辞典》,,第二节 果树的演化,内容:研究果树如何由原始野生到现代栽培,以及现存的野生果树种类的发生及其种间亲缘关系等。
意义:对果树资源的利用及果树栽培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果树演化的动力,内因——变异外因——选择,,1. 演化的内部原因,变异——自身的遗传因素(如基因重组、突变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光、温、水、土壤、生物等) 这些使得生物的变异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正是这些变异为物种的发生和演化提供了先决条件2. 演化的外部原因,选择——就是对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能力的一种有利或不利的选择,具体表现为劣汰良留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二、果树演化的研究方法,选择方式的不同自然演化人工演化(驯化——指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的利用和改造),(一) 自然演化,1. 寻古探秘2. 以今论古,(二)人工演化,果树植物的演化的过程: 采集野生→管理野生→栽培1. 演化遗迹的调查2. 历史记载3. 语言学4. 历史考古5. 实践验证,三、果树人工演化的原理,人工演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的类型人工选择的原理,,1. 人工选择的类型,通过选择,使果树获得了对某一地区气候环境特性的适应能力,我们称之为适应性选择 在适应性选择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与栽培有关的农艺特性,如品质、产量、生长管理特性等。
对这些非适应环境特性的选择,称之为非适应性选择2. 人工选择的原理,遗传学 综合多因素(光、温、水、气、土壤、生物等)考察适应性选择时, (1)达尔文学说: (2)气候相似论: (3)生态历史论:,(1)达尔文学说,与适应性选择有关的论点主要有:①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有适应风土环境的能力在植物自然迁移时,往往抑制了它和其它有机体的竞争,而首先适应新的环境条件②有机体的地理分布不仅决定于现代因子,还决定于历史因子引种时要研究植物分布历史及其生物学特性形成历史1)达尔文学说:,③在自然和栽培条件下,通过自然选择和保持新的变种能使植物驯化即在自然或者栽培条件下都能发生植物的驯化④当植物个体在不同的生存条件下发育时,形成变种,或称种的生存类型,再用选择手段获得新类型的植物2)气候相似论,1906年德国著名林学家迈伊尔(Mayr)在树木引种性研究中指出,能否引种成功,要看原产地气候条件与新引种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否相似2)气候相似论,瓦维洛夫也认为,在选择品种时,必须考虑到引种植物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并在可能时从与本国气候或多或少相近的地区选择引种对象——植物在与自己的原产地气候相似的地带适应性较强这一学说对于指导人们在引种过程中的适应性选择具有明显的作用——生态型引种,,(3)生态历史论:,俄国地理学家柯拉斯洛夫(ҚpacHOB,1896)1.认为北半球各国植物资源的多少和有没有发生冰川现象密切相关。
在没有冰川发生的国家中,常常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3)生态历史论:,2. 现有植物的分布情况并不能说明它们在古代的分布情况古植物学的研究证明,地质史上冰川时期强迫植物南迁,冰川期后有些植物又从南向北移动许多植物的现代分布区是被迫形成的因此有些植物的目前分布区,不一定是它们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有时把它们引种到另外一些地方后,反而发挥出更大的生存潜力(适应性)通常认为,距离起源中心越远的种类或品种,经历的历史生态条件越复杂,其适应范围或潜能也越大3)生态历史论:,潜在适应性——在地质变化以前所具有的适应性一旦将植物从现代分布区引入古代分布区后,即可表现为较强的适应能力渐进适应性——植物在某地逐渐选择形成的适应性渐进适应性往往在其现今分布地中发挥作用历史生态论对于适应性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四、果树人工选择的反应,(一)适应性选择(二)非适应性选择,,(一)适应性选择,1. 增加了属体抗性能力2. 改变了光周期的反应控制3. 改变授粉方式4. 改变了植物生命周期,(二)非适应性选择,1. 经济性状①果实性状: 大小,外观,品质,风味,核的有无等;②生育期:结果早晚,果实成熟早晚等;③丰产性2. 农艺性状株型(苹果中矮化与乔化之分),开花结果习性,繁殖特性,修剪反应等。
二)非适应性选择,第三节 果树的传播,果树的传播,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它伴随人们的活动而发生追溯果树传播历史,对于研究果树起源、品种引进或输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果树传播的特点,果树传播是在人类活动参与下,将其从某地迁移到另外地方的一种现象1. 进程2. 范围3. 适应性的改造4. 传播的非自然因素,二、果树传播的作用及其影响,1.果树传播的有利作用使世界各地都能分享到全人类劳动和智慧的果实还可以改变某一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 如起源中心在东南亚的香蕉,却成为目前南美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起源中心在巴西的凤梨,世界生产中心却移到了夏威夷;起源于我国的猕猴桃,却富庶了新西兰2.果树传播的负面影响,造成种质资源的丢失妨碍某些果树种类的开发利用往往导致某种病虫害迅速发生小结,果树起源的研究意义与方法果树起源中心论的代表学者及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