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in****us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92.98KB
约61页
文档ID:189043927
接力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_第1页
1/61

1 接力出版社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多快乐 总课时安排: 6 课时 第 1课时走拢走拢跳起来 教学内容: 活动课跳盘王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傈僳族的居住, 生活习俗及喜好的一般常识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够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教学重点 : 能用欢快 . 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 1、掌握歌曲旋律,能分辨并唱准低音5和高音 5 2、为歌曲创编几个律动动作 教学准备 :走拢走拢跳起来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再到同学们到傈僳族去走走看看,看看那里又有怎么样的 风土人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看课本里面的插图,有谁了解傈僳族 呢? 生:自由回答 二、介绍傈僳族 1. 居住地和服饰 师:傈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北部努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 福贡 . 贡山. 泸水四县,其余散居在附近的腾冲和四川接壤的地区他们的服饰非常的绚 丽多彩傈僳族男女老幼都喜欢穿民族服装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 麻布长裙;已婚妇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 料珠为饰年轻的姑 娘喜欢用缀有小白贝的红线系辫; 有些妇女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 海贝或 2 银币,并在海贝上刻有简单的横竖纹或小圆孔。

各地傈僳族男女服饰都是麻 布长衫或短衫,裤长及膝,膝下套“吊筒”有的以青布包头,有的喜畜发 辫于大脑后一些富裕家的男子,左耳戴一串大红珊瑚,以示在社会上享有 荣誉和尊严所有成年男子都喜欢左侧佩挂长刀,身背手工缝制的花包,并 缀有红绿色小绒球,或站立或狩猎,显得威武英俊 2. 习俗 师: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与饮酒的习俗客人来了,要敬送烟丝;男女 寻求伴侣要丢烟丝盒为信物贴面酒”,也叫双杯酒和同心酒,是傈僳族男 女社交场面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 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 对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与其她女子贴面而饮,妻子也与其他男 子来个“双杯尽”,这都是正常的现象 3. 独特节日 师:“刀杆节”是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体育节日,每年农历二月 初八举行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刀杆 节”会场,观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动 几声火枪响过之后,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为众人表演“跳 火舞”他们上身裸露,光着脚,模仿各种禽兽动作,在一堆一堆烧红的木 炭上,来回跳动,还不时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圆浑的火球在手中翻滚. 搓揉, 而他们却毫不在意。

经过火的洗礼,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消除各种灾难 会场中央,矗立着二根约20米长的粗大木杆,木杆上绑有36把锋利的长刀, 刀口向上,银光闪闪,形成一架高得让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们敬畏担忧之 时,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开始了,几个穿着红衣裳,头戴红包头,光着脚 的勇士,健步来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将画像前,然后双手举杯过头, 口中念念有词,接着将酒一饮而尽然后,他们纵身跃起,轻盈敏捷地爬上 刀杆,双手握住刀口,双脚踩着刀刃,鱼贯而上 最先爬上顶端的人,还要作高难度倒立动作,燃放鞭炮几千名观众仰首观 望,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 三、学唱歌曲 3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傈僳族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傈僳族的民歌走拢走拢跳起来 1. 播放歌曲录音,初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 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想说说的? 生:自由回答 2. 学习歌谱 (1)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 音 (2)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3)引导学生随琴用“ la ”哼唱曲谱 (4)跟琴放慢速度唱歌谱 (5)教师用阶梯高低表示旋律各音的高低,引导学生唱准旋律各音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3. 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 (3)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 (4)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5)再次引导学生欣赏走拢走拢跳起来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四、为歌曲创编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 1. 学生分组创编 2. 分组展示 3. 自评. 互评,教师评 4. 选取一组好的律动动作带领学生随音乐律动 六. 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一个民族,还学会了一首新歌希 望同学们课后多上网查找各民族的资料,了解我们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 人情 4 板书设计: 走拢走拢跳起来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目标: 1. 观察侗族风光、歌舞、服饰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民居、鼓楼、风雨桥等 建筑,在观察事物与听赏侗族歌舞的同时感受侗乡文化的无穷魅力 2. 通过侗家儿童真快乐的演唱,感受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侗 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最后一乐句的休止符和下滑音 教学准备: 侗家儿童真快乐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赏爱我中华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熟悉的歌曲. 正如歌词里所说的五十六个民 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 各不相同,他们的歌舞风格也不同! 师: 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到美丽的侗族去看看, 大家想不想去呢? 生:略 师:好,那让我们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轻放侗家儿童多快乐 伴奏 二、了解侗族风光和民族风俗 1. 天下第一侗寨,侗族村庄 师: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哪里呢? 生:天下第一侗寨,侗族村庄 师:青山绿水环绕在四周,很漂亮! 5 2. 风雨桥和鼓楼 师:我们的第二站来到了风雨桥,鼓楼。

风雨桥和鼓楼是侗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鼓楼是侗族人开会议事的中心,它象征着团结吉祥 3. 侗族服饰 师:我们来到了漂亮的侗族姑娘中间,他们的服饰很漂亮,很华丽 师:在侗族这个地方,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都能歌善舞,人们称 之为“诗歌的海洋” 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聚到一快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侗族人还与外 来的客人对唱拦路歌,他们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幸福. 快乐地生活着,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侗族的儿童歌曲,听听侗族的小歌手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学唱歌曲 1. 播放歌曲,学生初听歌曲 师: 听仔细 , 侗家儿童高兴的跳起了什么舞, 唱起了什么好听的歌 ? 生:自由回答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2) 教师范唱 师: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来唱这首歌呢?(教师范唱) 师:这么好听的歌曲,大家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学呢? 生:是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 学唱旋律 (1)教师弹琴,学生用“ la ”音模唱旋律(可唱三次,先放慢速度,学 生基本掌握旋律再回原速) (2)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唱旋律 (3)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最后一个乐句的休止和下滑音 3. 学唱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2)歌曲艺术处理。

歌曲前四乐句欢快活泼,唱得跳跃有弹性衬词的 地方唱连贯,歌曲后面回到欢快活泼,也要唱得跳跃有弹性 (3)按照教师的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 为歌曲加上律动动作 (1)前四乐句和后面欢快的点头 (2)衬词的地方按节奏左右摆动身体 6 5. 全班跟琴有表加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小结: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要跟侗族的小朋友说再见 了,现在让我们再次跟他们一起唱响这首歌 板书设计: 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反思: 第3课时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内容: 学习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进行歌曲二声部合唱 2、能够自由创编,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3、通过欣赏侗族歌曲小米歌,进一步了解侗族的民歌文化,感受别 有风味的民歌 教学重点: 1、二声部训练 2、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做到两声部的节奏 . 旋律的和谐 教学准备: 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侗族歌曲侗家儿童真快乐,今天我们 继续来完成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和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首先我们还是 先复习一下这首歌曲。

二、复习歌曲 1. 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7 2. 教师纠正学生唱不好的地方,并指导学生如何唱好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纠正,跟琴有感情地演唱 三、学唱二声部 1. 跟琴学唱歌曲二声部旋律 2. 加上歌词演唱二声部 3. 师生合作合唱,师唱一声部,生唱二声部,注意歌曲的情绪 4. 学生分组合唱, 1.2 组唱一声部, 3.4 组唱二声部,教师弹琴伴奏 5. 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自由创编,表现歌曲 1. 指导学生编创歌曲并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领 唱. 齐唱:歌伴舞:为歌曲伴奏)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 3. 评价学生的分组活动和表现 五、欣赏歌曲小米歌 师:侗族大歌是侗族的传统表演节目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侗族的歌 曲小米歌 生:聆听 师:这首曲子和我们学唱的侗家儿童真快乐有什么相同点? 生:自由回答 师:两首曲子都是侗族的小歌手在游戏的时候唱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围绕在这两首曲子中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完成了歌曲的合唱部分,同学们还根据自己特长用不同的 形式表现了歌曲,最后我们还听了一首侗族的儿歌,通过这节课,我们进一 步了解侗族的民歌文化,感受别有风味的民歌。

板书设计: 二声部合唱侗家儿童真快乐 教学反思: 8 第4课时学唱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内容: 学唱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 学习并感受各族童谣,了解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 、让学生初步认识三拍子,学会感受并掌握三拍子的特点 3、感受在同一首歌曲中,使用两种以上拍子歌曲情绪的变化 4、学会模拟民族歌曲中的地方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2、听辨平行三度 . 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 教学准备: 红蜻蜓爱花竹帽歌曲录音带,钢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导语 (1)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 . 瑶族. 侗族最近,旅游团 有一个“快乐民族游”的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回答) (2)师:好,去之前我们要先熟悉下各民族的基本情况第一站就是毛 南族你们了解毛南族吗? (3)介绍毛南族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重点介绍花竹帽 (4)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毛南阿妹的故乡做客吧,看,她们正拿 着美丽的花竹帽唱着歌,跳起舞来欢迎我们呢。

(5)揭示课题 二、新授 1. 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的节拍及速度 2. 分析歌曲带来的情绪, 要求带着欢快 . 活泼地心情, 跟着琴声感受歌曲 9 的旋律 3. 用 LU音跟着琴声哼唱歌曲旋律 4. 认识歌曲中出现的三拍子,了解三拍子的特点,练习用嘴和手来模拟 出三拍子的节奏 5. 用 LU音再次哼唱歌曲的旋律 6. 教师带读歌词,重点读二拍子和三拍子转折处的乐句,强调三拍子乐 句处带上甜美抒情的情绪 7. 区别三拍子和二拍子之间的不同 8. 学生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9. 强调学生演唱中存在的不足 10. 师生齐唱歌曲 11. 分小组唱 三、小练习:在同一首歌曲中,使用两种以上拍子 四、歌表演 1. 跟着音乐学跳毛南族的竹帽舞蹈,再次感受毛南民族风格的歌曲 2. 分组排练舞蹈进行表演 五、小结,下课 1. 师:同学们跳得真好,你们在毛南妹的家乡玩得开心吗?下一站我们 准备要到傈傈族去看看,好吗? 2. 下课 板书设计:红蜻蜓爱花竹帽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放马山歌 教学内容: 听赏放马山歌 教学目标: 1、感受云南民歌放马山歌的风格特点,能准确地把握装饰音的 时值,了解云南民歌中方言衬词与吆喝的运用,能用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