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教师心理和角色的悄然变化 赤壁特校 徐巧云关键词 :心理变化 角色转换 内容摘要 :教师在由聋教育向培智教育转型过程中的教育心理和角色的自我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特校的学生类型也在发生改变,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由以前的单一的聋教育向培智教育和盲教育转型特殊教育的在面临新形式的大前提下,我们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也越来越关注于智障教育面对这样的转变我们特教工作者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更快地适应新较色的转换呢?下面就我自己工作中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我所有的都是关于聋哑学生教育的理念对于培智学生教育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当我们学校开始开设培智班的时候我对培智教育是抵制的,看着那些自闭症儿童和多动症儿童我的心是反感的,觉得还是聋哑儿童好教育多年形成的教育模式让我和聋哑学生沟通很容易而我看到那些智障儿童我简直觉得无法理喻,他们虽然说能够听和说,但是他们的情绪不受思维的控制,在课堂上大哭大闹我觉得无法和他们交流和沟通我看着先我带培智班的教师们每天吃力不讨好的状况我尽量耗在聋教班揣着对培智教育的排斥心理我还是接手了培智班,真正地和那些智障的孩子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和了解,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我感觉他们也不是传说中的那样不可教和不能教。
甚至还有了一些欣慰和成就感,我终于让他们能够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生字,让他们学会了一些简单生活常识而且学生们看见我的小眼神透着亲近和喜悦,那一声不太流利和清晰的老师,都让我砰然心动在那一瞬间我被感动了,原来我的教育对象也是有感情的,可以沟通可以进行教育的,于是我产生了一丝喜悦的心情爱”这个字真是一个神奇的字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爱可以创造奇迹,真的我们从事的是特殊教育,说白了面对的是一群残疾孩子,能够从事这个工作的每一位都是有爱心的我们的事业真要求我们有着比一般人多那么一点点的爱心如果心中没有爱和包容我们无法面对那样的一群孩子,更不谈对他们进行教育活动把你的爱分享就会成倍地增长,爱心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着的一个最基本的标签我觉得从事了几十年特殊教育了,就是心中再没有爱也有了,不然这样子的不见成果的事业我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爱心和包容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原则和态度特别是智障学生,我们老师心中的爱只能有增无减,也许学生是自闭症对你的教导无动于衷,们不能放弃,也许学生是唐氏综合症儿童,面目不雅缺陷多多,我们不能歧视,也许学生是多动症儿童,惹事生非不服管教,我们不能放任,也许学生是今天学了明天自动归零,我们不能挫败。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的热爱才能把学生视为受教育的对象,才会想法和学生交流和沟通,才能起到教师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点滴的提高和长进就拿我班上的学生张志涛来说,他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在班上来说还是属于机灵的,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可是他的家庭情况很不好,父亲忙于生活没有精力来管教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都不能及时我和他父亲商量让他在学校吃了晚饭再回家,放学总是对他说:“不要乱跑,一定要等爸爸来接你,知道吗?”而他总是憨憨地笑着回答:“知道,等我爸爸来,老师没过多久他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也是对他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提高我还帮他募捐了一些合适他穿的鞋子衣服,父子两真是从内心里感激老师们的情份,特别是张志涛,总是骄傲都拉着我说:“老师,新衣服,老师,还有新鞋子望着他那兴奋的小脸,我们老师的心是欣慰和心酸的要讲究卫生知道吗?”“老师,知道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简单的,可是学生对老师的关爱是有感觉和回应一个暑假过去了,开学那天,张志涛躲在爸爸的背后探出嘿嘿的小脑袋看着我笑的牙齿雪白,那一丝羞涩让我忍俊不禁还记得老师吧?”他重重地点着头,眼睛笑成一条缝不回答老实巴交的父亲连声说“感谢老师,感谢老师这个例子只是我们工作中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事情,我们老师天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对我们的学生在传播一中爱,我们的学生生命是残缺的,我们老师就是帮助他们圆满的引导着。
帮助学生把生命画圆满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育进行中的角色扮演: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扮演的不光光是教师的角色我们不能只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我们面对的是培智学生,他们是残缺的美,要想好好上一堂完整的课,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在下一秒某个学生就会在地上打滚,情绪失控老师立刻就要安抚学生的情绪停止教学活动我们班上最典型的学生毕鑫辉,自闭症加自虐,经常突发性地在教室里的地上打滚用自己的头撞墙当老师去安抚,他会撒娇搂住人不放,鼻涕眼泪瞎蹭因为毕鑫辉的妈妈非常溺爱他,使得他很粘人,生气了老师要用手抚摸他胖乎乎的脸,要温柔细气地哄他,不然的话他就会竭斯底里地发作,让整个教室都不得安宁老师这个时候就要适当地转化角色,扮演温柔的母亲形象来和学生沟通以前教聋哑学生,老师一般都只要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要聪明听话很多,聋哑学生要求老师博学诲人不倦而培智生需要的情感上的沟通,不然他就会对老师无视,在课堂上无理取闹刚刚接手培智班工作的时候,很不适应,觉得老师当得很下贱,要给学生擦口水,甚至擦屁股,可是,时间久了,天天和他们磨合在一起,学生们对老师也有了认知和感情每当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面眼巴巴地看着我经过教室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就会亲热地喊着:“老师来了,老师来了。
心中总是热呼呼地,觉得自己被学生需要了,被学生家长依赖了几十年了从没有听到自己教的学生喊一声:“老师!”(因为聋哑学生不会说不了,多憋屈啊!)现在的培智学生居然那么热切地喊着老师,心里真的很感动于是由最初对学生的不耐和不屑一顾变成了由衷的喜爱和关注他们就像小草一样,给点阳光和雨露照样可以茁壮成长社会性角色的扮演:每天和培智学生打交道,怎样和他们的家长交流也是是非关键的问题因为家长每天都要来学校接送学生,作为老师和家长聊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再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来制定每个学生的发展计划是很有用的其实每位家长的希望都是很大的,对自己的孩子总是寄予了过高的期望,总是把老师和学校神话了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就是要让他们学会么样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对于家长们的这样心理,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和宽慰我们要让家长意识到这样的学生认知是有限的,学会生活自理,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劝解家长急切的心态千万不能和家长发生冲突,要多和家长交换意见和经验,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安排,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进步教师的角色在这个方面就是染上了社会性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亲近你,只有这样培智学生才会在课堂上配合老师的授课形式。
缺乏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学生就会对学习无动于衷,本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集中学习的时间很短,学生如果对老师不喜爱不亲近,课堂纪律是很难维持的因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要多花心思和精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就对我们老师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回唱会跳会画,课堂上要保持活泼生动,让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转的所以我们要学习的要提高的地方就变得多了起来,也是对我们由聋教育向培智教育的转型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有点个人的小体会,我觉得夸张变形的手势语言配合肢体语言和脸部的丰富表情在对学生识字教学中有很好的作用比如:上 下 大 小 左 右等等这些生字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跟着我做手势,这样一来,就是那些自闭症的学生都很乐意跟着比划,虽然他们不开口发音,但是当老师指着生字是,他们会比划动作我经常回要求学生全体起立和我一起大幅度的做这些生字的动作,配合发音,活动四肢,协调学生灵活性也是很不错的当然要及时鼓励也是不可换或缺的手段老师由聋教育向培智教育转型,是教育对象转变的结果,我们老师都要顺应教育对象,从心里和业务素质都是任重道远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很多未知等着我去探索特殊教育的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是我们每个特教工作着面临的问题。
我们将怎样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对象呢?这也是我们波仔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有待我们掩卷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