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七上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材分析 本课在本单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讲述了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渐落诸葛亮死后,蜀国朝政混乱,魏国乘机灭掉蜀国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蜀汉”,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统一全国 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并让封王在各地掌握实权,他们昏庸贪婪,奢侈腐化堕落晋惠帝统治期间,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混战十几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经历这场战乱,西晋逐渐衰落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汉族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将他们掠卖为奴婢,长期实行奴役和剥削政策,西北各族人民不断起来反抗西晋末年,匈奴首领刘渊起兵称帝,进攻西晋316年,西晋灭亡 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为了生存,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徙八王之乱"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走的局潮。
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前后的联系,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学好本课对第18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核心素养 通过史料分析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目标 (1)制作历史时间轴,梳理两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更迭情况,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规模和民族;结合相关史料分析北方民族内迁带来的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西晋的短暂统— 难点 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 教学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西晋的短暂统一,为了让学生能充分了解西晋时期的历史,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八王之乱"是导致了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通过出示图片和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让学生认识到各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讲了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北方各族的内迁3个部分的内容教学伊始,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然后布置自学任务,设置疑问,让学生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感受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在教学“北方各族的内迁”时,设置合作探究的学习问题:北游牧民族为什么会迁移 迁移后带来了哪些影响 让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进行汇报,教师适时出示内迁形势图,给予学生重点拨和引导。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学知识,归概括本课的内容,锻炼学生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魏、蜀、吴经过发展,到了后期,谁更具备统一的实力呢 生:司马氏掌权的魏国 师:期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魏晋时期除汉族外,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这又是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分析史料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授新课 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出示材料 魏明帝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司马懿互相排挤,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司马懿尽诛曹爽一党,魏国军政大权自此落人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他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嚏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
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明确西晋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 学生学习后汇报,教师加以总结并绘制关系图和政权更替时间轴 生:263牛,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都城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过渡;西晋建立后是怎样统治的,这一时期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为何西晋会迅速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这一时期的夺权故事和三国结束西晋建立的时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2.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结合相关史事思考:西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怎样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朝廷格外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给土地、给官职 生2:世家大族缺乏治国的才于,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家族权势,生活上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2)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晋惠帝昏庸无能发生了“八王之乱”请你结合教材讲一讲八王之乱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出示相应的资料,进行直观教学 教师出示材料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这次动乱历时16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同、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颐、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西晋亡国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师;结合故事和资料,说一说八王之乱历经多少年 西晋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八王之乱后的社会表现如何 以下为学生交流预设 生1: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衰落 生2:316年西晋灭亡 生3;八王之乱导致中原人口死亡或大量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3)师:除了“八王之乱”,还有什么原因导致西晋灭亡 生: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成都出现了一个与西晋并立的成汉割据政权,标志着统一王朝开始分裂北方民族在这一时期内迁,匈奴最终攻陷西晋都城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视频给予其直观感受,并利用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感受西晋统一的昙花一现 3.北方各族的内迁 (1)出示几组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图片,感受其生活的状态 同学背诵《敕勒歌》 学生自由说说当时的生活情境 (2)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内容,组内交流: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会迁移 迁移的路线是怎样的 迁移后带来哪些影响 以下为学生交流预设 生1:西北的氐人和羌人由西向东迁入关中地区生2:匈奴人和羯人由北向南迁到汾河流域一带 生3:部分鲜卑人迁到辽河流域南部,部分迁到河套、河西走廊及河湟一带 生4: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激起人民的反抗 生5: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超过迁居当地的西北各族人口之和。
……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教材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 【参考答案】迁移原因:西汉后期至南北朝时期,由于自然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引发巨大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北方游牧地区的游牧社会经济基础,加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在生活于此的人们连简单的社会再生产都难以为继的时候,就只能离开故土而迁徙他方,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迁移路线:略 迁移后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逐渐交融奠定了基础 (3)师:从上述史实中,你有哪些认识 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表达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人们的向往 生2: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3:历史上各朝代前期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后期都处于动乱之中,并最终导致本朝灭亡 …… 教师总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建立王朝需要智慧,巩固王朝也需要智慧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自由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总结本课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八王之乱的史实以及北方各族内迁的原因。
你有何想表达的 这段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自由交流,师生明确:中华民族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加强了联系但历史教训提示我们,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 板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原因:统治腐败,晋惠帝无力治理国家 性质: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影响: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结果:西晋灭亡 3.北方各族的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氐、羌、匈奴、羯、鲜卑人等北方各族不断内迁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灭亡的原因,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思考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北方民族的内迁”时可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给予其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不要走过场,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补充资料 西晋的兴亡和各族内迁 西晋(266---316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于266年正式取代曹魏,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历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 317年3月,移镇江东的丞相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即晋王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丞相,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而在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为“晋”西晋代魏后于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全国重新统一 晋朝本身承接了东汉晚期至曹魏期间的割据局面,地方上世族影响力远超帝王如司马氏本身就是世族权臣,控制曹魏朝廷,并篡魏自立所以司马炎在篡魏得手后,为免其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