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教学设计 目 录 1课程标准 2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第一章 课程标准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课程目标 第三节 课程内容 第四节 实施建议 目 录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的意义: 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的依据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 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 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 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 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 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 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节 前言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 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 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 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 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 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 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第一节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 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 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第一节 前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 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 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 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 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第一节 前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 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 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 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第一节 前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 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第一节 前言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 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一节 前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 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 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 前言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 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 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 第一节 前言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 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 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 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第一节 前言 考题再现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物 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
结合初中物理 教学实际,简述“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 第一节 前言 名师答案: (1)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科学探究中,开始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 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 出问题,这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液体 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见过活的带 鱼吗?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带鱼都是死的? 第一节 前言 (2)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 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 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 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 前言 (3)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 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 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 风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一 个正确的探究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第一节 前言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 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 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第一节 前言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 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 探究纳入“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 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前言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 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 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 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 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 目标 第一节 前言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 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 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
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 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第一节 前言 考题再现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义务教育物理课 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简述如何在初中物 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节 前言 名师答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以学生终 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 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 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如下几种 方法: 第一节 前言 (1)重视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发挥物理学 史教学的优势,把历史引入教学中,把科学理论的建立、 科学的发现过程、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用生动 事例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素养,增强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节 前言 (2)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 科学探究的能力一方面,教学中应重视演示实验,并在 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组织好学 生的分组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具有演示实验所不能替代 的优点 第一节 前言 (3)关注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相结合。
物理学是一 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 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 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节 前言 (4)实现物理教学与多学科的整合尽管物质科学 是科学的主要部分但科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科学的 方法、技能,不同的科学领域以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科学领域又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它们之间 联系紧密,不可割裂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依靠 多学科的整合 第一节 前言 一、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 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 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 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 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 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 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二、课程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 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 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 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 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 课程目标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 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 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 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第二节 课程目标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 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 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 单的实验报告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 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 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 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 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 力。
第二节 课程目标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 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 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 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 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 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 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 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 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第二节 课程目标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 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 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 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 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第二节 课程目标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 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 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 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某教师针对“光的折射”一课制定教学目标,部分目 标如下,其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是() A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B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