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汶川地震桥梁破坏课件

M****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84KB
约10页
文档ID:585546974
汶川地震桥梁破坏课件_第1页
1/10

小鱼洞大桥倒塌分析小鱼洞大桥倒塌分析 一、前言一、前言v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1]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v汶川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2] 、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v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v通过统计分析,1657座公路桥梁中,有1.6%的桥梁完全损毁,6.6%的桥梁出现严重破坏,9.0%的桥梁出现中等破坏,26.5%的桥梁出现轻微破坏,56.3%的桥梁未出现明显震害,详见饼状图2-2。

图图2-2 2-2 被检桥梁破坏情况饼状图图被检桥梁破坏情况饼状图图            图图2-3  2-3  重灾区、极重灾区桥梁破坏饼图重灾区、极重灾区桥梁破坏饼图在重灾区、极重灾区的469座公路桥梁中,4.5%的桥梁完全损毁,4.3%的桥梁出现严重破坏,31.3%的桥梁出现中等破坏,48.3%的桥梁出现轻微破坏,11.6%的桥梁未出现震害,见图2-3    受灾严重的桥梁大部分集中距发震断层——龙门山中央断裂带附近上盘距发震断裂20km,下盘距发震断裂7km范围,包括了60%的受灾严重桥梁;位于上盘震损桥梁占65.7%,下盘占31.4%可见近断层地震动和断层上盘效应对桥梁破坏有很大影响 二、小渔洞大桥二、小渔洞大桥原小鱼洞大桥始建于1998年,1999年竣工通车,是彭州市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银厂沟、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在去年的特大地震中,由于地处断裂带,小鱼洞大桥垮塌成“W”形,成为彭州市三大地震遗址之一  小鱼洞大桥是彭(彭州)白(白水河)公路上跨越湔江的一座重要的桥梁,是连接银厂沟、小鱼洞镇、龙门山镇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全桥总长187m,其中主桥采用4x40m钢架拱,桥宽12m,由5片拱肋组成,计算矢高5m。

该桥于1998年开工检修,1999年竣工通车桥梁结构总体布置如图2-1  小鱼洞桥距离震中较近,震感一场强烈桥梁场地周围出现两条地表破裂带,桥梁处于断层上盘,冲击力巨大,在地震作用和断层影响下导致了小鱼洞桥的倒塌破坏地震之后,龙门山镇侧两跨完全倒塌,彭州侧两跨发生了显著竖向位移除此之外主拱腿和斜撑均发生沿水平向裂缝,并且桥台处护坡及侧墙还发生了剪切破坏部分桥墩发生了显著倾斜震后垮塌的小鱼洞大桥示意图如图2-2.  三、推测桥梁的倒塌过程三、推测桥梁的倒塌过程  根据对桥梁震害、地表断层的调查和分析,可大致推测桥梁破坏过程:主断层导致地表破裂带,桥台后侧出现较大的隆起和路面,同时1#桥台受到桥跨撞击发生断裂,进而使得第一跨片与1#桥台之间出现较大纵向和竖向相对变位,结构滑落,主拱腿和斜撑发生破坏导致第一跨桥梁垮塌第一跨桥梁垮塌后,由于水平力的不平衡,2#桥墩出现倾角,此时场地的液化效应加剧了桥墩的变形,从而导致第二跨桥梁的倒塌因为3#墩较为强健,且基础牢固,第二跨的倒塌对其影响不大,未出现连锁倒塌效应但由于断层巨大的纵向冲击作用,第三跨上出现了明显的竖向位移,结构上裂缝主要为受弯裂缝,少量为剪切裂缝。

由于地表运动5#桥台上出现明显裂缝级变位,第四跨出现整体竖向位移,主拱腿和斜撑端部发生沿水平向剪切破坏,桥墩跌落至河岸护坡破坏过程见图2-27.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