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时期维也纳时期是从1781年到1791年莫扎特曾用过的钢琴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伦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 莫扎特画像(10张)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
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礼》,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继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其中由于病入膏肓,甚至部分由人代笔创作,终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享年35岁文化影响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位于维也纳的莫扎特纪念雕像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
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