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郑家镇于家村概览.doc

marr****20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50KB
约5页
文档ID:155941231
郑家镇于家村概览.doc_第1页
1/5

郑家镇于家村概览 概况:于家村于明朝洪武初由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来至今已有六百余年解放前全村土地九百多亩,本村位于东昌府西部20公里,郑家镇住地北紧邻,北靠聊郑公路和反通渠河道于家村原有大于家小于家之分,东边于家为大于家,西边于家为小于家距离相隔500米,中间路南有一大坑塘叫环坑,路北有座奶奶庙,庙前有一坑,大家都叫它小庙坑人口200多人,有赵、张、于三姓,其中赵姓最多 解放后:1950年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办起了互组组农业合作初级,有赵丕增、于道海任社长会计,由于党的正确指导该村得到迅速发展,特别十一届三中以后,于家村连成一起,改为于家村1983年赵新华服兵役期满后,回村担任民兵连长,代领村民拉起了高压线,村里干起副业和工业2010年修了街道柏油路,2017年村前又修了一条大柏油路现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大大提高,真是:轿车满街跑,生活步步高大事记1942年:于道顺、赵顺科、谢风英、任村长,副村长、妇女会长指导土地改革1950年:赵丕增、于道海加入共产党,是该村第一批党员1951年:赵丕增、于道海分别代领20户村民成立两个互助组1952年:该村进入初级农业社,赵丕增任社长,于道海任会计,赵顺明(党员) 任保管。

1953年:由七个自然村组成了高级农业社,赵丕增任社长1957年:高级社和郑家分开成立大屯大队,实行大队统一合作,赵丕增任党支部书记,温金增任大队长1960年:体制下放,中央出了农村六十条规定,以生产小队为小组单位,成立董家大队,赵丕增任书记,于道海任大队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赵丕增被红卫兵打倒,由民兵连长董万和任书记,赵文清任民兵连长1975年:乡工作队进入我大队,吸收杨春桂等六名新党员,杨春桂为大队书记,赵文池为副书记兼生产主任,赵文清任民兵连长1983年:赵新华服义务兵期满回村任民兵连长,张胜勤、赵文芝任村委(党员)委员,积极筹划资金家家用上了电1993年:于家村和董家村分开大队,于家成为大队,赵新华任书记,张胜勤任村长2013年:张胜勤任书记,于新锋任大队村主任,由于土地流转该村共出租土地 亩,每亩每年2200斤小麦,年年付清和乡订立合同50年2014年:张胜勤因病死亡,于新锋任村支部书记2014年:赵新华再任支部书记至今,代领村民修筑两条公路,街道整洁、干净卫生,并盖了大队部一座2018年:赵新华连任党支部书记,赵文礼任村委主任组织建设解放战争时间,于家村党组织积极支援前线。

大扩军那年有六名青年参军参战,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其中赵顺田在解放开封日英勇献身张学仁,李善亭,郗德胜等同志在打沙镇,李海等处英勇顽强,张学仁任侦察员,冒着生命危险,衣服中弹十八处,光荣完成任务 经济发展 建国前粮食产量每亩收30公斤是最高的自从成立了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特别是成立了高级社,壮大了经济力量由于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挖沟修渠,一年打砖井10眼,机电配套做到旱涝保丰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大搞科学种田,改换良种户量迅速上升现在每亩达到3000斤,村民有吃有余 该村副业生产始于69年,当时只有小作坊村从业人员只有几名,经济收入很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吧,党组织带领村民大搞轴承保持器生产,机器配件加工该村从业约40多户300台机床,从旧设备转变为自动化,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年收入400万元之多 村民生活 建国前,村民生活很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房破烂,只能靠天吃饭人均收入10元左右解放后,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提高1958年人均户粮180公斤,人均收入20元。

1978年人均户粮200公斤,人均收入150元198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田,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生活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收入2000元,户户有存款,户户盖上了新房,到现在不完全统计,现有各种机动车15余辆,面包车10余辆,轿车30余辆,电脑,彩电户户俱全,全面普及 于家村委会 2018年3月2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