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贺的忧郁情结.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KB
约14页
文档ID:531178632
李贺的忧郁情结.doc_第1页
1/14

毕业论文李贺的忧郁情结学 院 人文学院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 李 立 东指导教师 肖 国 栋摘 要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李贺的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是诗歌苑囿中一朵奇葩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外在的语言实际上折射的是他苦楚的心当然出有诗篇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了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猛烈碰撞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本文从李贺的诗歌入手,重点讨论李贺诗中忧郁的情绪关键词:李贺;忧郁;情结Abstract Untimely death of the genius poet Li He's poetry has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aesthetic value, in a wonderful work of poetry Yuan You. Li He's poetry in the language, ideas, them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mazing eyes and ears, the external language actually reflects the sufferings of his heart. Of course, there are poems with a rich imagination and shows the side of his lofty ideals and aspirations. The fate of many contradictory desire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fierce collisions with his poetry has an enduring charm. In this paper, Li He's poetry to start, focusing on Li He's poetry depressed mood. Key words: LiHe;Depressed;Complex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忧郁情结在李贺诗中的表现 1(一)景物诗中的愁绪 1(二)“准爱情诗”中的忧伤 2(三)怀才不遇的苦闷 3(四)人生苦短的感叹 5二、李贺忧郁情结的属性与定位 5三、李贺忧郁情结的成因 7致谢 9参考文献 10李贺的忧郁情结李贺是一个苦闷的诗人。

其诗歌亦充满了苦闷若将其诗歌比作一件乐器,则当是大提琴,其音虽有高低之不同,然终不出低沉的音域若将其诗比作绘画,则好比《最后的晚餐》,虽人物众多、明暗相映,但终不外乎是那几种灰暗的色调作为儒家子弟,李贺诗中亦有爱国忧民之作,如《猛虎行》《老夫采玉歌》等,但为数甚少在李贺诗中,数量上占大多数的、具有其独特魅力的,则是他的“忧己”之作李贺的忧郁情结,便是主要在这些诗中或弱或强、或隐或显的得以体现一、忧郁情结在李贺诗中的表现(一)景物诗中的愁绪李贺之忧郁是极具感染力与穿透力的,以至于我们在其景物诗中亦能嗅到几丝愁苦的气味试看《贵公子夜阑贡》: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可以用一个字来替代诗中的意境,便是“冷”冷,既是身体所感觉到的客观环境的“冷”,又是心灵上挥之不去的孤独、寂寞之“冷”因为有“乌啼”,所以加重了空阔凄清孤独的色调,诗中描写的又是夜阑之时,本来就是万籁俱寂,便自然而然的给全诗蒙上了一层阴黑色的轻纱再看《南国十三首》其十三: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诗人所见之寺庙是“古刹”,所闻之钟声是“疏钟”眼所望断处,是一片灰朦朦的烟气。

天空中有月亮,诗人却称之为“破月”如果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他怎会如此遣词用句尤其一“破”字,显然可见诗人心境之凄凉情感之忧郁另外一例是《南山田中行》: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秋气萧杀,草木凋零,鸟虫悲鸣,此时出行,诗人眼中所见是濯濯的塘水、黑压压的苔藓他称花为“冷红”,呼田地为“荒畦”泉水干涸,诗人夸张的说是“泉滴沙”,鬼火阴暗不明,诗人索性写首“如漆点松花”诗人眼中所见之景本已凋零残败,诗人却还要有意地用诗句将之突出放大出来其主观上的忧郁皆由此可见一斑二)“准爱情诗”中的忧伤或者是年轻的缘故,在很多诗中,李贺将视点投到女子身上关于此类诗,在题材与创作经验上,对李贺颇有影响的有楚辞、乐府民歌以及宫体诗这些作品同样也影响了中晚唐其他一些诗人的创作,如杜牧、李商隐与这些诗人相比,李贺的这一类诗具有相当鲜明的特征,即只有爱情的痛苦,没有爱情的甜蜜,甚至没有缠绵于是称李贺之此类诗为“准爱情诗”准爱情诗”中隐藏着极浓的忧郁试看《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钱塘时的歌伎,古乐府有《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駰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在《苏小小墓》中,李贺所构建的却是苏死后情境昔日的车马佩环俱已化为尘土如今只能以风为衣裳,以水为玉佩苏小小的鬼魄对旧日的欢愉生活念念不忘,仍在“夕相待”,何其惨也;其形象所反映出的忧郁内涵大致有三:一是昔日的情郞不得相会二是昔日之歌伎生活不能再现三是如今之凄冷孤寂让人难以忍受我们不能忘记,诗歌是李贺创作的,诗歌中所有的这些忧郁因素表面上看是属于苏小小,实则是李贺自己心中郁闷之气的发泄类似的诗还有《洛姝真珠》与《湘妃》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从中显然可以看出,真珠的美貌是无可挑剔的,这是诗人对一种价值的肯定然而诗中又写道“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玉喉窕窕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这分明是一种失宠心态的变形体现另外,还可体会到一点,陆郎虽被他人所留,然毕竟还有再次得宠之希望洛殊与情郞不过是生离,而《湘妃》反映的却是死别筠竹千年老不死,常伴紫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尽绿泪花红离鸳别凤湘梧中,巫山蜀道遥相通。

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唫古龙这里,忧郁情结的表现是湘妃思念大舜,并且与之绝没有再见的机会而忧郁情绪是内涵,则是一种无法挽回所发生事件的绝望三)怀才不遇的苦闷在李贺诗集中,有一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苦闷与忧郁试看他的几首《马诗》:“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蓝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几首诗的共同点是,所提到之马俱是良驹,能担重任,有千里之才然而其待遇却是食草根、饮白雪、嚼蒺藜只落得个骨瘦、色衰、发断、鬣焦的下场我们似乎可以从这些描写中看到诗人的血和泪作为良马,不被任用已是痛苦之极,可是诗中之马却连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没有保障诗人的潦倒可见一斑再看《秋来》一诗: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袁行霈先生曾这样分析此诗:“秋风起,络伟啼,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的壮志已消磨殆尽至于呕心苦吟又能得到谁的赏识呢?想到这时,迂曲的肠子都要牵直了在这苦雨凄风之夜,只有古代满怀忧愤的诗人的香魂来慰掉,他们才是自己的同调和知音。

而自己的结果也无非象他们那样‘恨血千年土中碧’”①其怀才不遇之苦闷何其深!再看《致酒行》: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主父与马周俱是古代名士,却都有过怀才不遇的经历诗人对这种经历是很敏感的,他的这份敏感无限放大了心中的痛苦,不然,怎会写出“家人折断门前柳”“天荒地老无人识”这样的诗句?同时,诗人在无限的忧愁之中还存着一丝希望,盼望着“雄鸡”能够召回自己的迷魂、安慰自心的心灵然而,希望是渺茫的,只是诗人暂的自我慰藉而已少年壮志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这一句给我们的感觉并不是无限的豪情,反而像是在强体振奋,像困兽最后的吼叫还是《升悉歌》《春眆正字剑子歌》等诗,与《秋来》《致歌行》基调一致,所表现的大体都是怀才不遇的忧郁(四)人生苦短的感叹李贺之生命意识是很强烈的,故他对时光的流逝十分敏感,这也是其诗歌的一个主题,以《莫种树》为例: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独睡南床月,今秋似去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若只看月亮,今出去岁无甚差别但若庭中有树,那么,四季之中皆可看见树的生长变化,便会自然村想到时光的无情、人生的无常。

世间万物最终皆不免化为尘土,草本无知无情犹可,人却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寓形宇内之的,岂不悲乎!再看《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别的且不论,单看“飞”与“煎”二字,便是可了解诗人对时间的感受面对时光的流驶,有的人不去想最终的归宿,只是去及时行乐,注重生命的过程而李贺时刻想着的是生命终会结束来这一事实所以,他感觉生命有如在一口烧得火红的大鼎中的一杯水,似乎很快就会被煎得无踪无迹,所以他感觉时光像是在飞,使得让人无暇去思考人生这种感觉,亦是忧郁情结之一种《追和何谢铜雀妓》一诗感叹枭雄曹操亦不免化为尘土这是人类的悲哀曹操诚然可悲然长吉未能如操一般建功立业、而眼见庭中之树日长,岂不更悲乎?二、李贺忧郁情结的属性与定位李贺的神经是极其敏感的,他的内心世界是极其阴暗沉重的通过其诗,我们似乎想像得出那瘦弱的身躯、苍白的脸庞、鸟爪般的握着笔的手指其中却又好像有屈原的影子再细细感受,又似乎中国古代文人都有些接近这个形象这其中,必定隐藏着某些共性的东西这种共性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文人们的性灵不妨看一看下面这段话:中国古代诗歌的作家群,多为封建文人,他们无不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薰陶与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正统与主流入世理想与人的本性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功名利禄等人性动力正相契合……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体制下,士人们的这个理想多半要化为泡影,故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士人们的忧患心态……这是超时空的共有文化心态②毋庸置疑,李贺是这个忧患文化心态圈中的一份子他的忧郁情结,在质上与其他古代文人是大同小异的然而,在忧郁的程度上,李贺则具有极鲜明的独特性不妨先试着将古代文人的忧郁按其程度大小分一下等级首先,可分为两大类:出仕者与欲出而不而得者(陶渊明,杜甫等做过小官者亦属不得出仕之列)先看出仕者,可分以下几类超脱型,是指面对着无情的现实,面对理想的破灭,意识到某些现实是不可改变的忧郁的产生是由于个人意识与现实的冲突既然,引起现实是不可改变的,那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