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范(2020版)一、学年教学周数分配学期学年一二三机动周小计一18174140二17175140三20172140二、 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三、专业群能力层次学分结构能力类型理工类文管类校内教学校外教学校内教学校外教学职业基本能力公共必修332公共必修332公共选修6公共选修6专业(群)限选9专业(群)限选7行业通用能力(技术)2120职业特定能力2422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144144职场工作发展能力职场发展I424职场发展I424职场发展II4职场发展II4合计145140注:文管类专业群为财经、商务、旅游、法律;理工类专业群为电子信息、信息通信、土木建筑、机械设计制造、设计与制造四、教学体系课时和课程设置原则(一) 课时学分设置1. 文管类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为2500-2600,总学分130-140A类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5%,C类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30%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50%2. 理工类专业总学时原则上为2600-2700,总学分135-145A类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0%, C类课程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30%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55%。
3.按实践项目服务课程的原则,应独立设置实践学时二) 课时学分标准(1)课程学时原则上按1学分16学时计算(按教学进程核算)2)主要集中实践学分学时标准序号实践环节周数学分学时1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22602认知实习22483跟岗实习(生产实习)44964顶岗实习10103005顶岗实习(就业实习)882406毕业设计/毕业论文86144合计3432888注:1. 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校内实践专周、顶岗实习等课程按1周1学分30学时计算(校外集中实践0.5天按0.1学分3学时计算,1天按0.3学分6学时计算)2.认知实习、贴岗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按1周1学分24学时计算(课程认知)按0.5天0.1学分2学时计算,1天按0.3学分4学时计算)三) 课程设置1.职业基本能力课程(1)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群)限选课程,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由学统一开设2)专业(群)限选课应在国家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课程中,紧扣职业标准开设相应的课程。
2.行业通用能力课程行业(技术)通用能力课程为专业群共享课程和通用技术技能课程3. 职业特定能力课程职业特定能力按照专业群所确定的职业群分职业分别设置相应课程,原则上一个专业对应一个职业4.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课程(1)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领域课、专项训练(竞赛)、订单班、现代学制、专项班等课程,每个专业群的职业领域设置不超过5个2)职业领域(岗位)工作能力课程设置3个模块,依据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5.职场工作发展能力课程(1)职场工作发展能力由两个模块组成,第一个模块为企业运营能力训练、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发展Ⅰ;第二个模块为创新创业、营销能力训练、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专项班、专业发展Ⅱ四)课程进程春秋每学期平均周学时在24-28学时之间,学期最高周学时不得超过32学时12 / 121.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表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设学期学习形式课程类型备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234567891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2602线下C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I、II)34821线下A本课程第2学期的1学分内容需在前8周实施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II)46421+1线下A本课程社会调查的1学分可在第1、2学年分别进行,课堂教学第5学期的1学分需在前8周内完成。
4体育与健康2.568110.5线下C第4学期0.5学分为体育素养测试,不进入课表5心理健康2322线上A6军事理论2322线上A军事理论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第7学期前8周,不进课表合计15.5304-2.公共限选课教学进程列表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设学期学习形式课程类型备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23456789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Ⅰ、Ⅱ、Ⅲ、Ⅳ、Ⅴ)3.556111.5线下B入学教育在第1学期组织,不进课表,其他教育由各专业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设学期2大学英语(I、II)812844线下A按专业群分层分类实施3信息技术应用及训练(I、II)46422线下C按专业群分层分类实施职业发展学生选择《人工智能导论》代替《信息技术应用及训练II》学习,专业发展学生保持不变4形势与政策1280.250.250.250.25线下A第1、2、4学期安排《形势与政策》,集中在某一周的0.5天实施;第5学期安排《经济形势》共16学时,后8周实施5职场实用法规1161线上和线下A该课程在第2学期后8周实施合计17.5292-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含入学教育1学分、职业领域选修教育0.5学分、顶岗实习教育0.5学分、就业指导1学分、毕业教育0.5学分、安全与生命教育。
3.公共选修课进程列表序号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设学期考核方式学习形式备注1234567891公共选修课程232√考查线上2创新创业课程232√考查线上3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232√考试线上合计696-4.集中实践课程进程安排(1)认知实习在第一、二、三学期内安排,跟岗实习在第四、五、六学期内安排2)《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期,《军事理论》《职场发展II模块》《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就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安排在第九学期五)考核评价1.课程考核类型考核类型分为考试与考查,公共选修课为考查课,其它课程为考试课程2.课程考核方式(1)A类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或闭卷机试2)B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据实训项目学习成果形式采用实践操作过程性考核、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论文、调研报告、产品生产等多样考核方式,理论部分可采用闭卷笔试、闭卷机试、开卷笔试、开卷机试3)C类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据实践成果形式可采用项目设计、作品设计与制作、论文、调研报告、产品生产等多样考核方式3.课程成绩结构(1)A类课的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笔试(机试)成绩;(2)B类课的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项目训练成果成绩+笔试(机试)成绩;(3)C类课的成绩结构为:平时成绩+项目过程训练成绩+学习成果成绩。
五、教育体系项目学分标准(一)创新创业体系项目学分计算标准(课外)项目模块项目级别互联网+竞赛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项目校级专业技能项目训练教师工作室项目训练社会服务训练项目校级2-52-42-522-102-5省级6-105-75-7---国家级10-208-108-10---(二)职业素质体系项目学分计算标准(课外)1.素养教育训练类别级别素质教育比赛素质教育训练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合格校级5432系级3212.职业竞赛项目奖项级别参赛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校级1234省级2345国家级24683.职业技术训练项目项目学分专业发展III按应用型本科所修课程学分折算办法进行X证书培训初级:6学分 中级:7学分 高级:8学分技能专项培训合格:6学分社会实践/社会培训1天按0.3学分六、学制与毕业标准(一)学制学制3年 (二)毕业标准1.教学体系文管类最低毕业学分比专业标准学分少5学分,理工类最低学分比专业标准学分少学8分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0学分,职业素质教育体系20学分七、课程(项目)编码规则课程(项目)编码分校内线下教学课程、线上教学课程、产教融合项目和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职业素质教育项目。
一) 校内线下教学课程代码结构:课程类型(1位)+开课专业(3位)+基层教学组织(1位)+证书衔接(1位)+流水(2位),共8位1)课程类型代码代码课程类型A理论课B理论+实践课C实践课(2)开课专业代码专业群代码专业群名称专业代码(国码)开课专业代码开课组织名称00电子信息61010100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610111002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610109003电子产品营销与服务01信息通信610210011数字媒体应用技术590302012移动通信技术610214013电子商务技术02法律680503021法律事务680502022法律文秘680501023司法助理03土木建筑540502032工程造价540501033建设工程管理540104034建筑室内设计540102035建筑装饰工程与技术05财经630302051会计630301052财务管理630201053金融管理600415054航空物流06旅游640101061旅游管理640105062酒店管理640103063旅行社经营管理07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