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讲主知主义教育理论上课讲义

yulij****032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22KB
约29页
文档ID:130132386
第四讲主知主义教育理论上课讲义_第1页
1/29

1 第四讲主知主义教育理论 2 主知主义教育理论 一 赫尔巴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经历二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4 一 赫尔巴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经历 1776年出生一个律师家庭 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 1794年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 后改学哲学 修完大学课程之前 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 Steiger 的家庭教师 1799年曾访问过布格多夫 与裴斯泰洛齐相识 1809年 1833年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 接任康德教席 讲授哲学与教育学 并创立教育研究所 先后办师范研究班 附属实验学校和教育研究所 著 普通教育学 1806 和 教育学讲授纲要 1835 1833年 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 于1841年逝世 5 赫尔巴特被誉为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 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在这本著作中 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6 二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 一 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二 教育学思想 7 一 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1 伦理学思想 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 要求个人的意见和行为摆脱外在的干扰 服从内心理性的判断 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义 使意见与行为协调一致 确定人的行为方向 完善 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 则依靠 完善 的观念加以解决 即用多方面理智能力加以协调 使行为完善起来 8 1 伦理学思想 五种道德观念 仁慈 当 完善 的观念还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 两者仍然无法协调时 就要用 善意 的观念 即 绝对的善 的观念去解决 这就是要求个人的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调 能为别人谋利益 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 而不与任何人发生 恶意的冲突 从而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 正义 在现实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 这就要求用 正义 的观念予以调节 即要求安分守己 互不侵犯 遵守法律 从而巩固社会秩序 公平 假如上述各种观念仍然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 他还发生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错误行为时 则用 报偿 的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 给以应受的惩罚 对好的行为予以褒赏 做到赏罚分明 9 2 心理学思想 兴趣 假如在单个人身上没有多样性 哲学和道德品格的统一 那么他始终是一个有缺陷的人 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教育必须使学生作多方面的努力 培养多方面兴趣 取得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 为将来选择职业作好准备 10 观念是心理的最基本的要素 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 心理学是研究观念集聚 分散 结合和消失的科学 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 观念 的过程 意识阈 在人的意识中聚集着无数的观念 其中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小而被抑制 沉降于 意识阈限 之下 而另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强 则浮于 意识阈限 之上 这些就是当时支配人的意识的观念 但各种观念并不是静止的 而是经常运动 斗争的 意识阈限下的某些被抑制的观念 由于各种原因 会穿过其他观念而呈现在 意识阈限 以上 而意识阈限以上的某些观念又会因力量减弱降至意识阈限下 同类观念互相增强则促进观念的呈现 异类观念相互削弱则阻碍观念的呈现 统觉 的思想 统觉是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 11 统觉人们心灵中已有的旧观念可以同化 吸收新的观念 使自己得到补充 丰富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 这个过程称为 统觉 统觉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统觉的过程 12 普通教育学 内容框架绪论 说明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作用 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第三编 性格的道德力量 二 教育学思想 13 管理 教学 训育 教育 14 管理的意义 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 只教不管 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 相反的 如果只管不教 则会导致对 心智的压迫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管理的方法 课业 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无论如何儿童一定要有事做 懒散会导致做坏事与不受约束 威胁 事先警告儿童 不守纪律必受惩罚 强迫他们就范 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两种危险 首先是一些本性顽强的儿童蔑视一切威胁 仍然为所欲为 使威胁不发生效用 其次是数目更多的本性软弱的儿童承受不起威胁 也会产生不良后果 管理论 15 管理的方法 监督 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可是必须运用得当 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危害 赫尔巴特说 拘于细节与经常的监督 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均同样是一种负担 因此双方面易于以欺骗相结合 同时 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下成长的人们必然缺乏创造的能力 果断的精神 自信的行为和多才多艺 惩罚 在实践中违反禁止和命令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 这时则采用惩罚 如剥夺自由 禁止用餐 关禁闭 打手板 使用惩罚簿等 16 管理的方法 命令和禁止 这要与威胁 监督配合运用 无论命令或者禁止都应明确 具体 发出之后即不再收回 要求儿童绝对服从 权威和爱 赫尔巴特重视权威的作用 他说 人心屈服于权威 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 因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 正在成长的意志 权威可以有很大用处 爱可以减轻管理工作 有着教育意义 因此教师应当以慈爱之心对待儿童 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起来 17 多方面兴趣理论 教学的直接目的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念之中 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 教学必须特别包含较近的目的 这个较近的目的可以表达为 多方面兴趣 教学论 18 多方面兴趣 从自然到社会 兴趣 思辩 经验 审美 同情 宗教 社会 19 经验的兴趣这是关于认识事物 是什么 的兴趣 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 如物理 化学 地理等 思辨的兴趣这是关于思考事物 为什么 的兴趣 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 逻辑学 文法 审美的兴趣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的兴趣 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 唱歌 图画 20 同情的兴趣这是关于人类交际知识的兴趣 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外国语 包括古典语和现代语 和本国语 社会的兴趣这是关于民族和社会知识的兴趣 是同情兴趣的扩展 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历史 政治 法律 宗教的兴趣这是关于研究人与上帝关系的兴趣 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 21 教学四阶段 预备 应用 概括 联想 提示 22 苏联学者凯洛夫的五阶段教学模式 激发动机 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五段教学法 运用巩固 检查效果 23 教育性教学 我想不到有任何 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在相反方面 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相反 道德教育 或者品格教育 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24 训育的目的 通过训育形成性格 造就忍耐精神 求索精神和勤勉精神 训育的种类 偶然的训育和连续的训育训育的作用 训育可以防止狂热 抑制欲望 习惯于纪律 培养责任心 训育可以控制情绪 可以使学生铭记体谅同伴的态度 可以使学生小心谨慎 限制冒失的尝试 习惯于监督等 训育论 25 训育的阶段和方法阶段 道德判断 道德热情 道德决定 道德自制方法 陶冶 压制 强迫和惩罚 赞许 教育者作为榜样 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 26 4 赫尔巴特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7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 形式阶段 理论 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 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提出 教育性教学 的概念 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28 19世纪60年代以后 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形成 赫尔巴特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到美国 欧洲和日本 并通过日本于清末传到我国 过分强调教师 书本的作用 并把他的教学方法绝对化 形式主义化 认为在任何学科 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 积极性的发挥 29 推荐书目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