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世界经济概论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doc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KB
约18页
文档ID:545390408
世界经济概论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doc_第1页
1/18

世界经济概论 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世界经济概论 --主讲教师:武汉祥 河南工程学院 经贸系 2 0 0 9 年 9 月第三章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Chapter 3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31>.1 国际分工基本概念3.1.1 国际分工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一、国际分工的一般定义和类型(一)定义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二)类型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1、垂直型国际分工  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

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英国和殖民国之间2、水平型国际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水平分工可分为产业内与产业间水平分工前者又称为“差异产品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从而产生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交换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内部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部门内部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各种加工工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部门内水平分工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后者则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

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国际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结合起来的国际分工方式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在进口中,主要是机器设备和零配件,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国际分工的条件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上条件:(一)社会经济条件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二)自然条件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的大小等等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是国际分工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 3.1.2 国际分工的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前资本主义时期分工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落后,国内贸易尚不发达—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地域分工为主(二)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促进宗主国与殖民国之间最初的国际分工形式(三)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1、原材料驱动2、市场驱动形成了以“世界工厂”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典型分工形式(四)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 把亚非拉美国家都拉入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来(五)战后传统国际分工格局的巨变(书P64)1、产业内分工逐步代替产业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2、多层次产业内部分工日趋明显3、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迅速发展 (1)同一部门内部的不同生产者 (2)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分别由不同的国家生产4、企业内部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5、国际分工结构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6、各国生产的不完全专业化日趋明显民族产业抬头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 水平(二)自然条件(三)国际生产关系性质(四)上层建筑—政府、军队、各种组织机构 例如WTO(五)跨国公司3.2 国际分工的理论(书P51)3.2.1 古典国际分工理论分工—劳动分工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例子: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所以到20世纪初亨利·福特就把生产一辆车分成了8772个工时分工论成为统治企业管理的主要模式 国际分工 一、技术差异论(一)绝对技术差异论1、内容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1)一个国家在生产特定商品时,如果具有特定的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贸易伙伴,便会有竞争的绝对优势,专业化生产这种商品并出口将会受益书上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2)如果在国际贸易中每个国家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最后达到各个国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各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也得到提高3)生产者方面:获得一定程度的定价权,获得市场,增加消费量4)消费者方面:效用水平或福利水平的提高2、具体分析(1)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效果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3、本质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二)相对技术差异论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仍然有可能通过相对优势(比较优势)互利 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和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点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一点的产品1、内容 大卫·李嘉图相对技术差异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2、具体分析Eg. 中国:100 人=1 单位 布 120 人=1 单位小麦 美国:90人 = 1单位 布 80人 = 1单位 小麦 美国:170人 = 2.125 单位小麦 = 120中国+90美国=210人 少40人每年 中国:?结论:美国 小麦换布匹 中国 布匹换小麦3、局限性:比较利益理论建立在生产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假定前提下,他认为,各国之间开展贸易的基础在于,它们生产同一产品或同质(homogeneous)产品的价格差,这种价格差的基本原因是各国生产该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因此,这一理论又可以称为技术差异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 (1)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2)劳动生产率不会发生变化(3)静态角度(三)要素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和俄林1、前提在各贸易国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并且技术水平(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取决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禀赋2、内容(1)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至少投入两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各国生产要素富裕程度不同,由生产要素投入决定的产品的价格也不同,不同的价格决定了不同的贸易结构相对优势-价格差异-成本差异-生产要素价格差异-生产要素禀赋差异(2)每个国家和地区最适宜生产密集使用本国富裕生产要素的商品,而最不适合生产资源禀赋相对稀缺的产品,在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可以代替要素间的流动,使商品的价格均等化四)自然禀赋理论1、主要内容自然资源禀赋论,是指由于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各国专门从事不同部门产品生产的格局自然资源的“有与无”产生分工与无决定了一些国家要生产这种产品,而另一些国家根本不能生产这种产品,只能依赖进口。

一些国家尽管蕴藏着较少的自然资源,但其需要量却很大,另一些国家尽管蕴藏量比较大,但其需要量相对比较小,这就形成一些国家要像国内生产小于国内需要的国家提供一部分资源产品2、各国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自然资源的“有与无”产生分工这种有与无决定了一些国家要生产这种产品,而另一些国家根本不能生产这种产品,只能依赖进口2)“多与少”产生分工一些国家尽管蕴藏着较少的自然资源,但其需要量却很大,另一些国家尽管蕴藏量比较大,但其需要量相对比较小,这就形成一些国家要像国内生产小于国内需要的国家提供一部分资源产品3)经济上的4)战略上的原因自然资源禀赋论尽管直观合理,但它仅适用于解释那种建立在自然资源条件或地质、地理条件产品生产条件下的国际分工因此自然资源禀赋论只能对一部分国际分工现象做出解释 3、局限性(1)自然资源禀赋论尽管直观合理,但它仅适用于解释那种建立在自然资源条件或地质、地理条件产品生产条件下的国际分工2)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不是不变的(3)假定各国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素质没有才差别因此自然资源禀赋论只能对一部分国际分工现象做出解释 3.2.2 现代国际分工理论从生产要素、规模经济、技术扩散、需求变动角度解释解释国际分工原因的理论一、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一)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回忆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指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产品,一国侧重于生产某种产品,另一国侧重于生产另一种产品。

1、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的含义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不会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从而一国可以完全按照国际分工进行生产在这种条件下,2、适用范围(1)二战前,殖民体系存在情况下(2)机器时代(二)国际分工不完全理论1、含义指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转移引起各部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使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的理论2、具体解释:--利用机会成本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的另一样东西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