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素养目标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康乾雍时期的君主专制:说出清前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以及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举措,理解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清朝前中期的危机:概括自身危机及外部冲击的史实,理解在内外压力下,清政府闭关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见学生用书P47)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2.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奏折制①概念: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②特点:迅速、机密③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军机处①设立:雍正时,设立军机处②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③职能: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3)文字狱: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点拨】文字狱: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这是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二、疆域的奠定1.举措地区举措东南:收复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 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西部与北部①击败准噶尔部:17 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1757 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②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③管理措施: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南①册封达赖和班禅:清初,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1727年,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④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管理(1)机构: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政策: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3.疆域4.地方区划(1)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2)边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时间: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内部危机——农民起义不断背景①清朝人口膨胀迅速②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③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表现①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②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③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3.外部危机(1)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闭关自守政策①内容: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②影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点拨】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1757年,出于维护集权统治的需要,清政府下令除广州(又称广州十三行)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即“一口通商”政策,标志着清政府彻底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沿海地区的治安,延缓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步伐,但却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系构建】(见学生用书P48)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史料二 在军机处产生以后,清朝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内阁行政职能更加明确,在为政方式上,朝廷对日常政务与机密重务的处理有了原则区别,即所谓“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这可以说是军机处对清朝行政体制的一大完善。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军机处和内阁在权力分配上并不对立,它的出现并不影响内阁作为中央政府处理日常政务的职能,内阁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大量繁复冗杂的行政事务(在军机处设立以后,需要票拟的题本一度大量增加),而这是军机处所不能也无法取代的——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答: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2)据史料二,指出清朝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分工有何不同答:内阁:处理日常政务;军机处:处理军务及机密重务3)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意义答:决策机构更加明朗化;是对行政体制的一大完善;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君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史论生成】1.军机处的特点(1)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保密性好: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地处皇宫内,不易受外界干扰3)机构简单: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二职,整个军机处至多三四十人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②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除宰相制度、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④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影响①积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对于稳定和重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②消极影响: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现象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迁移应用】1.清代皇帝通过寄信的方式秘密传达旨意,称“廷寄”军机处要发的“廷寄”皆于当天办完,且都要按规定里程邮递,迟延要处罚,地方大员可经军机处密折奏事对此解读不恰当的是( C )A.军机处的行政效率高B.军机处具有上通下达功能C.军机处负责监察百官D.军机处政务运作具有封闭性【解析】军机处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秘书机构,不是监察机构,C符合题意;“皆于当天办完”说明军机处办事效率高,A不符合题意;“秘密传达旨意”“地方大员可经军机处密折奏事”说明军机处具有上通下达功能以及运作的封闭性,B、D不符合题意。
2.军机处的底层听差都由不识字的少年担任,王公大臣没有军机处行走头衔的不得擅入军机处,有擅闯军机处廊下一步者,军机大臣或军机章京可以立斩不赦材料说明了军机处( A )A.严格保密制度强化君权B.严格限制王公大臣个人活动C.杜绝了泄密事件的发生D.已经实际参与机密事务决策【解析】据材料“军机处的底层听差都由不识字的少年担任,王公大臣没有军机处行走头衔的不得擅入军机处……”,反映的是军机处保密性强的特点,从而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A正确情境史料】史料一 十三行……以政治而言,行商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须有彼辈转达,是又有唯一之外交权;以经济而言,行商为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贸易此等特殊制度,无论中国外国,皆蒙不利——梁嘉彬著《广东十三行考》史料二 英国派往中国的通商使团伊丽莎白时期1583年、1596年纽伯利、伍德夭折詹姆士时期1610年、1613年不详夭折乔治三世1787年凯茨卡特夭折乔治三世1793年马戛尔尼失败乔治三世1816年阿美士德失败史料三 中国人的对外贸易态度衍生自封贡心态中国人设想富贵的中华上国无需外来货物,仁慈的皇帝允许通商乃是一种对洋人恩赐的标志。
因此通商是一种特权,中国可以因洋人的任何过失取消这种特权[史料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设立十三行的影响答:抑制先进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2)史料二、三说明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现象:英国对中国通商需求强烈,中国具有闭关自大的心态实质:英国工业革命展开,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农耕文明下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影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史论生成】1.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1)积极影响: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①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③它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故步自封、盲目自大2.清朝前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内部官场腐败原因: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员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表现:各级官吏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军队颓废原因:官场腐败之风的蔓延;久无战事表现:军纪败坏,军备废弛;将领贪污,将士颓废财政危机原因: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耗严重;官吏截留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