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欣***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50KB
约8页
文档ID:202452073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_第1页
1/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1温度 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 温度计 二、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_摄氏度,0℃到1_℃分成1_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 -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 ○1 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 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3—2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试验 …… 进行试验 ……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 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 ) ……提出问题 ( )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 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 3—4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难点: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 A、 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 C、 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想:〔 …… 〕 进行新课: 1、升华(吸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2、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1)、注意“直接”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1卫生球变小 ○2“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 ○3“冰花”的形成 ○4雪、霜、冰雹的形成 ○5雾松的形成 ○6 灯泡用久了会变黑 固体 4、小结本章内容: 液体 气体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要分析一些常见的凝华、升华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