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知识点汇总 包括叙述人称、叙述方式、描写、修辞、结构、试卷题目常见的一些术语问题等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解析和总结 一、叙述人称(三种人称): 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自然、真实的感受用“第一人称”写“我”,最适宜于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都可以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写“他”时,最适宜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因为用“我”的观感来写“他”的这些,较为客观第一人称”写“我”的外貌,写“他”的心理活动,必须加上摹拟的话,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写“我”的外貌,可以这样写:“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的脸是多么红写“他”的心理活动,可以这样写:“心里很轻松似的) 2、第二人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或者说“记叙的顺序”)(三种):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
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种不常用的,叫“平叙”,即: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四、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