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二语文(菩萨蛮)教案 苏科版 教案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2KB
约5页
文档ID:206690757
高二语文(菩萨蛮)教案 苏科版 教案_第1页
1/5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菩萨蛮》教案 苏科版备课人:张红艳 审核人:陆桂珍 备课时间:3月12日【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2.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教学过程】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一段称为一“阕”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二、唐五代词1.花间词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2.南唐词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三、知人论世: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四、品读全词1.诵读诗歌,至少三遍2.了解词的大意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折折叠叠/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3.整体把握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上阕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小山”是屏风一般的屏风,都是六扇相连,故云“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写早晨的阳光由室内装饰小屏山写起,叙述画屏上金碧山水忽明忽暗,暗示时间为旭日东升女子慵懒,不想早起,闺中寂寞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赋予静态以动态美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下阕1.“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容颜美丽动人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3.“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六、总结艺术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首词客观地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细细体味,词人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表现主题的镜头,含蓄地表达中心此手法为白描手法本词通篇写闺怨写一位美人晨起化妆的情态,用白描手法因为闺怨而慵懒,迟起、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穿衣首写少妇所居富丽华贵的环境,绣屏掩映,阳光明灭次写初起身时鬓发散乱容态懒起”二句,叙写起身下床后画眉、梳妆的动态/“照花”二句,承上启下,写出梳洗已毕,对镜簪花,镜中人面交相辉映,愈增容色艳丽最后两句点出少妇更换新绣罗衣,发现衣上绣的双双鹧鸪鸟,引发孤独之感七、问题探讨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提示: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