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大作业《新课标理论下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献综述教育管理专业课程进修班 蒋铸成(98号)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分层教学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分层教学的倡导者把“因材施教”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并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我国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来看,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它将代表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方向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新思想、新思路和这种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态势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的师资、教学设备、社会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等因素,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比起城市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有些边远地区更为突出有些学生逐步丧失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倾向为了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功的喜悦,通过实践“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角色转换一、课题研究的名称:新课标理论下农村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二、提出课题研究的原因 1.立足于客观差异:众所周知,在生源素质水平上普遍存在参差不齐的农村初中学校,面对学生水平差异、能力差异和素质差异,如果教师希望做好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2.着眼于个性张扬:实施分层教学实际上是来自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呼唤较好层学生希望个性得到张扬,低、中层学生希望学有所获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埋怨低、中层学生不肯学,其实他们本来也有同样的求知欲望,大多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使得他们失去了获取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便导致严重的知识缺漏和思维受阻,导致了不会学、不能学、不愿学的恶性循环 3.服务于课程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际,形成面向全体、以生为本的理念不仅思想上要首先到位,而且在行为上也必须到位,否则就不能与时俱进踏踏实实地搞好分层教学的研究无疑对落实新课标有着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 4.效力于学校发展:作为一费制的公办学校,无时不面临着学校能否可持续性发展甚至是生源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生源的数量,二是,生源的质量而争取生源数量、质量的前提,就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 1、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理念倡导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体验与参与的教学模式依据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地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客观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 2、符合本校生源实际 我校地处广州市北部山区,是本镇唯一一所初中学校,招收的都是本镇小学直接升上来的学生,虽然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时间提前到小学阶段,但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的师资、教学设备、社会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的素质等因素,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习惯比起城市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有些边远地区更为突出学生间掌握运用英语能力的差距逐渐拉开,“两极分化”的现象日渐突出同样一个问题,同样的作业量已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能尽快达到新课标要求,在科学、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分层教学,必将有益于上述问题的解决,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四、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使所有的学生均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人尽其材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英语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开发出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分层教学既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个体差异矛盾的教学策略,也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各自的任务,既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上课积极参与,又杜绝了学生抄袭作业,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佳的水平 分层教学采用层次角色转换,促使优等学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时常被老师“忽略”的中等生,经常运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一旦达到目标,及时加以表扬,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提出较低标准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克服学习困难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分层,即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层次划分,定时进行层次角色转换这既极大地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荣誉感,又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愉快地学习。
层次角色转换这种激励模式对中、下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能推动他们奋发学习五、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教育家孔子提出的 “因材施教”的理论,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这也可以看作是分层教育的前身而现代教育学也强调“因材施教”,它对因材施教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点、性格、原有的基础等不同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这与分层教育在本质上也是一脉相承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的理论强调了学生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掌握的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协作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
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起步绝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不仅有英语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都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而英语教学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所以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具体做法如下:科学分层、分层备课及授课、分层、分层评价 1、科学分层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在于科学分层,只有层次清楚,教学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初中生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聪明好学型、勤奋苦学型、聪明好动型、消极落后型针对这几种类型,我们把所教班级学生分为A、B、C三层分层标准为:聪明好学型为A层,人数大约占25%;勤奋苦学型和聪明好动型为B层,大约占50%;消极落后型为C层,大约占25%排座位时每四人为一组,其中A、B、C层学生各一人、两人、一人,这样在小组合作时,确保B、C层学生能在A层学生帮助下排除语言障碍,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当然对学生的分层是一个相对运动的过程,不可固定化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每半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灵活地调整学生的分层标准,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状态2、分层备课及授课备课及授课是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1)备课时,突出目标层次,为授课分层做充分准备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层学生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B层学生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放低起点,只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行如《广州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英语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中规定在7A Unit1,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可分为:标识一个笑脸的高频词有title, street, as, age, middle…等十六个;标识两个笑脸的中、低频词有greeting, dear, address, magazine,hobby…等十六个;要求拓展的词有signature, accountant, keen, rugby等四个。
老师可以要求C层的学生只要掌握高频词就行了,B层学生却要掌握高、中频词,而C层学生则要掌握高、中、低频词,甚至可酌情要求其掌握拓展词此外,在设计问题时,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层学生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尽可能做到使后进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总之,在备课时教师要在充分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确定不同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分层训练做到内容与学生的协调性,为成功实施课堂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授课时,强化目标层次,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分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具体做法是:① 强化目标意识,落实各层次的学习目标通过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及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②把握课堂提问策略注重课堂提问的层次性A层)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点拨,以免影响其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兼顾A、C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如在教学9A Unit5 ReadingA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中,练习可以这样设计:单词练习:1、单词与中文意思配对----2、根据中文意思填上所缺单词去完成句子----3、根据首字母填上所缺单词去完成句子阅读课文练习: 1.Talk abou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ask and answer “Yes” or “No”questions)----2.Decide whether the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3.Choose the best answer .----4.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to complete the passage.(相应的单词可在课文中找到). 5.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6.Retell the passage by using the given key words.在单词练习中,第1题,提问C层的学生;第2题,提问B层的学生;第3题,提问A层的学生。
而在阅读课文练习中,第1、2题,提问C层的学生;第3、4题,提问B层的学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