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年级 上 册 数学 教案 教师:陈超 学科第 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3.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4.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2.第五单元“周长”学生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三)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2.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掌握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方法2.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简单立体几何图形的三视图4.读统计图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预测5.认识年、月、日,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措施1.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2.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3.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进程一、乘除法——————— 课时 第 周二、观察物体—————— 课时 第 周三、千克、克、吨———— 课时 第 周 四、乘法———————— 课时 第 周五、周长———————— 课时 第 周六、除法———————— 课时 第 周七、年、月、日————— 课时 第 周 八、可能性——————— 课时 第 周总复习————————— 课时 第 周机动—————————— 课时 第 一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小树有多少棵;需要多少钱;参观科技馆;植树单元 教学 目标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掌握脱式计算步骤单元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脱式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数字卡片课时分配小树有多少棵; 2课时需要多少钱; 2课时参观科技馆; 1课时植树 2课时未央区惠家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第 1 单元 第 课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冰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难点难点: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口算:8×3 4×6 7×2 8×6 9×4 4×3 5×8 6×6 3×9 7×5 用乘法算式表示 5+5+5+5 4+4+4 2+2+2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看挂图,观察图后和同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三、探索口算方法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20+20+20 或20×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尝试计算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重点指导20×3,说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得出计算方法:①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②因为2×3=6,所以 20×3=60;③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60;④3个20棵就是6个10棵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3、解决问题:那么4捆一共有多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0×4 20×5)4、练习:3×20 5×4 6×730×2 50×4 6×70300×2 500×4 6×700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师:上面这组算式,横行竖列有哪些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练一练1:学生说图意后独立列式40×8=320(个),你能说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2、练一练2:小刺猬还要告诉其他学校植树成活的棵数,你们能帮它算一算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谁能告诉小刺猬有什么窍门吗? 3、练一练3:看看小象一家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你们?学生看图说图意1)你们是怎么想的?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3)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这和以前学的乘法有什么联系?惠家小学教案专用纸尾页板书设计 “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你能列出算式吗?列出算式20+20+20 或20×3 练习:3×20 5×4 6×730×2 50×4 6×70300×2 500×4 6×700教学反思未央区惠家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第 单元 第 课课题小树有多少棵——习题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冰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难点难点: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一题多解教学方法习题巩固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备注1、算一算30 × 4 50× 8 9 × 600 20× 4 40× 2 30 × 5 60 × 3 700 × 42、应用题1)每堆香蕉200根,三堆香蕉多少根?(2)小象每天吃60根,三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一天吃吗?(3)大象每天吃90根,一堆香蕉够三头大象吃一天吗?惠家小学教案专用纸尾页板书设计 习题课1、算一算30 × 4 50× 8 9 × 600 20× 440× 2 30 × 5 60 × 3 700 × 42、应用题1)每堆香蕉200根,三堆香蕉多少根?(2)小象每天吃60根,三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一天吃吗?(3)大象每天吃90根,一堆香蕉够三头大象吃一天吗?教学反思未央区惠家小学教案专用纸主页第 1单元 第 课课题需要多少钱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学生能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方法 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备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景图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许多问题,师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并板书: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买3个球要多少钱?师板书:需要多少钱--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1、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要求:由组长组织,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算式结果、算式的意义、计算的方法3、班内汇报总结按小组来汇报估计学生会出现以下答案:A、12+12+12=36(元) C、用加法竖式解决 B、12×3=36(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