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中行《负暄琐话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67KB
约5页
文档ID:278196976
张中行《负暄琐话_第1页
1/5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张中行《负暄琐话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于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 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貌似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 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大量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 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抉择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理应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 字,理应稳重,可是往往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理应用人力的"急'补救,以 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

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 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0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 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外观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寻思,也多值得读者寻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理应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大量饱学 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冲突,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歼灭求之不得,像是 直到今天还没有好手段,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梦想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 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恩,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朱自清 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

'这一期出版在一九 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约莫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分外感 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理应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他辞去依 旧礼,我理应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究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结果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往往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 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 《论语》有"行有余力,那么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难得,概括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 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熟悉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逐渐增 大,地位逐渐增高,空闲逐渐裁减,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

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假设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 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朱先生道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 望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我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韵,我 很欣喜' (1)以下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了解、熟谙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头的,在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重了一些 B.朱自清先生给本文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 C.文章名为"琐话',选材琐碎但不多余譬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那么直接衬托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D.朱自清先生的品性、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E.本文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2)结合全文,分别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6分). (3)请从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两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6分) (4)你认为"德'与"才'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德'与"才'关系的理解8分) — 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