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手,交朋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分析之教材分析1.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拉手,好朋友”的主题引导其学习设计连续纹样 2.提出“如何用简便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人”问题,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入到探究当中来 (二)教学分析之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造型能力已经有了相对的基础,特别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手工制作活动使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教学分析之教学环境分析本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美术学科的特殊性,需要给孩子们提供直观形象的动画效果,有利于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图片信息,有利于开拓思维,提升审美情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正确折叠纸张,设计、制作出有趣的连续纹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好朋友 (二)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事物是连在一起的 四.教学过程(一)引起活动(激趣•感受)1.课件出示儿歌《找朋友》设计意图: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谣形式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小朋友们跟着唱一唱,和同学们手拉手,为本课做好情感铺垫。
2.与小朋友交流:平时如何与好朋友相处的二)展开活动(探究•尝试)1.游戏“寻找秘密”1)寻找秘密一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四个小纸人,问学生“谁能帮助老师把他们变成手拉手的好朋友”(出示“妙妙”工具箱,选择其中的工具,教师示范粘贴好2)寻找秘密二问学生“老师的这四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谁知道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示范剪出纸人教师故意出错,剪出来的纸人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直接连接起来的,问学生“哪种方法简单,想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出示课件:找到三幅图的不同之处在哪里,教师点动鼠标,画面动起来后呈现出作品,再请学生探究出不同之处的原因,然后及时让学生动手剪出一组简单的手拉手的小朋友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通过寻找秘密的游戏,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的能力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在这里借助ppt,用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动探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更清晰地掌握教学难点2.交流剪纸心得教师请一个剪得较好的学生口述自己的剪纸过程,说说为什么剪出来就手拉手的师生交流手拉手的秘诀:在选择的时候,要选小朋友的两只手都是伸出去的,这样剪出来的小朋友就都能手拉手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到台上为大家重复口述制作方法,找出“要让每个纸人都手拉手,成为好朋友,要注意什么?”学生经过自主探究,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本环节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3.欣赏作品,拓展思维1)出示ppt,学生欣赏作品一、二、三,学生观察并思考这跟刚刚动手剪出的手拉手纸人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教师在学生们讨论后,带领学生共同总结,同时教师指导添画的基本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递进式地欣赏作品,教授了学生如何进行添画,轻松提升了“手拉手纸人”的制作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能够“手拉手”的,不仅可以是小朋友,还可以是其他种类的事物3)学生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或者是什么,如何添画,如何解决拉手问题?”3.动手实践,尝试体验1)鼓励学生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好朋友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三)分享活动(展示•评价)1.创设情境,请小朋友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作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作品,为什么喜欢?哪里值得自己学习?(四)延伸活动(欣赏•升华)1.搜集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图片,下一课时与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
2.德育渗透教师总结:不仅学会了做“手拉手,好朋友”的剪纸作品,还懂得了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五)收藏作品,整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