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制造奇瑞a3底盘悬架系统下模版课件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7.29MB
约41页
文档ID:582801685
机械制造奇瑞a3底盘悬架系统下模版课件_第1页
1/41

奇瑞A3底盘悬架系统(下) 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K.P.IK.P.I):):Ø指主销向内倾斜与铅垂线所形成的角度Ø该角可以在车轮转向时,产生一个使车轮和方向盘回到正直位置的力矩Ø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内倾角决定了轮胎与地面接触点的位置Ø主销内倾角影响方向稳定性,是方向控制角,使方向稳定性加强,提供转向回位能力Ø定位仪在第一次对中后,向左右打20°转向角时测得,以度为单位 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Ø转向旋转轴(即主销线)与汽车轴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Ø当主销线在汽车轴垂直线后面时,主销后倾角为正,反之为负Ø主销后倾角保证车轮向前的驱动,同主销内倾角一样,还可产生恢复力促使车轮回到正前位置Ø主销后倾角是在向两侧打方向20 度时测量主销后倾角的影响主销后倾角的影响Ø主销后倾角为正时,方向控制能力与制动力增强;Ø主销后倾角为负时,转向复位能力变差,易损坏轮胎,造成轮胎打滑,对方向过于敏感Ø左右主销后倾角不相等,容易引起车身倾斜 转向时负前束:转向时负前束:1 转向臂2 横拉杆3 前轴Ø在了解转向负前束时,我们必须先了解梯形转向原理(即阿克曼转向):• 当汽车转向时,前轴3,转向臂1和横拉杆2一起组成转向梯形。

•该转向梯形可以使汽车转向时,两个车轮形成不同的转向角•这样车辆在直线行驶时,横拉杆平行于前轴,而转向时横拉杆不再平行于前轴(即阿克曼转向) 转向时负前束定义:转向时负前束定义:Ø转向负前束指转向时,内侧车轮与外侧车轮之间的角度差Ø在最大转向角度增加时,转向齿轮因这个角度而改变Ø转向时的负前束表示当向左,右转向时,转向梯形臂的几何关系是否正确Ø如果转向时的负前束正确,则左右方向的最大转角相同Ø通过转向时负前束的测量值,可以判断梯形是否变形Ø测量是在内侧车轮转过20 度时进行的,测量过程包括前束测量(此时外侧车轮应转过18度左右) 最大总转角:最大总转角:Ø最大总转角是分别向左、右最大转向时,内侧车轮和外侧车轮中心线与车辆中心线的夹角Ø通过左右的最大转向角测量可以判断车的横拉杆及球头工作是否正常Ø定位仪通过转角盘测出此角度Ø如果转角盘损坏,该角度无法测量 轮轴偏移:轮轴偏移:Ø轮轴偏移是指两个前轮(或后轮)与地接触点的连线,与几何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Ø当右轮在左轮前方时此角度为正,在左轮后方时此角度为负Ø轮轴偏移通常用度为单位, 如果在目标数据中有轮距的情况下,也可用毫米表示Ø但这时,必须将显示模式改为毫米。

轴距偏差:轴距偏差:Ø轴距偏差是两前轮之间的连线与两后轮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Ø如果右侧轮距大于左侧轮距,角度为正,反之为负Ø如果在目标数据中有轮距值,轴距偏差单位用毫米或英寸表示轴距偏差产生和后果:轴距偏差产生和后果:Ø一般出现在事故车上Ø不正常的后退距造成车辆行驶跑偏,制动跑偏 横向偏位横向偏位Ø横向偏位是指左侧或右侧前轮和后轮之间的接触点连线与几何轴线间夹角;Ø如果后轮超出前轮,此角度为正Ø如果在目标数据中有轴距的值,横向偏位用毫米或英寸表示 轮迹宽度偏差值:轮迹宽度偏差值:Ø轮迹宽度偏差是左前轮和左后轮与地接触点之间的连线,与右前轮和右后轮与地接触点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Ø如果后侧宽度超出前部宽度,该角度为正Ø如果在目标数据中有轴距的值,轮迹偏差也可用毫米或英寸表示ဆ 轴偏位轴偏位Ø轴偏位是轨迹宽度偏差角的平分线与几何中心线的夹角,Ø如果后轴偏移到右侧,该角为正Ø如果后轴偏移到左侧,该角为负 定位原理的几点注意事项:定位原理的几点注意事项:Ø车辆的几何轴线是车辆的实际推力线,它是车辆后轴前束的角平分线Ø当车辆后轴变形,后轴前束发生变化,都会使推力线方向发生变化Ø如果车身变形过大,车轮定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先做大梁矫正再做四轮定位;Ø驱动角是由后轴的前束、横向偏移和轴偏位产生,调整时应先调整后轴,再调整前轴。

Ø前轴前束是根据后轴前束形成的几何轴线进行调整的 车轮定位的调整顺序:车轮定位的调整顺序:1.进行定位前检查2.更换磨损部件3.将车辆安装到定位架上4.摇动车辆前部和后部5.调整顺序是先调整后轴再调整前轴6.对于单个轴,先调整主销后倾角和外倾角,再调整前束角 7.其原因是调整主销后倾角时会使前束角度变化8.调整前束时不会影响主销角度和外倾角 4.A34.A3悬架系统悬架系统A3 车辆前悬架采用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4.1 A34.1 A3前悬架系统前悬架系统副车架控制臂前滑柱包括的部件:•减震器•螺旋弹簧•缓冲块•防尘罩•滑柱轴承稳定杆连接杆A3 A3 车辆前悬架主要组成部件车辆前悬架主要组成部件: :•滑柱轴承•螺旋弹簧•减震器(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缓冲块•防尘套•转向节•副车架•控制臂•稳定杆•稳定杆连杆和球头,等前悬架部件位置图ØA3 车辆前悬架采用是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前悬架承担着驱动和转向的双重功能;奇瑞公司对其进行了全面优化:•前桥采用最新的技术改进及细致入微的精细化调校•高强度钢制副车架•高效稳定杆直连滑柱,提高稳定杆效率ØA3前悬架的优点:•高水平的横向和倾斜稳定性•良好的纵向柔性提高舒适性•影响悬架和驾驶员的各种不利因素有效断开•精细化调校的减震器,大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前悬架、副车架分解图前悬架副车架分解图说明:前悬架滑柱分解图前悬架滑柱分解图说明: 前悬架下控制臂分解图前悬架下控制臂分解图说明:前悬架稳定杆分解图前悬架稳定杆分解图说明: 4.2 4.2 前悬架拆装与检修前悬架拆装与检修4.2.1 4.2.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工具:•梅花扳手一套 ,•常用大小套筒一套•力矩扳手一把 •一字和十字螺丝刀 •游标卡尺•百分表一把•老虎钳和尖嘴钳各一把•塑料锤和铁锤各一把•减震器弹簧拆卸工具辅料:•动力转向液防护用品:•手套•工作服•安全帽注意事项:•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进行底盘维修时请注意举升机的安全锁是否锁止•拆装减震弹簧时避免弹簧意外弹出而伤人•不允许对车轮悬架的承重部件和车轮的导向部件进行焊接和矫正•拆卸底盘部件时都要更新自锁螺母和锈蚀的螺母,保证安全性 4.2.2 4.2.2 减震器总成及减震弹簧的拆卸(以左侧为例)减震器总成及减震弹簧的拆卸(以左侧为例)第第1 1步步: : 使用17#扭力扳手或随车扳手卸下轮胎紧固螺母,卸下轮胎(图示以右侧为例)力矩:110±105N·m第第2 2步步: :拔下轮速传感器线并将线固定在不影响减震器拆卸的地方第第3 3步步: :使用13#扳手拆下减震器与稳定杆连接的螺栓力矩:50±5N·m 第第5 5步步: :使用13#扳手拆下减震器与车身壳体连接的三个螺母,取下减震器力矩:50±5N·m第第4 4步步: :使用18#套筒拆下减震器总成与转向节的两颗连接螺栓力矩:110±10 N·m安装步骤:安装步骤:安拆卸反方向安装,注意安装扭矩 4.2.3 4.2.3 控制臂总成的拆卸控制臂总成的拆卸( (以左边为例以左边为例) )第第1 1步步: :使用19#梅花扳拆下左控制臂球头与左转向节总成连接的螺母力矩:120±10N·m第第2 2步步: :使用15#、18#扳手拆下副车架与控制臂连接的两个螺栓和螺母,然后取下左控制臂总成。

力矩:120±10 Nm安装步骤:安装步骤:安拆卸反方向安装,注意安装扭矩 4.2.44.2.4、前桥总成的拆卸、前桥总成的拆卸第第1 1步步: :使用13#扳手拆下排气管上的两个螺母力矩:25±2N·m第第2 2步步: :拔下该处排气管橡胶连接件第第3 3步步: :使用13#套筒拆下前消声器与后消声器连接螺栓,然后断开该处的连接力矩:25±3N·m 第第5 5步步: :使用8#扳手拆下车速传感器固定螺栓,左右各一个力矩:10±1N·m第第6 6步步: :取下车速传感器(左右各一个)第第4 4步步: :使用10#套筒拆下波纹管与三元催化转化器处的两个螺栓,然后抬下排气管力矩:13±1N·m 第第7 7步步: :把固定在减震器上的车速传感器线拔下,左右各一个第第8 8步步: :使用17#扳手拆下横拉杆球头螺母,左右各一个力矩:35±3N·m第第9 9步步: :使用19#扳手拆下转向节与控制臂球头连接的螺母,左右各一个力矩:120±10 N·m 第第1010步步: :使用18#套筒拆下发动机后悬置与副车架连接螺栓螺母力矩:110±10 N·m第第1111步步: :使用19#套筒和力矩扳手拆下转向器与副车架连接的螺栓,左右各一个。

力矩:100±10N·m第第1212步步: :使用15#扳手拆下车身与副车架连接的螺栓力矩:120±10N·m 第第1313步步: :使用15#扳手拆下车身与副车架连接的螺栓,左右各一个,然后取下前桥力矩:120±10N·m安装步骤安装步骤: :参照前桥及前悬架的拆卸步骤进行,注意扭矩参数 4.3 A34.3 A3后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ØA3 车辆后悬架采用四连杆式独立悬架,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结构虽复杂,但操控性和舒适性较其他悬架更高后副车架后拖曳臂后减震器后螺旋弹簧后上控制臂拉杆后下控制臂后稳定杆后悬架由如下主要部件组成:后悬架由如下主要部件组成:•下控制臂•上控制臂•螺旋弹簧•拉杆•拖曳臂•减震器•稳定杆•副车架后悬架部件位置和结构图后悬架部件位置和结构图后悬架部件图 Ø正是因为多连杆悬架具备多根连杆,并且连杆可对车轮进行多个方面作用力控制,所以在做轮胎定位时可对车轮进行单独调整,并且多连杆悬架有很大的调校空间及改装可能性Ø不过多连杆悬架在研发上规模较为庞大,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高、零件多、组装费时,并且要达到非独立悬架的耐用度,始终需要保持连杆不变形、不移位,在材料使用和结构优化上都很考究。

Ø所以多连杆悬架是以追求优异的操控性和行驶舒适性为主要诉求的多连杆独立悬架多用于中高级豪华车上Ø从车辆操控性角度来看,多连杆悬架的吊悬结构能通过前后置定位臂和上下控制臂有效控制车轮的外倾角及前束角Ø例如,当车轮驶过坑洼路面时,首先上下控制臂开始在可控范围摆动,及时给予车轮足够的弹跳行程;Ø如果路面继续不平,同时车辆的速度加块,此时前后置定位臂的作用就是把车轮始终固定在一个行程范围值内,Ø同时液压减震器也会伴随上下控制臂的摆动吸收震动,而主控制臂的工作就是上下摆动配合上下控制臂使车轮保持自由弹跳,令车厢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后悬架分解图后悬架分解图说明: 后悬架减震器分解图后悬架减震器分解图说明:后悬架稳定杆分解图后悬架稳定杆分解图说明: 后悬拖曳臂分解图后悬拖曳臂分解图说明: 4.4 4.4 后桥及悬架的拆装与检修后桥及悬架的拆装与检修4.4.14.4.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工具:•梅花扳手一套•常用大小套筒一套 •力矩扳手一把 一字和十字螺丝刀 •老虎钳和尖嘴钳各一把•塑料锤和铁锤各一把•弹簧拆卸工具辅料:•无防护用品:•手套 •工作服 •工作鞋 •工作帽注意事项:•请佩带必要的劳保用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进行底盘维修时请注意举升机的安全锁是否锁止•拆装减震弹簧时避免弹簧意外弹出而伤人 4.4.2 4.4.2 减震器总成及减震弹簧的拆卸减震器总成及减震弹簧的拆卸( (以右侧为例以右侧为例) )第第1 1步:步:使用17#套筒、力矩扳手或随车扳手卸下轮胎紧固螺母,然后取出轮胎力矩:110±10N·m第第2 2步:步:使用18#套筒拆下减震器总成与右后下控制臂连接的螺栓力矩:200±20N·m第第3 3步:步:使用17#长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后减震器与车身连接的螺母,然后取出右后减震器力矩:33±3N·m 第第4 4步:步:使用15#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下控制臂与右后转向节连接的螺栓,然后取出右后减震弹簧力矩:90±5N·m4.4.34.4.3后桥总成的拆卸(以右边为例)后桥总成的拆卸(以右边为例)第第1 1步:步:使用13#扳手拆下波纹管前端的螺母和螺栓力矩:17±1N·m第第2 2步:步:拆下下三元催化转化器前的橡胶圈安装步骤:安装步骤:安拆卸反方向安装,注意安装扭矩 第第3 3步:步:拔下三元催化转化器后的橡胶圈第第4 4步:步:使用10#套筒和棘轮扳手拆下三元催化转化器和波纹管之间的两颗与车身连接的螺栓。

力矩:13±1N·m第第5 5步:步:拔下后消声器与车身吊钩连接的橡胶圈,然后抬下排气管第第6 6步:步:拆下右后挡尘版和驻车制动器拆装方法见后制动器拆装部分) 第第7 7步:步:使用一字螺丝刀撬下转向节支架上的固定卡第第8 8步:步:用8#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后轮速传感器螺栓,然后取出传感器力矩:10±1N·m第第9 9步:步:使用10#套筒、棘轮扳手拆下驻车制动器拉线固定支架螺栓力矩:10±1N·m 第第1010步:步:拔下固定在右后拖曳臂支架上的右后驻车制动器拉线第第1111步:步:使用18#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后减震器右后下控制臂连接的螺栓力矩:200±20N·m第第1212步:步:使用一字螺丝刀撬开右后制动油管固定卡,然后松开制动油管 第第1313步:步:使用13#扳手拆下右后制动分泵油管螺栓,制动液需用干净的容器回收力矩:17±1N·m第第1414步:步:使用液压升降输送机顶住后桥,然后使用15#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图所示后桥与车身连接的紧固螺栓力矩:120±10N·m第第1515步:步:使用15#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图所示的后桥与车身连接的紧固螺栓力矩:120±10N·m 第第1616步:步:使用15#套筒、棘轮扳手拆下右图所示后桥与车身连接的紧固螺栓。

力矩:50±5N·m安装步骤:安装步骤:安装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注意安装部件时,按照螺栓的扭矩安装螺栓 5 A35 A3车轮四轮定位的调整车轮四轮定位的调整Ø请使用奇瑞公司推荐的四轮定位仪进行参数的检测和调整5.1 5.1 四轮定位参数列表四轮定位参数列表( (空载空载) )5.2 5.2 前轮前束的调整前轮前束的调整Ø前束的调整可用光学测试仪或机械式前束调整仪来进行调整第第1 1步:步:根据测试仪需要,将车轮定位做好调整前准备第第2 2步:步:松开右转向横拉杆的锁紧螺母及弹性护套卡环,根据需要拧动前束调整杆调整长度,直到规定数值Ø前束值:0°±10′参数值(空载)前轮前轮外倾角-24′±30′主销后倾角3.95°±30′主销内倾角12.56°±30′前轮前束0°±10′后轮后轮外倾角-0.33°±30′后轮前束-0.11°±10′侧滑量≤3m/km第第3 3步:步:紧固锁紧螺母,重新安装好护套弹性卡环,并检查锁紧螺母是否拧紧,护套位置是否正确力矩:35±3N·m第第4 4步:步:前轮前束调整好后,检查方向盘是否水平,否则松开方向盘锁紧螺母,调整方向盘至水平位置,拧紧方向盘锁紧螺母至力矩要求。

5.3 5.3 前轮外倾角的调整前轮外倾角的调整调整步骤:调整步骤:第第1 1步:步:校正前先检查(目测)行驶系部件有无损坏,并对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第第2 2步:步:若发现前轮外倾角超差,松开前减振器与转向节的连接螺栓,搬动车轮加以矫正5.4 5.4 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的调整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的调整Ø主销后倾角和内倾角是设计结构上保证的,使用中无需调整Ø主销后倾角参数:3.95°±30′,Ø主销内倾角参数:12.56°±30′Ø如果参数超出规定范围,只能更换转向节Ø前轮外倾角参数:-24′±20′Ø说明:说明:Ø正常情况下独立悬架和车轮转向节装配后不必调整外倾角,Ø如果发现车轮外倾角因其它原因偏离公差范围,可用独立悬架与转向节的连接螺栓来校正 5.5 5.5 后轮定位参数的调整后轮定位参数的调整后轮外倾角参数:-0.33°±30′后轮前束:-0.11°±10′Ø如发现后轮前束、外倾不符合要求,可用下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示的调整螺栓和黑色箭头所指示的调整螺栓进行调整Ø松开螺母,注意调整垫片不要从槽内脱出,旋动调整螺栓螺栓以改变后轮前束值、外倾值,直到符合要求,拧紧螺母到规定力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